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90思绪等5篇文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5篇
篇一:90思绪
80后自己的精彩
讲到80后,韩寒自然是最具感染力的符号之一。

假如韩寒没有成为韩寒。

那么,80一代们,将会面临怎
样的未来。

“不是每个人在赚到钱的时候都会去实现少年时的梦想,但他去做了。


人们总喜欢在80后的头上戴以“叛逆”的冠帽。

韩寒当
是首推。

其实“叛逆”也非80后固有的代名词。

那应该是他
们的精彩。

他们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只是世人总达不到80
后的共识,总自以为是地迂腐地斜眼回头看,把这股涌动着青春的激流,看得不值一提。

其实,得到或得不到公众的认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谁才具有真正的魅力,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乌合之众说了算的。

真英雄者自然相互吸引。

80后也非韩寒一人值得称道。

是郭敬明、李宇春,还是
周杰伦、王力宏,抑或谈及丁俊辉、姚明,80后都有各自的
精彩。

只是他们的性格特点,人格魅力,人生价值追求不同罢
了。

都是多彩斑斓。

如若相同了,80后也不过是平庸的一代,丝毫没有他们说话、办事的份。

一枝独秀的春天还会是春天吗?
90后,我们的迷惘和野心
年轻的我们,心中的阴影多多少少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

眼前的一切没有启示和征兆。

迷惘,无论谁都有过。

80后也不能说他们的前路一片明朗。

他们没说这话的权力。

或许,他们面临的迷惘比我们还要多。

每一代人都曾面对过各种迷惘。

所以我们也就不必畏畏葸葸。

但他们都走过了迷惘,世界在他们眼前呈现出立体的美感。

现在,是我们面对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承担。

在通向高考胜利大门的路上,乃至在整个人生道路上,那浩浩汤汤的大部队里,平庸者走进去就如一滴水汇入大海,谁还认得清你?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一切似乎就是如此无奈。

而真正的强者,不甘于平庸的人,在走入人群的那刻,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他身上,熠熠闪耀。

如同遗世独立,突兀的存在让众人感觉空气发生变化。

这与五官并无关系。

或许,这话不免偏执,但却分明,真切。

迷惘既然再所难免,也就大可泰然处之。

只是,我们总不应该丢弃那奋斗的气节。

能者自然走得出困惑。

一直,都很放心。

什么是青年?是十七八岁的帅哥靓妹?有十八岁的老人,也有八十岁的青年。

年龄不只是简单的生物年轮。

青年总是那
看得出朝气,靠近便强烈感受到有太阳般的热烈,又有那小溪流般的清澈、明丽。

而不是那让人瞧着就觉得迂腐可笑,自以为是,可悲可恨的“丑陋”的面孔。

青年者,当有宇宙般的胸襟气量,理想抱负。

但过分的得意,空有志愿,也难免是普遍性的平庸。

只有那“野心”昭显,而又不动声色,踏踏实实者,才让人敬畏。

90后,英雄辈出。

这显然不是群雄割据的时代;也不是
适合英雄生存、发展的年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这里依旧出生,成长着如此之多的强者。

只因这是新的一代。

谁才拥有真正的未来
谁都不能把未来描绘得太理想化。

那经不住考验。

但谁都可以证明,成功完全源自那有雄心而又朴素的理想。

理想在它实现之前尽可能是幻想、妄想、白日梦,乃至不可能。

但在理想成为现实的那刻,一切的渊源都将澄清。

未来是理想化的,是可以去梦想的。

一切都不仅仅是想想而已。

但真正的未来不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光辉。

应该也必然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

不然什么都甭说了。

如何能不黍祖国的期望,谁都大意、轻率不得。

无论是老前辈们,80后,
还是我们90后。

老前辈们自然是国家的顶梁大柱,80后也自
然胜我们一筹,而我们能做的便是那简简单单的——后来居上。

还那么简单吗?未来属于一个国家、民族,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代人。

我是90后,是一代人中的一个。

但我不愿只是孤身一人。

因为,一个人决定不了一代人,而一代人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走向。

谁都当不下千古罪人的恶名。

90后,迷惘中却涌动着野心,自然让人敬畏。

后记:德国汉学家顾彬说,看不起中国文学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

中国的知识分子相互蔑视。

或许,中国人总喜欢窝里斗?!但无论是何辈分的人都有责任,有责任担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0后是如此,我们90后更是当仁不让!
篇二:PK生活
曾几何时,竟然也习惯了在霓虹灯下四处游走,听着世俗那从不安静的声音,黑色的瞳孔映出一片凄凉。

我曾经可笑地以为人世间的痛苦可能会因为我的妥协而同情着离开,直到天际破晓,一声碎裂把我从不真实的眼前唤醒。

我才恍捂,一切都错得太离谱。

生活并不是用随随便便的心情就可以拼凑起来的玩具。

记得有人把生活比作凶猛的一双手。

我想,这多少是有点道理的。

看到谁软弱一点,就要猝不及防地抓住,然后扔进翻涌的旋涡中。

也许我从来就不是甘于被奴隶的孩子,所以即使生活的爪牙把我抓得怎样遍体鳞伤,我也不愿低下高傲的头额。

毕竟,那是来自骨子里的气质,不应该轻易地就被湮灭。

所以,我一直都在企图自我拯救。

在我看来,从孤僻的小天地到融合的欢声笑语,每一步都走得太艰辛。

只是我还未曾想过,也还不料,艰辛之余竟也意外的收获了生活播洒的美。

挣扎,这个曾经读来那么犀利的词仿佛就在白驹过隙间,悄悄地被岁月的摇篮扼杀。

现在的我甚至已经记不起那个灰色
的夜晚,那时的我怎样可笑地匍匐在文字上苟延残喘,任那种叫做泪水的无色液体滴落在手心,任文字对我冷笑,也可以无动于衷。

我突然觉得,原来那种叫做挫折的东西可以如此地不堪一击。

我甚至已经觉得倘若他是以每秒340米的声速像你袭来,你也可以叫他以每秒3亿米的光速远离你。

也许生活的真实面目就是谁都可以配制的调色剂,黑白是我们可以自由转换的颜色。

只是太多时候,我们都未曾尝试,便开始绝望。

生活孕育了挫折,却又是生活带走了一切不幸。

没有挫折的生活是一只摇曳在湖面的小舟,飘飘摇摇,却始终到不了岸。

于是挫折终究要被征服,生活终归要美好。

感谢生活,在最叫我失意的时候,为我射来一道曙光,尽管刺痛了我的眼,却教我踏破了那片黑暗。

然而我又觉得,与其说是生活释放了我,不如说是我利用了生活,那样毫无顾忌地藉着它的手来聊慰我穿梭于天地之间的不安思绪,并着即使面对狂风暴雨也能从容不惊的勇气。

而走进生活,顺带着学会利用生活来完善自己心灵的天堂,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专利?
多久之后,依然走在霓虹灯下,望着依然深邃的夜空,听着依然刺耳的声音,感受着的却已是另一种特别。

之后听到一声清脆,不及黄莺啼鸣,却好似依附了什么,飘上云端,响彻一簇希望。

那一刻,我笑了。

原来上帝在给我们关上门的同时,确实又给我们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好爬出那片阴暗,然后可以继续过我们幸福的生活。

或许生活本来就像是在走一条路,纵使周遭再喧嚣,只要一路欢歌,便不会再有累。

篇三:90后的年代
很多人说90后是社会的主宰,我不知道这话的正确性,
换言之,我不明白是我们主宰了社会,还是社会主宰了我们?
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是空前幸福的一代,我不知道我们究竟幸福在哪里?除了物质上的优越,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比70后,80后幸福?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我们比他们悲哀。

网络
空前幸福的巨大光环让我喘不过气来,在80后当道的时候,我们是被社会忽视的一代,每天背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大书包在各类补习班,奥赛班里穿梭,脸上没有该有的童真,取而代之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为了所谓的“大好未来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舍弃了美好童年,舍弃了宝贵的交友时间,所以我们是在孤单中长大的,60后,70后的家长们是不会明
白孤单的滋味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出生的时候身边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而我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妹,也没有空闲时间去交朋友,而父母为了生计整日在外奔波,根本不会有时间去听我们的述说,甚至有人认为那些只不过是我们的无病申吟,所以在我们孤单时没人陪伴,有心事时没人倾听,无奈只好全身心的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中,以至于后来被人们说我们90后
嗜网成性,少了网络就像少了灵魂,其实他们是不是该自我反省一下,如果当初有人肯静下心来听听我们的心声,那后果是不是就会有所改变?
叛逆
这似乎已成了90后的代名词,以前被用在80后身上,现在90后崛起又无一幸免的被套上叛逆的枷锁。

其实我们真的
很叛逆吗?就算有,我想也是少数吧,可为什么那些人的眼睛总盯着不放呢?他们总爱鸡蛋里挑骨头,揪着我们的缺点不放,然而却看不到我们的种种优点。

他们看不到我们对学习的热诚,看不到我们为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熬了多少夜,在他们和周公聊天聊得火热时,我们正在奋笔疾书,和数理化拼得你死我活,第二天他们看到我们的熊猫眼时不仅无动于衷,反而还要冷嘲热讽“昨晚又上了整晚的网吗?”虽然是询问,但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肯定。

想要辩驳,但又无从说起,我们90后在他们眼
里就是这样的形象,说再多能改变他们主观认为的事实吗?其实我想告诉他们的是90后并不叛逆,我们也很爱学习,很有
爱心,只是习惯了不把一切说出来。

早恋
这是身为90后所不能避免的问题,家长,老师对此深恶
痛绝,而90后却乐此不疲,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有多喜欢对方,而是为了多了解一下异性,很多时候90后的情侣相处和普通
的朋友又有多大的不同呢?所以家长,老师们呐,有那个必要把早恋看得如毒蛇猛兽般吗?那只不过是我们通向成熟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罢了。

希望社会以接纳的眼光来迎接90后的到来,多看看90后的优点,也许你会发现90后是优秀的一代,虽然我们没有80
后那样辉煌的成就出现,但要相信,90后的时代才刚刚来临,我们会创造专属于90后的光芒。

篇四:“听话”论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

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的童年,最大的美德便是听话。

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听了才能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话虽不时常听到,但总有不少这样那样无形的条条框框在约束着我们,其作用丝毫不亚于“听话啊”三个字。

我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听话?不听又会怎么样?难道就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固然,家长、老师都是比我们多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人,他们的生活阅历自然要比我们丰富,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无疑也比我们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对的。

我们年幼时,很多事都不懂,确实需要大人的指点;然而,我们长大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大人们再这样以“听话”与“不听话”作为衡量我们好坏的标准,就未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

因为“听话”意味着无条件地恭顺服从,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和观念。

试想,一个从小到大都只听大人的话而不自己动脑思考的“乖孩子”,我们能指望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若是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世界又将如何发展?
所以,我们虽然要听话,但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我们应该冲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不受约束,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个性。

大人说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即便是对的,也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来看,换到我们的角度,
也许就变成不对或不全对。

我们应该自己去辨别,去理解。

对知识也是一样,我们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

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盲从长辈,又哪里来的“胡服骑射”?如果每个人都对前人的知识深信不疑,哥白尼又如何发展“日心说”?如果一个人不听话便一事无成,那么辍学的比尔?盖茨又怎么会创建微软帝国?古人说过,“学贵质疑”,说白了,其实就是鼓励人们多多不听话。

当然,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相反,正因为尊重长辈,我们才对他的话认真思考,正因为尊重知识,我们才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

只有自己辨别,自己理解,才能有真的收获,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才是对长辈、对老师最好的尊重。

篇五:90后,一群被宠坏的孩子
人家说,80后的孩子是老爷,90后的孩子是老子。

都是
一群不得了的小祖宗。

但其实再我看来,90后的孩子们,只不过是一群被宠坏
的孩子。

生在90后,你要无时无刻的去习惯他们的反潮流。

去配
合他们的非主流。

他们叛逆、任性、张扬,这些的种种都源于他们生活在这个和平主义社会。

他们有家人的疼爱,有老师的呵护。

不用为了生存而恐惧战争带来的灾难,也不用为了填饱肚子而自食其力。

也许,他们所担心的只是游戏通不了关怎么办。

妈妈不给买阿迪达斯最新款怎么办。

看不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怎么办。

是什么导致他们的玩世不恭?也许就是家长的溺爱!现在身为独身子女的90后,在家里过的可谓是皇帝般的生活,饿
了直接开冰箱拿面包,衣服脏了妈妈洗,热了吹空调,冷了开暖气。

他们所要求的,家长一一送到。

他们根本不用去考虑他们需要什么,因为他们所要的全部具备。

家长的过分疼爱,让他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能的礼节。

他们以“娘”自称,以“爹”自居。

他们沉溺再劲舞团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大把大把的投资进去。

他们花钱如流水,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为钱而担忧过,父母是他们的自动提款机,他们可以从父母那里随时拿到足够的资金。

他们是一群被宠坏的孩子。

他们追求个性,追求另类,喜欢将浓重的烟熏妆称为“非主流”。

喜欢将一些看不懂的字体称为“火星文”。

喜欢穿一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说自己是“潮人”。

喜欢去听一些让人听不懂的饶舌音乐,然后说那是“rap”。

种种行为让人费解,
但此时的90后,就会抬起胸脯,对我们说,他们是90后的新新人类!呵!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怎样的一种溺爱,才可以造就出这样的一批青少年?他们无惧于世事,总以一副轻狂的形态面对世人。

他们是一群被宠坏的孩子。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或者说还没有领悟到自己该为什么而奋斗。

他们认为该有的他们都具备,他们无需去为明天而担忧,他们可以很好的生活。

父母也可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物质够他们娱乐。

他们的生活其实充满了盲目。

他们没有独立性,任何事情都要依赖别人。

他们是一群被宠坏的孩子。

90后,到底该给与什么样的定义呢?也许,就是这样,
他们是一群被宠坏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