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WFL787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
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
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回顾初中物理: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
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
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
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
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11、能量和能
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
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四、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一)概念性阶梯: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跨越的“台阶”。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 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

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

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二)规律上的阶梯
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三)研究方法上的阶梯
1.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

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

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好处。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五、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第二章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一. 锐角三角函数
(一)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如图所示,在直仍三角形ΔABC 中,∠C
是直角。

则AC 、
BC 叫做直角边,AB 叫做斜边。

∠A 、∠B 都是锐角。

对于∠A 来说,AC 叫做∠A 的邻边,BC 叫做∠A 的对边。

2.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几何课本中给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依据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关于这点,我们看下图,图中的直角三角形AB1C1,AB2C2,AB3C3,…都有一个相等的锐角A ,即锐角A 取一个固定值。

如图所示,许许多多直角三角形中相等的那个锐角叠合在一起,并使一条直角边落在同一条
直线上,那么斜边必然都落在另一条直线上。

不难看出: B 1C 1∥B 2C 2∥B 3C 3∥…,
∵△AB 1C 1∽△AB 2C 2∽△AB 3C 3∽…,
因此,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根据同样道理,由“相似形”知识可以知道,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分别是某个固定的值。

这样,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锐角A 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gA ;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于是我们得到锐角A 的四个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定义如下:
设∠A=α,并令AC=x ,BC=y ,AB=r ,则α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定义为:
∠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三角函数(高中数学还将会学到其它的三角函数名称)。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
1. 三角函数值只是一个比值,由角的大小唯一确定,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2.Sinα、Cosα、tanα、cotα均为正值。

3.当0<α<90°时,正弦与正切函数为增函数;余弦与余切函数为减函数
4.对于同一个角α,存在如下的关系:
①平方和关系:
②比值的关系:
③倒数关系:
5. 若α、β互为余角,则有:
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cotβ,cotα=tanβ
(三)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

现把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

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计算器来算
角度
00300
370450530600900
sin
cos
tan
cot
表格中的370和530角同学们在初中很少遇到,但我们在高中物理中经常要用到它们。

其实这两个角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还记得“勾3股4弦必5”吧?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长为5的边所对的是直角,长为3的边所对的锐角就是370,长为4的边对的角就是530。

二、正余弦定律
三、直线方程
四、一元二次函数
五、角的弧度制表示
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角的单位,除了我们熟知的“度、
分、秒”以外,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弧度。

它的单位是“弧度”,记作rad ,读作弧度。

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径。

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

如图:
∠AOB=1rad ∠AOC=2rad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显然,一个平角是,对应的弧长就是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圆的半径是R,那么这段弧长就是πR,所以,180°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就是180°=Rπ/R =π弧度πrad。

这个关系式可以作为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系式。

由上述关系式可知:
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3表示3rad sin π表示πrad角的正弦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

你能自己推出30°、45°、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ad了吧!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