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解读:开放性考试试题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试题
例1一些粒子的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且0<y≤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12时对应的元素为A,则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当上述示意图表示的粒子均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时:
①若某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②若某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它所对应的元素与碳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

③若一些粒子对应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为3,其中某元素能与A元素形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1)若X=12时,则该元素为镁元素,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符号为Mg。

(2)当上述示意图表示的粒子均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时:则y=8。

①若某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2+8+1=11,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Na+;②若某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2+8-2=8,该粒子的化学符号O,它所对应的元素与碳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有还原性的是CO;③若一些粒子对应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为3,A为镁元素,则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2+8-3=7,为氮元素,其中氮元素能与A元素形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

答案(1)Mg (2)①Na+②CO ③Mg3N2
例2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轻便的球拍和鱼竿及赛车,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中也用到了它。

请你说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哪些性质(答三点)。

解析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途可推断出其性质。

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轻便的球拍和鱼竿及赛车,说明其密度小、弹性好、强度大、硬度大;可用于航空航天、核能领域,说明其耐腐蚀、熔点高。

答案密度小、耐腐蚀、熔点高、弹性好、强度大、硬度大(合理即可)
例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一: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分析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发出热量
燃烧是________的剧烈的化
学反应
(2)镁表面________,铜无明显变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铜不与稀盐酸反应
(3)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 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棕色变为
________色 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二:有助于判断草酸(H 2C 2O 4)溶液与酸性KMnO 4溶液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什么?
(草酸晶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酸性KMnO 4溶液是H 2SO 4与KMnO 4的混合溶液)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
(1)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一:(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镁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因此镁表面会有气泡产生,铜表面无明显变化。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黑色的铁粉和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管中现象是红棕色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分析二: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1)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若高锰酸钾发生了反应,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改变;(2)反应物草酸中含有碳、氧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

答案 分析一:(1)发光、发热 (2)产生气泡 (3)Ca(OH)2+CO 2=CaCO 3↓+H 2O (4)黑 分析二:(1)溶液变色,反应物中KMnO 4溶液为紫红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放出气体,反应物中含有碳、氧元素,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他
合理答案均可)
例4 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

A 、B 中只
有一种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 为黑色粉末,C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D(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若B 为红色粉末,C 、D 由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分解生成,则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若A 、C 、D 均含同一种元素,A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B 为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C 与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则:
①D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A →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A 、B 中只有一种是化合物,A 为黑色粉末,C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D ,
若B 为红色粉末,C 、D 由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分解生成,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物是水,
所以C 是氢气,D 是氧气,所以A 是氧化铜,其化学式为CuO 。

(2)若A 、C 、D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B 为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C 与D 的相对分子质最之差为4,所以A 是四氧化三铁,B 是铁,C 是一氧化碳,D 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A →B 的反应是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答案 (1)CuO (2)①O 2 ②Fe 3O 4+4CO===点燃
3Fe+4CO 2.
例5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探究物质的
含量等。

因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 与___(填“A”或“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__。

A
B C D (2)在反应C+CO 2===高温2CO 中,具有氧化性的反应物是_______。

请写出一个两种化合物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一种化合物体现氧化性,另一种化合物体现还原性)________。

解析 (1)实验A 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属于探究物质的含量实验;实验B 是过滤操作,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实验;实验C 是蒸发操作,是分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实验;实验D 是验证氧气的操作,是探究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

故B 与C 都是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可归为一类。

(2)初中化学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把物质在反应中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在一个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由此可知,在反应C+CO 2===高温CO 中,提供氧的是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最常见的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等,因此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均符合题目要求。

强化训练
1.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
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
式为________;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举行,甲、乙、丙都为
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2.金属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简述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至少写三点)
答案 1.(1)CO (2)甲、丙、乙 (3)①CuSO 4+BaCl 2=BaSO 4↓+CuCl 2 ②CaCl 2+Na 2CO 3= CaCO 3↓+2NaCl 2.防止金属锈蚀;废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