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郭学勇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8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郭学勇
【作者单位】蓝山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笔者就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载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深钻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教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时,教材中的例题很难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因此我让学生自学例题,重点理解放大或缩小的基本方法及步骤、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变化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例题(如下图),引导学生重点探究。
学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按3∶1放大后的图形,然后分小组动手操作,最终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出最优画法。
这道补充题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对任意平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规律都融会
贯通了。
现代数学教学的一条原则就是过程教学,四维目标中也有“方法与过程”这一目标。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其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分组合作,经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共同探究出5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
方法1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如图1),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方法2是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如图2)、方法3是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任意三角形(如图3),再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方法4、方法5是通过割补(等积变形)(如图4、图5)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第4、5种方法更有创造性。
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注重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构建起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复习课上,教师选择了一道典型例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汽油最多可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的路程是顺风的,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赶?
学生在对这一题的探究过程中,既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复习了运用方程、按比例分配、倍数及比例知识解题的步骤。
这样教学,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胜过10个问题的一种解法,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