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3.3 测量气温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测量气温》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测量气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气温》这一节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对于气温的概念以及测量气温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计量单位。
2.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记录表格等教学用品。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气温是怎么测量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呈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气温的测量,每组选一个代表来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气温的测量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气温测量的实践作业,观察家里或学校的气温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气温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认识气温计》一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两课已经对天气的一些基本要素如云量、降水量等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气温的工具——气温计,并学会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气温计,让学生对气温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接着,教材详细介绍了气温计的结构,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部分。
然后,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认读气温计上的温度,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了解气温计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气温计的读数方法,能够正确读出气温计上的温度。
3.知道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观察气温计的结构,描述其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3.通过对比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初步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测量气温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记录的科学态度。
3.意识到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天气变化。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气温计的发明和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到准确测量气温对于天气预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气温计的读数方法和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
2.准确读取气温计上的温度。
五、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气温计、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和功能。
《3.3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了解气温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气温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观察、记录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布置学生回家后,使用气温计测量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2. 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测量三次气温(最好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并注意气温的变化规律。
3. 鼓励学生发现气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如阴天、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温的变化。
4. 在测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气温计的放置位置、读数方法等细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作业要求1. 测量时间:一周内完成。
2. 测量次数:至少三次,尽可能多的记录其他天气情况下的气温数据。
3. 作业提交:以纸质或电子版形式提交记录表格和气温计使用照片。
4. 请注意保持测量环境的整洁和安全,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数据的准确性、记录的完整性和观察的敏锐性。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记录表格和照片进行评分,同时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作业评价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再次尝试。
2. 学生在收到反馈后,可根据教师的建议和指导,重新进行测量和记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通过作业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提高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气温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气温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气温测量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气温数据的能力。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测量气温》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测量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气温》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气温的测量方法和过程,学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并能够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测量气温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测量方法和过程,学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测量方法和过程。
2.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测量气温。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完成测量气温的任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记录本等实验器材。
2.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气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测量方法和过程,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温测量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温会变化?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气温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里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3.3测量气温 教案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城市天气预报》导入
观看天气预报,知道气温是天气的一个重要指数。
激趣导入
新知探究
聚焦: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测量
1、课件出示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巩固复习气温与温度。
3、进一步了解气象温度
过渡:下面我们看两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气象温度。
播放视频:气象站是如如何测得气温的?
研讨探究
1、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2、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
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课件出示上述三个问题的小结。
教师可利用《气温柱状图》强化练习。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播放视频:太阳高度角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准确性。
重点
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目标解读
指导学生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8点、10点、12点、16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对测量的温度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指在一天中哪一时刻的气温。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 《测量气温》教案

教科版三上第三单元第3课《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测量是很关键的一步。
如果测量方法不对,那么测量结果肯定是比如气温计放置的位置或时间不对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
从图中我们能发现每天教室外气温的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和下午的气温较高。
不考虑寒潮或者暖流的影响,气温的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
9点以后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是多云或者阴天,则气温上升较慢。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气温》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气温》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感受气温的经历,但对气温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气温的方法。
2.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气温测量的实践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计时器、教学PPT。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温度计,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感受气温的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气温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气温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
同时,介绍测量气温的方法,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使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气温。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了吗?让学生回答,加深对测量方法的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3《测量气温》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4)将测量地点和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填写观察记录表】观测点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气温℃【得出结论】①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不一样②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2、测量一天中室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一样【实验操作】①三位同学合作,两位同学拿气温计分别到阳光下和背阴处进行测量②另一位同学用秒表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填写观察记录表】观测地点阳光下大树旁气温℃【得出结论】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不一样②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更能反映当地气温3、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会有怎样的变化?【实验要求】各小组将前一天选择的五个时间点所测量的气温填在“一天气温记录表”中。
【填写观察记录表】时间8点10点12点14点16点气温4、绘制柱状图(1)可以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如下(2)如何绘制柱状图?①找气温,点上点②对应点,划横线③涂颜色,即完成(3)通过柱状图,你有什么发现?一天气温变化规律按要求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试图得出结论学生绘制柱状图讨论交流明确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不一样明确同一点点不同时间气温不一样会画柱状图,分析数据一天中最高气温时间一天中最低气温时间柱状图优点【教师点拨】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是低到高再到低最高时间:14点左右最低时间:日出前后柱状图优点:更直观5、小资料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练习】这是某地连续几天的气象预报,请说说每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周一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用一天的气温柱状图来观察比较气温比用表格更能直观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2、教室外同一个地点一天中的气温是相同的。
()3、整个百叶箱都是自色,为了避免太阳直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气温》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测量气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3课《测量气温》,主要介绍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学生已经学过天气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现在需要学习如何准确地测量气温,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如何测量气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气温。
教学难点:理解温度计的原理,正确操作温度计进行测量。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于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能还不太了解。
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接触过温度计,但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准确地测量气温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二环节: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并解释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利用物体受热膨胀或收缩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举例:比如我们常见的水银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会上升,当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会下降。
2.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包括读取刻度、放置位置等注意事项。
-举例:将温度计放置在室内,确保它不受到直接阳光照射或其他热源的影响,然后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刻度值。
第三环节:测量气温的实践活动1. 分组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温度计和测量工具(如水杯、室内外温度计)。
-举例:小组A负责在教室内测量室内温度,小组B负责在校园内测量室外温度,小组C负责在水中测量水的温度。
2. 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场景,比如室内、室外、水中等,进行气温测量实验。
杭州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3《测量气温》教案

杭州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3《测量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气温》这一课是杭州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气温的概念,学习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气温数据。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获取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但是,他们对于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气温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气温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气温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气温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温度计、气温计、记录表格等。
2.环境准备:室内或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明显的地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天气变化的话题,引出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解释气温的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气温的测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气温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天气第3课时测量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揭示课题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
3.聚焦问题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二、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一)去室外测量气温[材料准备: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2.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
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4.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5.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7.待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气温》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2.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气温计,今天我们就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二、探索
(一)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二)测量当下的气温
3.播放视频:用excel表绘制柱状图
4.谈话: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什么样的?
(四)怎样绘制一个柱状图?
1.谈话:口诀——找气温、点上点、划横线、涂上色
2.播放视频:手绘柱状图
三、研讨
1.谈话:想一想,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四、拓展
1.提问: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课题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测量气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2.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3.知道一天的气温规律: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傍晚气温较低,午后两点气温最高。
教学重点:知道一天的气温规律: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傍晚气温较低,午后两点气温最高。
入秋日:连续5日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第一天即为入秋日。
入冬日:连续5日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0℃,第一天即为入冬日。
2.谈话:请你在课后继续完善天气日历中关于气温的数据。
1.学生独立测量气温
2.交流研讨:你测量的气温是多少?这个温度能说明今天是冷还是热吗?
3.提问: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听到的两个温度值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你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吗?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气温计》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气温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认识气温计》。
内容主要包括气温计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气温计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能够准确读取气温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温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气温计,理解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温计、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记录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气温下人们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气温计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气温计的组成。
(2)讲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气温计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2)演示如何读取气温值,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气温测量,记录数据,并讨论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日常生活中气温的变化,记录一周的气温数据,分析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气温计》2. 板书内容:(1)气温计的结构: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尺等。
(2)气温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3)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放置在通风、遮阴处,避免阳光直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的气温变化,分析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3.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气温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气温变化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团队协作环节,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气温测量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2. 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作业反馈如下:
作业1反馈:检查学生对气温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对于总结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学生,指导他们重新复习相关知识,并再次进行总结。
作业2反馈:评估学生对气温变化图的绘制能力,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标出气温变化趋势,并附上简要说明。对于绘制不准确或说明不清晰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气温变化图,并强调说明的重要性。
答案:小丽应该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进行记录。
例题4:小勇想知道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变化情况,他应该选择哪些数据进行分析?
答案:小勇应该选择冬季和夏季的气温数据进行分析。
例题5:小芳在绘制气温变化图时,发现气温数据波动较大,她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小芳应该在气温变化图中标出气温数据波动较大的区域,并附上简要的说明。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小明想知道今天中午的气温,他应该选择在什么时间测量?
新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3课测量气温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3课测量气温计教学设计3.测量气温聚焦部分,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回顾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
研讨部分,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展示各组同学前一节课后的观察气温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情况的测量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拓展部分,通过调查资料,了解气象站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每天的气温都在发生变化。
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2.揭示课题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
3.聚焦问题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二、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 (一)去室外测量气温 [材料准备: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 2.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
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
《3.3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1. 实地测量气温:学生分组前往学校附近的气象观测站或社区气象观测点,进行气温的实地测量。
每组需至少测量5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并记录在作业报告中。
2. 气温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根据测量的气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气温变化图表,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撰写作业报告:学生根据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一份关于气温的作业报告。
报告中需包括小组名称、测量地点、测量时间、气温数据、分析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需真实、客观,数据准确。
2. 小组内成员需分工明确,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3. 作业报告应图文并茂,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4.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结论的合理性、作业报告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根据评价标准对每组作业进行评分。
3. 评价结果:根据评分结果,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对存在不足的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提升。
2. 教师反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温测量的方法和规律。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 家长反馈:家长可积极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来,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可根据孩子的作业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气温测量的方法,还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气温测量方法,包括气温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气温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天气课时教学设计4.引导学生对相关天气现象进行归类,形成对天气的认识: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雪雨以及风等情况。
5.阅读大气圈图片,明确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6.讨论台风、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然后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
根据大家的交流,他们会意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可以告诉人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阅读,交流讨论,了解天气的复杂多样,灾害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三、布置任务1.出示、介绍天气日历,并试着用简单的文字、简图记录当天的天气。
2.阅读本册教科书的“科学家这样做”部分的竺可桢观测、记录天气的资料,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向科学家学习。
3.布置记录天气日历,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设计意图:天气日历的记录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成为单元学习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进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3.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的活动手册要求学生观察、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活动手册安排了四个星期的天气日历表,由于版面有限,每一天的日历只安排了比较小的填写空间。
为了便于学生记录,教师可以自行制作天气日历记录表,可以适当扩大单元格的空间,也可以增加单元格的格数。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一个月的天气记录,最后粘贴在活动手册中;也可以4人为一个小组,每人记录一周,单元结束时,做成小组天气日历册。
记录形式相对灵活,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也可以用全班学生认同的简单符号来记录,记录的内容最好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四个方面。
我们希望在天气日历的记录中看到学生在天气观察活动中的成长过程,对天气的关注越来越全面,对天气的记录越来越规范。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3课测量气温教案教科版

第3课测量气温(教材P45~4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1.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预设:气温计。
)(教学提示:出示气温计。
)大家还记得怎么读数吗?(预设:记得;不记得了。
)2.引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
请学生上台对教室里的气温计进行读数,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3.出示:课件出示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考前须知的缘由。
4.演示:示范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这一点,让学生模仿,相互检查纠正。
探索二:测量室外的气温1.过渡:××同学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预设:应该不是。
教室里测量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人的干扰或者灯的干扰等,我们应该去室外进行测量。
)2.提问:如果要到室外测量气温,那室外哪些位置适合测量今天的气温?(预设:静谧的公园里;热闹的游乐场;校内阳光下的操场;枯燥的水泥地;凉亭;校内树荫下;……)3.指导:测量地点需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即室外、阴凉、通风处,气温计悬挂在空中。
4.出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指定地点进行测量,及时完成活动帮助卡。
(教学提示:学生测量气温这项任务组织难度很大,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还要争取其他教师的支持、协助。
)6.小结:回到教室后,汇总各组的数据,发现同一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实际测量教室外当时的气温,是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底。
探索三: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1.提问: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怎么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预设:不一样。
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再寻找规律。
)2.过渡:我们需要测量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再寻找规律,先统一确定五个时间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来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能够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气温的准确性。
(3)保持干燥。
(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1.测量和记录
实验材料:百叶箱、气温计、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
(1)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用同一支气温计
测量室外阳光下同一地点背阴处的气温。
(2)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形图。
指导分组实际测量教室外当时的气温,是测量教室
外一天的气温变化的基础,其他四个时间点的测量
需要在课后测量。
播放视频《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柱状图》
实验记录:
柱状图:
实验分析:
通过测量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的
气温是有差异的。
实验结论:
从图标中我们能发现,每天气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升
高,后降低;
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清晨(8点)的气温最低,
下午(14点)的气温最高。
2.一天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指在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下午2到3时。
学生准备实验
材料并按正确
的方法测量一
天的气温
学生分析记录
数据和柱状图
并得出结论。
意事项的缘由,
为正确测量气温
做好准备。
明确了测量获得
气温数据后还要
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其中的变
化规律。
最低气温是指在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
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三、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
坚持每天记录气温,填写天气日历,有助于总结当月或当周的气温状况,计算月或周平均气温,有助于分析当地气温的变化趋势。
四、交流研讨
1.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测量是很关键的一步。
如果测量方法不对,那么测量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比如气温计放置的位置或者时间不对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
(展示图表)
从图中我们能发现每天教室外气温的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和下午的气温较高。
不考虑寒潮或者暖流的影响,气温的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
9点以后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是多云或者阴天,则气温上升较慢。
但一般都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5:00左右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缓缓上升。
3.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1)能够使人们较容易看出各个时间温度的高低。
(2)易于比较各时间点之间的温度差。
(3)能清楚的表示出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的气温变化特点。
五、气象站测量气温
气象站用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是装
有水银或酒精的玻璃管气温计。
学生交流回
答:严格按照
使用方法测
量,准确性更
高。
学生观察图表
并根据图表展
示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更
方便、更直观
在天气日历上坚
持记录每天的气
温。
指导学生把
测得的气温记录
在天气日历里,
为第7 课整理
我们天气日历的
学习做好气温数
据的积累。
第一个问题的研
讨让学生意识到
规范使用测量工
具对于获得精确
数据的重
要性。
第二个问题的研
讨则是引导学生
归纳提炼一天中
气温的变化规
律。
第三个问题的研
讨让学生明白柱
状图等统计图表
的绘制可以帮助
我们更加直观、
形象地展示天气
变化规律。
气象站的气温计是放在百叶箱中的。
百叶箱是由一块块的木片斜放着组成的,它的内外
都漆成白色,各种仪器放在百叶箱里,既能防止日
晒雨淋,又能通风。
通常情况下百叶箱内的气温比
外界气温低。
请同学们思考,气温计为什么要放在百叶箱中?
因为气温计本身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强,在
太阳光直接暴晒下指示的读数往往高于它周围空
气的实际温度,而百叶箱可以给气温计提供阴凉、
通风的测量环境。
世界各地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和记录的时间是一
样的,这是因为不同高度、向阳处或背阴处、通风
处或不通风处等因素对气温都有影响,并且一天内
同一位置不同时间的气温略有差异。
为了统一规
范,气象站都在离地1.5米高的百叶箱里做气温测
量,并且每天定时记录,这样才有相对统一的数据。
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了解气象
站的工作人员是
怎样来测量气
温的,认识百叶
箱,知道百叶箱
的外观、构造等。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
气温,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
化,了解了气象站的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总结课堂
板书测量气温
测量气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三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善于模仿,
容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
但是他们注意的时间较
短,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方法,让学生活动中观察、思考、领悟。
教师要始
终注意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
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