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黄鸡保种现状及保种方案的思考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皋黄鸡保种现状及保种方案的思考与建议
周昌龙;徐秋红;程亚民;关伟伟
【摘要】如皋黄鸡原产于江苏如皋,属蛋肉兼用型品种,俗称“三黄鸡”,“草
三黄”。
2009年10月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因此,只有制定科学系统
的保种方案,采用合理的保种方法,才能保护这一地方特色资源。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年(卷),期】2016(032)007
【总页数】2页(P69-70)
【关键词】如皋黄鸡;保种;遗传育种;地方资源
【作者】周昌龙;徐秋红;程亚民;关伟伟
【作者单位】如皋市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00;如皋市家畜改良站,江苏如
皋 226500;如皋市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00;如皋市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226500
【正文语种】中文
如皋黄鸡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如皋、如东、通州、泰兴及姜堰等地,属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鸡,主要用于生产草鸡蛋和优质鸡,有肉质风味好、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
由于受到外来品种的冲击和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数量锐减,品种保护形势非常严峻。
1.1 遗传资源特点
如皋黄鸡是肉蛋兼用型地方黄鸡,体型中等,具有“三黄”(喙色、羽色、胫色)
“三黑”(颈、翼、尾羽尖端夹有少量黑羽)特征,公鸡毛色金黄,母鸡毛色淡黄,单冠,皮肤为黄色或白色。
行动敏捷,善于觅食,耐粗饲,适应性强,散养、圈养、笼养皆可。
1.2 感官特征
(1)公鸡成年鸡体重1.75~2.00kg,体态雄伟健壮,羽毛贴身、毛色金黄、富
有光泽,鸡头小,单冠直立、冠色鲜红、冠齿5~7个、中等大小,喙黄色,虹膜黄褐色,肉垂椭圆形、颜色鲜红,胫黄色、较长、无胫羽,四趾。
(2)母鸡成年鸡体重1.45~1.65kg,体型紧凑,羽毛贴身,毛色淡黄,鸡头小,胫曲而前伸,单冠直立、冠色鲜红、冠齿4~6个、中等大小,喙黄色,虹膜黄褐色,肉垂椭圆形、颜色鲜红,胫黄色、较长、无胫羽,四趾,皮肤黄色或白色,蛋壳呈浅褐色[1]。
1.3 产品特色
(1)青年仔公鸡,90日龄左右,体重0.8~1.0kg时做童仔鸡上市,爆炒食用,
肉质鲜嫩味美;150日龄左右,体重1.4~1.7kg时,作土种鸡上市,红烧、炖汤、烧烤均可,味美醇香。
(2)淘汰老母鸡,1.5~1.9kg,以炖汤食用为主,肉质嫩滑细腻,味道清香,鲜美浓郁,营养丰富,有滋补功效。
体型中等,适应现代家庭“一席鸡”,深受青睐。
2005年如皋黄鸡被江苏省列为畜禽新品种,2009年6月被江苏省加入省级畜禽
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10月被审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2013年4月如皋黄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4年如皋黄鸡资源保护中心申请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2]。
为有效保存和纯化如皋黄鸡,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如皋畜牧科技人员进
行了不懈努力。
1976年建立如皋县薛窑种鸡场,采取个体选择与家系纯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鸡资源保存、整理工作;1998年,如皋市畜牧兽医站在搬经镇严
鲍村新建江苏省如皋黄鸡原种场,主持实施对如皋黄鸡这一优良地方鸡种进行品种选育、保存、开发利用工作。
在全市及相邻县的8家农户养鸡场,选择购买了2500只120~150日龄的如皋黄鸡种鸡,集中到原种鸡场,采取个体选择与群体闭锁繁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如皋黄鸡进行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工作;2010年4月如皋市农业委员会建立如皋黄鸡资源保护中心,成立如皋佳羽黄鸡养殖公司,专职进行如皋黄鸡资源保护[3]。
3.1 保种方法
现阶段保种由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如皋黄鸡保种与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组负责。
根据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制定的家禽遗传资源保种方案,项目组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降低近交系数,建立了60个家系,每年进行一个世代的繁殖。
通过按公鸡和母鸡组成的家系系谱繁殖系统,控制父代和子代相等的数量,在组成新的配套时采用随机选配的方式,使保种群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移,从而达到保种的目标和效果。
母鸡群体数量保持在600只,家系数保持60个,每个家系等量选留
10只母鸡,1只种用公鸡,1只后备公鸡,除保护品种的基本性能外,同时保护
好本品种最重要的特征性状。
3.2 繁殖程序
每年3月份,项目组在(48~49)周龄收集14d种蛋,在每个蛋的小头标注母鸡号。
归并每只母鸡所产种蛋,依次排进蛋盘,孵化,记录每只母鸡的入孵蛋数、无精蛋数、死胎蛋数。
18胚龄时,将每只母鸡的活胚装进各自的育种袋。
出雏时,
佩戴翅号、称初生重,记录每只雏鸡的翅号、亲代母鸡号和初生重等信息。
4月份,选留所有健康雏鸡。
育雏至6周龄,每个家系留健康的5只公鸡和所有母鸡。
转
入育成鸡舍饲养至18周龄。
8月份,19周龄转入产蛋舍,每个家系留健康的3
只公鸡和所有母鸡。
记录每只鸡的开产日龄、体重、蛋重,每日产蛋与否,就巢性,
44周龄体重、蛋重。
45周龄后记录群体产蛋性能。
(45、46)周龄整理资料。
2月份,47周龄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按每个家系1只公鸡、10只母鸡组建家系。
47周龄按家系连续输精2次,此后每5~6d输精一次。
6月份,66周龄淘汰。
3.3 饲养孵化条件要求
如皋黄鸡保种群饲养条件每年保持相对稳定,饲养管理按DB32/T629、
NY/T5043、DB3206/T052要求执行。
保种群产蛋鸡采用个体笼养,每个公鸡笼位和母鸡笼位都有与翅号对应的标牌。
保种鸡舍内有个体笼位标识与公、母鸡个体标识对照表。
纯繁输精时做到每个家系更换一个采精杯、一个输精管。
产蛋期公、母鸡笼都应做到不跑鸡。
纯繁种蛋应单独入孵,排蛋时剔除同一母鸡所产蛋中个别蛋壳颜色、蛋形差异大的种蛋。
保种鸡个体性能记录、系谱记录时均为两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复核,确保记录准确。
种蛋孵化,在18胚龄时,将每只母鸡的活胚装进各自的育种袋,并编号标明。
出雏时,将唯一编号转换成翅号,且转换时2人操作。
3.4 保种效果监测
3.4.1 表型性状监测每个世代全群监测鸡的外貌特征、体重、体尺及产蛋性能等表型性状,建立各世代的表型性状档案,分析世代间性状稳定性。
3.4.2 分子水平监测条件成熟后,依托科研院所开展,分子水平监测。
利用不同染色体上的25个以上的微卫星位点或其他分子遗传标记检测每世代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及其频率、基因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建立各世代的分子信息档案,分析世代间群体遗传结构差异。
监测样品数为公母鸡各45只以上。
3.5 记录与档案管理
3.5.1 建立保种档案档案信息应包含保种鸡饲养全过程。
保种群档案长期保存。
3.5.2 各项记录及统计数据按世代归档记录数据按NY/T823要求统计。
3.5.3 饲养记录
(1)每日必须记录日期、日龄、存栏数、死亡数、喂料量、舍内温度、舍内湿度、光照时间、日粮营养水平,44周龄前各个体产蛋情况,45周龄后群体产蛋数等内容。
(2)防疫记录按DB32/T1010要求执行,免疫程序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疫病监测情况作相应调整。
3.5.4 留种记录
(1)记录出雏日期、雏鸡翅号、亲代公鸡号和母鸡号等信息,列出系谱。
(2)记录选择日期、日龄、留种方法与标准、留种前鸡数、留种鸡数等。
3.5.5 监测记录
(1)记录表型性状:记录各个体初生体重,6周龄(肉用型)、10周龄(兼用型和蛋用型)、18、44、66周龄体重,开产体重,开产日龄,每日产蛋与否,开产、44、66周龄蛋重;统计各个体44周龄产蛋数,分别计算各家系及保种群平均开
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44周龄蛋重、44周龄产蛋数等;记录个体纯繁时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统计各家系及保种群平均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
(2)记录分子遗传标记的等位基因数;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
4.1 保种方法
保种方法采用原位保存方法,尽可能地让如皋黄鸡处于原有的地理环境进行保护和维持,尽量保存一个群体基因库的平衡,力争使其中的每一个基因都不丢失。
对如皋黄鸡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用人工控制各家系繁殖平衡,控制家禽品种保护过程中世代间近交系数增量,使保种群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相对稳定,减少群体内的基因频率漂移。
这是目前对小群留种较为科学的一种保种方法,各家系等数留种时,群体近交速率
要小于随机留种法,但由于取决于有效含量最小世代群体规模数,如果群体含量某一世代急剧下降,产生所谓的瓶颈效应,对群体结构将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对保种群而言,应该尽力避免这种瓶颈效应的发生。
4.2 保种方案的修订
鉴于上述原因,保种方法按以下原则进行修订。
(1)划定保种基地,建立保种群。
(2)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
(3)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
(4)适当延长世代间隔,尽量降低群体近交系数增量。
(5)外界环境尽量相对稳定,控制污染源,防止基因突变。
(6)在保种群中一般不进行选择。
4.3 如皋黄鸡的利用现状及突破方向
(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目前如皋黄鸡的资源利用方式仍是采用二元杂交,如皋黄鸡作为母本,与良凤、柳麻、苏禽等黄鸡杂交。
由于杂交效果一般,因此也渐渐陷入萎缩状态。
如皋黄鸡资源保护中心也只能采用小群家系保种方法,勉强进行世代更替。
(2)要对如皋黄鸡充分开发利用,必须加强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遗传种质资源挖掘、保存、品种培育方法、饲料营养需要、肉质风味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还需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加大产业科研投入和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在保证地方特色风味品质的基础上开发多个产品系列,提高优质特色畜禽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系列化宣传地方特色畜禽产品,通过各种平台,打造地方名、特、优畜禽产品品牌,有计划、分阶段地成为旅游纪念食品、休闲农庄特色和市民餐桌的佳肴,以点带面,逐步走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献】
[1]朱娟,沙文锋,田斌,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如皋黄鸡[J].中国畜禽种业,2012,(1):128-129.
[2]周春炎,施建国,肖金元.如皋黄鸡地方品种的疫病预防技术浅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