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16吨龙门吊安装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516吨龙门吊安装作业指导书
MH-16-20113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安装作业指导书
1.编制说明:
1.1工程概况:
国投哈密电厂一期(2*660MW)机组工程C标段安装工程,间冷塔设备制作需要,为了更好的展开间接空冷系统工程,需安装16t门式起重机一台。
MH-16-20113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为箱型梁结构单悬臂轨道运行式机型,整机主要金属结构为箱型式和桁架式。
包括箱型钢梁、桁架式刚性支腿,电动葫芦运行轨道、司机室、梯子平台和栏杆等。
其中箱型钢大梁为11.6吨,共分为2节;刚性支腿总重为16吨,分为4个单元;地梁为6.4吨,分为2件;电动葫芦重1.6吨;本机总重量为35.9吨,最大安装单件重量为13.2吨。
1.2编制依据:
1.2.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火力发电厂部分)
1.2.2《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2.3随机说明书、图纸资料。
1.2.4《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5《起重机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1.2.6《通用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1.2.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施工组织:
2.1人员组织:
施工负责人:王征
现场负责人:杜进
技术负责人:宋六虎
安全负责人:肖富强
起重工:孙见长
电气、机务检修:张庆伟
操作工:杜进(操作主责)郭佃敏
配合人员;5人
2.2岗位责任:
施工负责人:负责整体工程的进度安排和下达工序命令,负责人员的组织与分工,为施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现场负责人:负责工序的协调,施工材料、机具的组织与供应,并监督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
技术负责人:负责安装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重大工序的技术交底,监督作业指导书的贯彻实施,配合施工负责人进行施工管理,检查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
安全负责人:负责每个工序的安全交底,监督检查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实施,安全设施的设置,危险点源的预控预测,危险点源防范措施的落实,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纠正,并组织施工人员检查隐患并消除。
起重工:负责起吊机械的正确指挥,组织起重工正确绑扎所吊重物,在此之前要检查其他工器具的安全可靠性,负责起吊过程中各部位协作人员的指挥。
电工:负责整车电器系统的安装、调试,完成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调试,保证各机构正常运转。
司机:参与机械安装,检查安装质量,负荷试验时操作机械。
施工人员:紧固所有连接件,配合起重工拴钩,配合电工接线等。
2.3施工技术准备:
2.3.1编制安装作业指导书。
2.3.2做好每道工序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3.3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起重机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2.4施工工器具准备:
2.5施工机械准备:
2.6 主要构件和部件的自重及参数:
MH-16-20113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构件吊重一栏表
3. 安装方案及作业程序:
对于MH-16-20113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采用70吨汽车吊作为起
重机主粱安装的吊装机械,并以一台25吨汽车吊完成整机的组装与吊装工件,施工安装程序如下:
3.1检查整机构件、部件及安装螺栓销轴等规格、数量是否合格齐全,并检查各机构(行走轮、减速箱、卷扬机等)是否有碰撞变形等影响起重机性能的缺陷并作好检查记录。
3.2并对安装轨道进行验收,大车轨道安装技术要求。
3.3安装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场地地基夯实,场地面积要能满足安装要求。
3.4支腿缆风绳选用φ12mm的钢丝绳,并配以3T手拉葫芦12台作为调整长度用。
刚性支腿共用12台3T手拉葫芦,纵向内侧4台,外侧4台,横向外侧4台用来调整刚性支腿的间距。
缆风绳与水平面夹角为50°。
吊索捆绑绳安全系数8,内侧缆风绳地面生根于5吨刚性结构上面。
外侧缆风绳地面生根于5吨刚性结构上面。
3.5横梁和支腿吊装
3.5.1安装场地划线与布置按照起重机安装工艺在选好的轨道段内划出起重机安装位置线,确定箱型钢梁,箱型刚性支腿、等结构在现场的布置位置。
刚性支腿安装于南侧轨道。
3.5.2运行台车组件安装两组行走机构底梁组合为一整体后吊置于轨道上划线位置定位稳固,并用枕木、木楔垫实,打好夹轨器,找正二根下横梁的安装基准线,调整行走台车跨度及对角线至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误差为5mm,还要注意控制车轮踏面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的偏差。
3.5.3支腿安装。
a.将4段长刚性支腿和4短段钢性支腿分别各自组合为一个整体。
b.对刚性支腿拴挂吊装,挂钩时用手拉葫芦联系吊索,用以调整因结构不对称引起的支腿歪斜现象。
用25t汽车吊将刚性支腿吊装在运行台车上用螺栓连接,并各用缆风绳结在支腿内外两侧的地锚上临时固定,由车轮量出的跨度相对差,△L≤10mm,支腿垂直度,△L≤7.7m m,然后安装司机室在刚性支腿上方,并安装扶手栏杆,斜梯。
3.6箱型梁的组装,按划线位置布置支撑架或枕木,其高度约为1300mm,以便拧紧箱型梁螺栓和固定电动葫芦轨道和电缆滑车轨道,注意支撑架不影响电动葫芦及轨道和电缆滑车轨道安装,利用汽车吊先将电动葫芦轨道、电动葫芦、电缆滑车轨道放在适当位置,然后将箱型梁各节吊放在安装中心线处并将各组件装成整体,然后把电动葫芦全部组装成一体。
这时箱型梁总重可达12吨
3.7箱型梁组件安装
3.7.1用一台70t汽车吊整体吊装,臂长26m,工作半径最远为10m,额定起重量17t,选用φ27mm的钢丝绳2根夹角为30°,注意箱型梁平衡不得歪斜,箱型梁在组装位置开始起升,提升到桁架下超过支腿上接口200mm高度停止。
3.7.2 组件转向对位安装将箱型梁组件放置至安装位置。
然后缓慢下降箱型梁至两支腿上口接头处准确对位后连接安装,采用螺栓连接力矩达600N/m。
3.8电控及附件安装将起重机的电器元件、电力电缆,拖动及控制系统、照明、安全指示,电缆卷筒等全部安装好。
至此门式起重机安装工作即结束。
随后,对门式起重机进行调试,负荷实验与交工验收。
4.计算:
4.1吊装计算
70吨汽车吊吊装箱型梁中间其工况:主臂26米,最远半径10米,额定起重量17T,实际负荷为12吨,则负荷率为:η=12÷17=70%选用φ27钢丝绳2根,四股起吊,每股承担13/4=3.25t,φ26钢丝绳破断拉力为47.89t,每股受力3.25t,则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为:η=47.8930.82÷3.25=12.08(符合要求)
4.2缆风绳受力计算
刚性腿重为3.4t计算需要地锚重量。
如图所示刚性腿与地锚的相互位置,此时对于刚性腿:3.4t=X314.5,得到地锚对刚性腿的水平拉力X=0.234t,地锚与地面的磨擦系数为μ=0.23,因此地锚的重量为N=0.234/0.23+
0.2343tg50°=0.954t
由于钢性腿和挠性腿对地锚的水平拉力是相反的,垂直拉力都是向上的,因此地锚的重量N=0.954t32.2=2.098t
由此可见,布置在刚性腿和挠性腿之间的地锚重量不应小于2.1t。
(符合要求)
5. 主臂起重性能表:
70吨汽车吊主臂起重性能表
6. 特种作业人员统计表
7.施工进度计划:
工程总工期为3天,如遇阴雨或大风天气,施工不能正常进行时,工期顺延。
(见附表)8.安全要求:
8.1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见附表)
8.2环境因素辩识与评价:(见附表)
8.3一般要求
8.3.1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吃带有皮核的食物。
8.3.2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8.3.3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工作服要穿戴整洁,安全帽、上岗证要佩戴整齐,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8.3.4施工区域内清除“五头”,每班作业完要清扫施工现场。
8.4具体要求
8.4.1开工前,所有作业人员均应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每个重大工序应进行专项交底,并且参加交底人员全员签字。
8.4.2所有安全设施均应经过检查验收合格。
8.4.3所有工器具均应完好无损。
8.4.5安装前检查所使用的钢丝绳,应无损伤、无断丝、无变形。
8.4.6安装前应确定配合机械的工况和性能,应满足拆卸需要,安全可靠。
8.4.7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
8.4.8所有吊装过程中必须由专业起重指挥统一指挥。
8.4.9在6级以上的大风、雷雨、大雾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以及光线不足时,应停止作业。
8.4.10吊车起钩前,应对吊物可能出现的水平移动方向作出判断,作业人员应避开其运动方向的正前方,吊物周围所有的死角均不得站人,指挥人员严禁站在吊物上进行指挥。
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9.安全保证措施
本施工项目主要危险点源及防范措施
10.安全防范措施:
10.1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并且要把小型零散的工具、材料装入袋中,严禁上下抛掷。
10.2起吊前应对绑扎的绳索、卡环等进行认真检查。
10.3当吊重物就位时,应缓慢就位。
就位前应提醒施工人员将手、脚、工具拿开,确认无误后,将吊物就位。
10.4钢丝绳不得受磨割,有棱角处绑绳时必须用半圆管护绳。
10.5 必须坚持拴溜绳,防止构件摆动,转圈或碰撞。
10.6施工用电遵守项目部的统一布置,由电气专业人员接线,严格按一机一闸一保护连接。
电动工器具要安装漏电保护器,一次线不能超过5米,电线不能有裸露现象。
11.质量控制标准及技术要求:
11.1主要受力构件不应整体失稳、严重塑性变形和产生裂纹。
11.2金属结构不发生严重锈蚀。
11.3螺栓或铆钉联接不得松动,不应有缺件、损坏等缺陷。
11.4主梁上拱度为37.8—58.8mm。
11.5跨度极限偏差△S=±10mm。
小车轨道偏差+7mm。
11.6固定轨道的螺栓、压板不应缺少。
压板固定牢固,垫片不应窜动。
11.7轨道不应有裂纹、严重磨损等影响安全的缺陷。
11.8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与滑轮和卷筒相匹配,并正确穿绕。
11.9卷筒上应至少保留3圈安全圈数。
11.10钢丝绳应润滑良好,不应与金属结构摩擦。
11.11电气构件应齐全完整,机械固定牢固,无松动。
11.12设备及电器元件绝缘材料良好,无破损或变质,螺栓、触头、电刷等连接部位,电气连接应可靠,无接触不良。
11.13电动葫芦运行机构或其轨道端部应分别设缓冲器或端部止挡。
12.负荷试验:
12.1试验内容包括空负荷试验、额定负荷试验、静负荷试验及动负荷试验。
12.2空负荷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电气设备控制动作的正确性,各机构动作的准确性,并调整各安全保护装置。
12.3在空负荷试验及调整完成后进行静负荷试验,以检查各部钢结构、机构的强度,刚度及制动的可靠性和起重机的稳定性。
先吊60%—80%的额定载荷,合格后再吊100%的额定载荷,之后再吊125%的额定载荷进行静负荷试验。
静负荷试验必须保证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即先由吊钩把额定载荷提升离地100-200mm,然后缓慢无冲击地加上超载部分荷载。
此时,各机构均不得作任何动作。
停留十分钟后卸载。
检查各部结构不得有永久变形。
12.4在静负荷试验合格后进行动负荷试验,吊110%的额定载荷进行动负荷试验,吊装11吨角钢∠2003200320(每米单重60.06,共计183米)做动负荷试验,以检查各部运转情况及起重机动态稳定性。
要求制动灵敏、平稳,不得有溜钩现象。
附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1—2
附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2—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