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34,No.72016年7月
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研究
宁培淋1,杨
锐2,刘
浩3
(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50;2.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20;3.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26)
摘要:预测了广州市建筑垃圾产量,分析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认为,应采取完善和健全相关法规;搭建资源信息化平台;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标准;以及加强监督与宣传、鼓励民众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产业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可供其他城市参考。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6)07-0037-04
Policy Study on Construction Waste Reclamation in Guangzhou
Ning Peilin 1,Yang Rui 2,Liu Hao 3
(1.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520,China ;
2.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450,China ;
3.Shenzhen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Shenzhen
518026,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predicts construction waste production of Guangzhou ,analyzes current regenerated resources
industry of construction wast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measures including improving and perfec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etting up resource information platform ,planning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publicity and encouragi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c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green build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citi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generated resources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建筑垃圾问题严重影响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目前全国约200座地级城市长期处于建筑垃圾围城状态[1]。
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总量约为
35.5亿t ,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
然而,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堆放形成的“建筑垃圾山”甚至会造成滑坡、坍塌等突发事故。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通过建筑垃圾资源化解决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各方共识。
本研究根据调研资料预测广州市建筑垃圾产量,分析资源化产业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产业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1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相关政策1.1
建筑垃圾处理能力有限
广州市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以1000万m 2的速度增长,旧城改造面积以500万m 2的速度增长,导致大量建筑废弃物无法处理。
数据显示,广州市2015年建筑废弃物产生量近3300万m 3,主要的
处理方式是作为垃圾予以填埋。
而目前广州废弃物消纳场总消纳量不足2600万m 3,建筑垃圾成为广州市最大的环境隐患之一。
根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布局规划数据
以及相关产量预测理论[2-3],预计2016~2020年广
州市辖区内10个区新建建筑物建设施工废弃物、
“三旧”改造拆除废弃物、道路改造废弃物、房屋装
收稿日期:2016-05-18
基金项目: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CZY1519);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专项(项
目编号:SXK20170301016);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项目编号:20151010)。
作者简介:宁培淋(1982-),男,湖南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岩土力学和数值分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综合利用
. All Rights Reserved.
●修废弃物、建设工地的基坑土及轨道弃土产生量将
达到2.77亿m 3,建筑垃圾处理压力巨大[4-6]。
近年来广州市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变化趋势见
图1,2016~2020年广州市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见表1。
年份
图1近年来广州市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变化趋势
表12016~2020年广州市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
1.2
建筑垃圾填埋污染严重
建筑垃圾虽然可以通过填埋处理,但由于其组
成成分复杂,可导致直接或间接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为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等。
一旦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或潜在的污染变为现实,消除这些污染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耗费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并且很难使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完全复原。
目前,在城市用地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寻找建筑垃圾处理(暂时存放、破碎、分选、水洗及产品浇筑等)的大型场地。
此外,广州市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利用的财政补贴,是按照建筑垃圾外运排放的费用大致估算的,其标准不及国内部分其他城市高,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1.3
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政策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陆续颁布了《广州市建筑
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要技术路径》、《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推广使用办法》等相关政策。
政策规定,政府投资工程优先使用再生建材,其中市政工程使用比例应不低于30%,建筑工程使用比例应不低于15%。
政策还规定要确切落实再生建材在政府投资
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逐渐提高使用比例;在其他工程项目中尝试再生建材的推广应用。
目前广州市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制度,2014年分区招标了4家特许经营企业,作为建筑垃圾处理示范项目推动了产业发展。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理政策见表2。
表2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理政策
1.4
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
目前,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还处在探索阶
段,主要采用移动式处理模式。
在建筑物拆除量较大的工程区域引入移动式生产线,就地开展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未来的5年内,结合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规划,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可采用固定式处理与移动式处理相结合的模式。
利用场地面积大的萝岗区禾丰、花都区狮岭镇长岗村等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和白云区人和镇黄榜岭村等地块,通过调整用地性质或灵活采取临时建设用地等方式,引入固定式生产
万m 3
垃圾产生源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新建建筑物施工442.6446.7450.8454.9459.0“三旧”改造801.9801.9801.9801.9801.9道路改造197199201290293房屋装修149.8150.6151.2151.9152.5建设工地的基坑土1327.71340.01352.31364.61376.9轨道弃土512.88447.33442.47366.03334.11
合计3431.93385.53399.73429.33417.4
序号内容
说明
1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2《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
2013年6月审议通过3《广州市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办法》2015年4月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4《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2015年12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5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再生建材实行特许经营权招标中标单位: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许昌金科建
筑清运有限公司、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综合利用
第7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All Rights Reserved.
●
线。
同时,在海珠、荔湾、天河、越秀等“三旧”改造项目中引入移动式生产线。
将固定式生产线和移动式生产线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
将来,待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体制日渐完善后,将采用固定式处理为主、移动式处理为辅的模式。
在市区逐步实现分区建立建筑垃圾消纳场,各自负责划分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远离市区或者一些特殊的项目采用移动式生产线进行辅助处理。
2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
2.1完善和健全相关法规
完善和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法规,明确职责,确保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的连续性。
制定出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使建筑垃圾资源化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建议由市政府主导,市城管委牵头,财政局、建委、国税局等部门配合,尽快出台并完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并支持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调动社会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一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增强企业的自我生存能力。
二是对投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按设备投资的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
三是根据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处理废弃物的数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2.2搭建资源信息化平台
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信息分享平台,积极分享典型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将好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广到每个地方。
建立建筑垃圾产生和消纳的匹配信息,使建筑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节省社会资源。
建立建筑垃圾信息交换中心。
统计并及时更新广州市建筑垃圾信息,包括房屋拆迁、道路改造以及新建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信息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信息等。
建立建筑垃圾管理系统。
建立、整合和完善专门的建筑垃圾管理系统,共享市容环境卫生监控信息等,控制建筑垃圾的运输管理;共享城市综合执法联动信息,确保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再生等一系列过程都能够在严格的管理下顺利进行。
2.3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标准
围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开设科研课题,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在政府投资工程中优先使用再生建材,并逐渐提高使用比例;在其他工程项目中尝试再生建材的推广应用。
加快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规范再生产品标准,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合格,市场秩序得到有力监管。
采用资源化产品的建筑项目进行的认证,即能鼓励建筑工程企业加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使用积极性,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得到认可。
2.4加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监管
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纳入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由市固废办牵头,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各区(县级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各区政府,建委、城管委、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应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加强对建筑废弃物分类管理、专业运输和定点收纳、集中处置和综合利用全过程的监控力度,防范和查处建筑废弃物乱排乱放行为,保障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建议由市建委牵头,力争出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产品利用的扶持管理政策。
一是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列入广州市建筑材料目录,拓宽产品出路。
二是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列入广州市政府采购目录,鼓励本市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市政工程设施等项目建设中优先采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为产品出路提供基础保障,并为进一步推广再生产品起到示范作用。
三是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设工程根据排放废弃物数量,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再生产品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产品。
2.5加强政府监督和宣传,鼓励民众参与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确保建筑垃圾的处理途径符合相关法规,保障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各种媒体向民众宣传法规政策,鼓励民众参与,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综合利用
宁培淋等: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研究第7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的政策法规,增强民众参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自觉性,鼓励和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监督。
3结论
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快速发展依赖于成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前期需要政策引导、财政激励、市场配合、标准制定、产品推广应用等一系列措施。
以进一步完善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李颖,郑胤,陈家珑.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
研究[J ].建筑科学,2008,24(4):4-7,10.
3别如山,宋兴飞,纪晓瑜,等.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
政策[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31(9):31-35.4宁培淋,杨
锐,蒋英礼,等.用于散体材料桩骨料的大粒
径再生碎石物理试验研究[J ].广东土木与建筑,2015,(1):32-33,36.5龚志起,丁锐,陈柏昆.废弃混凝土处理方式的环境影响
比较[J ].工程管理学报,2011,25(3):30-34.6
曾
晖.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对生态影响的定量评价[J ].建
筑经济,2014,(7):90-93.
(责任编辑/陈军)
综合利用
第7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简
讯
汽车拆解市场的发展潜力将逐渐释放
当前我国汽车拆解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整体汽车报废率仍然较低,平均仅为保有量的4%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8%的水平,回收率更是只有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
未来几年,汽车拆解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会逐渐释放。
根据近几年数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有望达到2.6亿辆,按照成熟市场报废汽车占汽车保有量6%~8%水平来计算,2016年我国报废汽车量将能达到1100~1500万辆左右,到2020年汽车报废量或能突破2000万辆,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500亿元。
投资者在投资汽车拆解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其一,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网站收购可以整合线上信息,获取用户的需求,对接拆解零件和零配件的需求量,使二手零部件流通起来;其二,渠道是汽车拆解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受汽车物流发展的影响,汽车拆解带有一定的地域性,企业需通过不断收购拆解回收点,获得各区域的汽车回收拆解资质,布局集中拆解基地,完善渠道布局;其三,提升拆解技术,实现精细化拆解,精细化拆解能力则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精细化程度越高,利润空间就会越大;其四,汽车拆解行业的互联网化及效率提升需要专业、完善的数据库作支撑,国内在搭建零部件专业数据库方面还没有足够重视,前期投入太少,企业可以通过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或国外领先公司合作,构建废旧汽车拆解数据库系统。
汽车拆解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
其一,竞争风险。
汽车拆解行业存在诸多灰色地带,大量不正规企业的存在扰乱了行业正常的竞争秩序,行业盈利空间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其二,政策风险。
政府补贴政策会直接影响汽车拆解行业的盈利水平,此外,拆解环节、在制造环节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其三,市场风险。
汽车要进入拆解环节,必须先经历报废、回收两个环节,但以上两个环节在国内发展成熟度比较低,汽车报废量或达不到预期;其四,技术风险,汽车拆解技术水平会影响整个行业发展进程。
环保产业受政策驱动明显,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环境监测、海绵城市、危废处理等产业和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受市场需求驱动,如汽车拆解产业,在国内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的情形下,汽车报废量不断攀升,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汽车拆解市场,汽车拆解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再
协)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