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语文版七年级第一学期十六周联考语文试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十六周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4小题,共8分
答题提示:第1卷的1—4题读一遍,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第2卷的11题读两遍,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录音只播放一次。
1、听读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戏谑滑稽言简意赅
B、冗长揶揄苦心孤诣
C、哽咽蹒跚怒不可遏
D、憧憬酝酿乳臭未干
2、听录音,判断播出的是一则什么内容的广告。
()
A、食品
B、营养品
C、化妆品
D、环境保护
听读一则新闻,完成3-4题。
3、根据新闻内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茂名石化乙烯实现了环保与发展双赢的原因是善用资源呵护生态。
B、生态坏境也是竞争力这是茂名石化经理说的。
C、使茂名乙烯进入环保与创效的良性循环的是力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出量的最小化。
D、茂名乙烯建有污水和雨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清污分流。
4、根据新闻内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呵护生态搞好环保,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B、茂名乙烯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C、茂名乙烯自投产以来不仅废气,污水保持达标排放,而且各种废渣废料得到综合利用,一年增加产值1亿多元。
D、茂名乙烯在全厂各个生产流程设置了一万多个监视器,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涉及安全环保的因素实现24小时监测。
二、本大题2小题,共4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
....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
....: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
....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
....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0年5月28日,武荆高速公路顺利通车,比预计通车时间提前了三个月。
B、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领导干部作风是否良好。
C、这部电影,对我很熟悉,因为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D、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三、本大题4小题,共8分
7、下列“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释担而立
B、学而时习之
C.笑而遣之 D、相委而去
阅读【甲】和【乙?】两则古文,完成8~10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下列划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9、下列划线词语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作名词)
B、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状语)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使动用法)
10、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被贬官的忧伤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四、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11、听一则故事,简要回答问题
(1)两人谈论的焦点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外之意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13、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着阅读(3分)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1).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人名)(2分)?
(2).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1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5、古诗文默写。
(6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3)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自己达观的胸怀,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7小题,共25分。
(一)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10分)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
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
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
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7.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
请在文中用“”任选一处,并作简略的品味。
(3分品味:
18.“这时,她悲喜交加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19.(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完的话续写出来。
(4分)
(二)以小见大(15分)
(1)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
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
(2)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
(3)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
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4)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
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
(5)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
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
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6)“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
”母亲说。
“妈妈!”孩子哭了。
?
(7)?“还会有别的鱼的。
”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
”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
(8)他环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
他又看看母亲。
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
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
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9)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
(10)这是34年前的事了。
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
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
(11)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
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
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
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
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
20、第(3)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1、阅读(5)—(8)段,回答:?(4分)
(1)母亲所做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8)段中划线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大题1小题,共50分。
24、请以“_________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