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阳江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16题;共60分)
1. (4分) (2017高三下·衡阳模拟) 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₁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₂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中水汽含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I=P+E-O
B . R₂=I+R₁-O
C . O=I+R₂-E
D . W=I+E-O
(2)
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
②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
③本地区蒸发量增加
④水循环速度加快
⑤水汽含量减少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2. (6分) (2019高一下·绵阳开学考)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 . 春分到清明
B . 夏至到小暑
C . 秋分到寒露
D . 冬至到小寒
(2)从立春到立夏的整个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或移动方向是()
A . 南半球
B . 向南移动
C . 北半球
D . 向北移动
(3)从立秋到立冬,绵阳()
A . 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 . 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C .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 . 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3. (4分)邵阳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 . 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 . 5月1日,3月1日,7月1日,1月1日
C . 3月1日,1月1日,5月1日,7月1日
D . 1月1日,3月1日,5月1日,7月1日
4. (2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 .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 .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 .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其边界分为两种:相互挤压碰撞的为消亡边界,彼此分离的为生长边界。

图中四个箭头与板块运动方向不符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5. (4分) (2019高二下·柳州期末)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

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

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2)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泛指该地区热量来源充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照充足
②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③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④莱蒙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⑤石墙在夜晚释放出白天储存的热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⑤
(3)图中葡萄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
A . 增大田间温差
B . 抑制杂草生长
C . 保持田园水肥
D . 接受阳光直射
6. (2分) (2019高二上·潮安期中)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因流经红色岩系地区,河水呈红褐色而得名。

图4为我国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红水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年平均径流量较大
B . 河流的含沙量小
C . 径流量的年变化小
D . 河流的结冰期长
(2)红水河流域已建成岩滩、天生桥等水电站,其水电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 地质复杂,岩溶地貌广布
B . 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
C . 结冰期短,可发电时间长
D . 河面宽广,河流流速慢
(3)水电梯级开发建设的大型水库,可能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A . 库区内的地质灾害减少
B . 河流下游的旱涝灾害增多
C . 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趋缓
D . 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加剧
(4)西江上游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 . 水电充足廉价
B . 煤炭资源丰富
C . 工业用水丰富
D . 劳动力丰富
7. (4分) (2015高一上·孝义期末) 读下面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回答下题.
(1)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图②是()
A . 冰川侵蚀地貌
B . 风力堆积地貌
C . 风力侵蚀地貌
D . 海浪侵蚀地貌
(3)图③地貌形成于()
A . 河流出山口
B . 河流上游
C . 河流中游
D . 河流入海口
8. (4分) (2016高一下·金山期中)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9. (4分)(2016·西安模拟) 下图为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
导致该大陆a月、b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0. (2分)(2016·吉林模拟)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

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

沿海分布着长约23公里,高约10米的沙丘,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

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

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中不
可信的是()
A . 甲处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
B . 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
C . 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
D . 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
11. (6分)青藏高原东南暖湿、西北冷干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②纬度位置的差异;
③经度位置的差异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
12. (4分)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小题。

据图可知,该年6~9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A . 降水总量多,流量大
B . 降水强度大,流量大
C . 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
D . 植被增加,阻碍水流
13. (2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日本冲绳以南20~100英尺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

(1)
如果这些远古建筑属于“失落的文明”,则按环境的属性分属于()
A . 自然环境
B . 社会环境
C . 聚落环境
D . 古代环境
(2)
如果这些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源于自然形成,按环境的空间尺度分,属于()
A . 水环境
B . 地质环境
C . 聚落环境
D . 古代环境
14. (4分) (2013高一上·回民月考) 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
图中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A . 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 . 10°~20°盛行东南风
C . 20°~30°盛行上升气流
D . 30°~40°盛行西南风
(2)
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A .
B .
C .
D .
15. (4分)(2018·浙江模拟) 读国外某林区工业发展变化过程,完成下题。

(1)促使该工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 科技
B . 劳动力
C . 原料
D . 交通
(2)以下区域发展与该地区类似的是()
A . 中亚地区
B . 北欧地区
C . 德国鲁尔区
D . 印度德干高原
16. (4分)图示意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该森林带分布()
A . 最南界线为25°S
B . 最北界线为60°N
C . 上限海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 . 上限海拔最高可达5000米以上
(2)
自沿海向内陆,引起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热量
B . 地形
C . 水分
D . 土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共2题;共40分)
17. (20分) (2016高一下·衡阳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012年10月末,受北极冷空气南下与之结合及天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
的力量,肆虐了美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形成了一次影响重大的自然灾害.
(1)
说出引起飓风桑迪破坏力的主要因素.
(2)
分析图示降雪区域暴雪天气的形成原因.
(3)
简述美国东北部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18. (2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 ①—②—③
B . ①—④—②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②
(2)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16题;共60分) 1-1、
1-2、
2-1、
2-2、
2-3、
3-1、
4-1、
4-2、
5-1、
5-2、
5-3、
6-1、
6-2、
6-3、
6-4、
7-1、
7-2、
7-3、
8-1、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共2题;共40分)
17-1、
17-2、
17-3、18-1、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