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爱莲说说课稿 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语文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它文字优美,意蕴深远,借托物言志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古人的君子之风。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难词难句,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正衬、反衬在文中的作用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1、情景教学法
2、自主质疑法
学法:1、诵读法
2、合作交流法。
五、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
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分析研讨课文—课外作业设计—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情景导入新课
一开课,先让学生谈谈对莲的认识,然后播放一段简介莲的动画。
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再展示一段莲花的视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
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莲说》。
2、初步感知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任务:一解题
二诵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解题”也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说”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同时,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并通过反复的诵读落实文中的字、词、句。
因此,在诵读中,我设计了抽读、听读、齐读的环节,同时让学生勾画出不能理解的难词、难句,并共同质疑,共同答疑,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效果。
3、分析研讨课文。
在这部分的内容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两遍后合作探究两个内容:
(1)课文中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莲?为什么不写莲其它的特征?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悟莲的哪些品质?
此问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品析“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亭亭净植”这些描写莲外形的词语,并从这些词语来感悟莲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进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托物言志”。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用“托物言志”这种手法,在这里特别安排了一个拓展写作训练——写对联。
让学生也以莲为主题写一幅对联来赞美它,要求上联抓住莲的形象,下联体现莲的品质。
可举一例。
(2)作者在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了什么花?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在突破另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要对莲进行正衬和反衬,这样才能更加突出莲的君子品格。
4、作业设计
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方法,四幅图任选其一,写一段话。
5、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七、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爱高洁之莲——慕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15年1月1日年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