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矿山回归自然与美丽——灵宝市积极推进小秦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矿山回归自然与美丽——灵宝市积极推进小秦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作者:暂无
来源:《资源导刊》 2018年第10期
文 l 刘泉锋
灵宝市位于河南西部,与陕西潼关接壤,拥有小秦岭金矿田664平方千米中的480平方千米,是全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黄金生产,经过大乱到大治、从点到
面的综合治理,现在的小秦岭矿区由之前的矿坑四布、废渣遍地、山体裸露重新回归到了宁静、和谐、自然与美丽。
灵宝的矿山整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整顿
矿山秩序为主,先后10多次对小秦岭金矿区进行治理整顿,使这里矿区设置不合理、开发集中度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矿业秩序逐步转好。
第二阶段集中在本世
纪初期,主要以整合资源为主,通过资源,在全国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打造出自
己的黄金品牌。
其间,转变了单金开采观念,提高了伴生矿、尾矿、低品位矿的综合开发和回
收利用水平,开展了铜、铅、钼、硫等多金属综合利用,形成四大产业链;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
优惠政策,申报实施了大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第三阶段也就是近年的全方位治理阶段,灵宝市对矿山展开了全面攻势,集中清除影响和谐矿山的一切不利因素,可以称得上是最
后的“总攻”阶段。
2018年,灵宝市矿山整治达到了历史之最,从政府到企业,全面进入临战状态,“根上”
入手,“源头”治理,矿山不法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矿业安全生产实施“标准管控”。
要求矿业安全生产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必须停工,上半年,结合“安网一号”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就矿山安全生产约谈问题整顿工作进行强化。
同时,按照河南省露天矿山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市9个露天矿山进行专项检查。
该
市国土资源局下属各基层所分期组织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深入细致地查找安全隐患。
各矿山企业主动查找问题,列出清单,照单销号。
市国土资源局组
织第三方评估单位,对企业整改情况和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估,达到整改要求、符合安全生产
标准的方可启动生产,不达标的坚决不准开工。
矿业生产秩序整治“内外开花”。
今年,灵宝市成立了小秦岭矿业秩序整治督导小组,对
矿区生产秩序进行全面治理。
大西峪是小秦岭山脉中的一条山谷,南北长20千米,其间分布着很多采矿权和探矿权,是灵宝市重要的金矿区。
这里与陕西潼关县交界,谷底蜿蜒流淌的西峪
河就是分界线。
由于界区犬牙交错,一些企业趁着双方监管的“空隙”,与执法人员“躲猫猫”,使得执法难度增大,违法生产现象未得到有效杜绝。
今年6~7月,灵宝市国土资源局、
环保局等部门联合潼关县相关部门组成跨省联合执法组,多次对西峪河上游布设的矿山工程及
下游的非法矿山企业和矿山生产开展严打行动。
联合执法组对大西峪矿区的28个工程进行了现场检查,责令18个不达标工程拆除了矿山设备,坑口封堵到位;对排查中发现矿权到期的9个工程,责令其在矿权延续手续办理期间,不得私自启动生产。
联合执法组还督促拆除了矿区内
废弃的简易搭盖的工棚、非法选厂的摇床和碾子等生产设备。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铁腕推进”。
近年来,该市已引导20余家矿山企业逐步退出小秦岭自然保护区。
今年6月,该市再次大规模启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以达到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
开展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拉网式”排查,理清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清单进行整治。
整治完成后
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灵宝市充分利用河南省把小秦岭金矿区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态修复试点的有利时机,根据
小秦岭金矿区生态系统现状,按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规划各个生态要素,最大力度、最大强度、最快速度布置落实该项工作,全面解决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小秦岭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单位:灵宝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