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贤曾子的资料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十二贤曾子的资料介绍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曾点之子,与父二人同拜孔子门下。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少年时期常随父亲读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十六岁时拜入
孔子门下,为人勤奋好学,因此颇得孔子的真传。
公元前482年,颜回病逝,曾子成了孔
子思想学说最主要的继承人。
曾子二十七岁的时候,孔子去世,曾子为孔子守墓,孔子临
终前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孔鲤的遗孤子思托付给曾子。
曾子三十一岁时,其父曾点去世,
曾子悲痛不已。
公元前435年,曾子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曾子一生不曾为官,曾被武城大夫聘为宾师,在武城设教,而齐国欲聘他为相,楚国
以令尹之位相邀,晋国欲封他为上卿,都被他拒绝了。
作为儒家思想的正统传人,曾子将
孔子的学问、思想传授给弟子,还与孔子的其他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整编成《论语》。
曾子在儒学的发展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上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与孔子、孟子、颜回并称四圣。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
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明朝时期曾经就曾子故里位置进行了考证,关于他的故乡是嘉祥县的说法由来已久,
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确认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间。
嘉靖十二年,有一个在朝的吏部官员叫做顾鼎臣,他一直对曾子很敬佩。
但是历史上
曾子的荣誉很少,曾子曾经向颜回、子思传道,但是颜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独曾子没
有什么名号。
于是他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对曾子进行加封,皇帝同意了,于是派
人进行论证,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经历了七朝皇帝之后在山东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
制度什么的都和颜回、子思一样。
从此,曾子故里在家乡已然成了定论。
后人在嘉祥县境内发现了大量关于曾子的标注物,有遗址、遗迹等,这些都是不可磨
灭的证据。
山东省政府组成的考古队对嘉祥县南城进行了考察,在南武山有一座曾子墓,
从明朝弘治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葺扩建。
相传曾子曾经在南武山大柴为生。
曾子墓前有着一个牌匾写着“宗圣公之墓”,林边有石人等做装饰。
左右对称的布局,三进三出,已经有了孔孟宗祠的规模。
明朝末年,曾经有个叫王雅量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曾子故里在平邑,这遭到了明清
以来很多学者的斥责,他们举出了大量证据进行论证。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传,对于自己教导孩子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讲究言
出必行,认为对于孩子不能欺骗或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举动,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
思想,因此还发生了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据说,当时曾子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上买东西,曾子的儿子就哭着要一起去,曾子的妻子被烦的没办法了就只好对孩子说:“不要哭了,等妈妈回来就给你杀猪吃。
”果然孩子就不闹了,曾子的妻子就安心的上集市去了,等到曾子的妻子回来之后发现曾子要捉一只猪杀了来吃,就连忙阻止曾子说:“我只是和孩子开个玩笑,当不得真的。
”但是曾子却说:“小孩子不懂事,天真善良,什么事都跟着父母学,现在你这样的跟他开玩笑就是在教他怎么骗人啊。
”于是曾子果断的就把猪给杀了,全家好好的吃了一顿肉。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曾子非常看重信义,认为诚实、言出必践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如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打破了自己的原则是非常不正确的。
而且曾子深知一个孩子的天性是纯洁的,要是自己因为不舍得杀猪就食言了,那么虽然守住了一只猪,但是孩子的纯真却是被自己言行不一的举动玷污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