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影响》说课稿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同学进行探究试验。

使同学明确学会探究试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同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理解对比试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同学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育生物科研技能。

老师应通过敏捷设计,使这节课充分表达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虽然这是中学生物的第一个试验,但它要求同学能够理解对比试验的作用,总厚实验的条件,并尝试设计试验。

所以试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经深入讨论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情感目标培育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求实的立场。

在技能上熬炼动手操作技能;进展语言表达技能和创新技能。

讨论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同学物,同学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实时指导。

他们新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和表现自我。

因此本节课实施以试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争论、多媒体教学为帮助的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上:1、使同学初步掌控自学的方式;2、让同学初步学会探究生物科学的一般学法。

教学过程为五步:课前预备、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同学小结、反馈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做了充分的课前预备是:让同学 (一)预习本节课内容并查阅资料;(二)依据书上内容分组做试验;我(一)课下做两个试验,引导同学认识对比试验的条件;(二)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授课直观、形象。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首先打出四副图片,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导复习: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四种生物分别是……?同学说:“羊、毛毛虫、螳螂、蛙。

”我指着螳螂和蛙说:“这两种生物和我们这儿的就不一样,可以看诞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生物的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我请同学再看图片,问: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样吗?对!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理解概念;认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课文一开始就给出“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这些生物术语,同学不易理解,我从直观图片入手,通过引导同学分析,让同学自己总结出抽象概念。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讲的:请大家看这个图片,这是个什么
生态系统?同学刚复习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立即答出:草原生态系统。

“咱们来找找其中的影响羊的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同学纷纷回答:“有阳光、空气、土壤、湿度、狼、羊、草、水分、温度等。

”这些因素哪些具有生物的特征?哪些没有?同学把它们分列出来。

我总结:这些因素没有生物的特征,叫非生物特征,这些因素具有生物的特征,叫生物因素,它们都属于生态因素。

然后请同学们在书上找诞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读读。

(定义)板书列出,加深记忆。

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学习,由于书上列举的例子比较常见,让同学阅读书上16页第一段,自学通过。

为了加深理解程度,我又让同学自己说说对“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认识,同学依据以上学习说出:“没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羊不能生存,大部分生物也是如此。

生物的生活依靠于非生物因素。

”这样使知识贴近生活,得到“消化”和迁移。

同时让同学形成这种观点,为下一节的“生物要适应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探究试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很多同学对对比试验的作用、什么是变量和对比试验的条件都很迷惑。

我想通过三个试验、两个对比,促进同学理解。

这三个试验中一个是让同学按书上的试验步骤分小组提前三天做的,这个试验简单操作。

另两个是我提前做的。

两个对比是(1)把变量不同的两个对比试验作对比,让同学认识对比
试验的条件;(2)把以上两个对比试验和有两个变量的试验作
对比,让同学认识变量和对比试验的作用。

这部分是这样讲的:“刚才我们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现在我们
用试验来证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试验是探究温度对
霉菌生活的影响。

请把你们小组的试验展示出来,我来看看”。

首先表扬各小组都积极做了。

然后对同学做的试验做了简约
的评价。

再选择试验现象很明显的.小组,请他们的代表说说试验分工、过程和结论。

一个小组代表介绍:“把松软的馍
片分两组,使它们温度不同,其它因素一样,三天后,30℃
的馍片长满了霉菌。

我们得出结论:30℃的条件适合霉菌的
生长”。

我置疑:你们做的试验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那么湿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正是我的探究试验。

我来介绍介绍:松软的馍片分两组,使它们湿度不同,一组馍片
在塑料袋中,一组馍片露在外面,温度都在30℃,其它因素也一样,三天后湿度大的馍片长满了霉菌。

得出什么结论呢?同学回答:湿度大的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

我引导提问:你
们的试验和我的试验有什么相同点呢?”同学争论后说:“都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其它因素相同,现象明显”。

我又提
出新的问题:“假如让两组馍片的温度和湿度都不同,馍片
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看我三天前做的另一组试验;把相
同的馍片分成两个试验组,使它们分别在30℃干燥条件和0℃潮湿条件中放三天,发觉这两组馍片都没有长出许多霉菌。

这个试验中一组馍片有30度的条件,一组有潮湿的条件,却没有涌现前面试验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同学的新奇心后让同学对比争论,我引导分析,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最
末总结归纳出:相宜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霉菌的生长,但要
讨论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需要象前两个试验一样,分开来讨论。

要么只讨论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要么
只讨论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假如在试验中设置两个不同
的因素,将得不到科学结论。

在讨论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两个试验组,让其它因素一样,温度不同,观测
哪种温度更适合霉菌的生长。

就会得出“30℃适合霉菌生长”的科学结论。

我马上强调:这样的试验就是对比试验,其中
的温度是变量,0℃是30℃的对比条件。

通过三个试验的分
析对比,同学理解了对比试验。

并总结出对比试验的条件。

由于第二章第二节中的试验要求同学自己设计试验方案,本节就应让同学尝试设计试验方案。

因此我提出要求:反思
你们做过的试验,总结一下一个试验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同学预习过本节内容,又经自己做试验,很快回答出设计试
验方案的内容。

为了继续熬炼同学技能,估计课堂时间焦灼,因此我布置课下练习: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设计一
个试验方案“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
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说说。


样通过同学做一个难度不大的试验,有了肯定的感性认识;
由老师引导对比分析,总结出对比试验的条件;再让同学尝试设计试验方案。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

本节的第三个知识点是生物因素。

为了让同学对书上的“种内互助、种间互惠互利”等术语有直观印象,理解记忆,先让同学看四段录像,要求同学争论其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播放蝗虫啃食庄稼的录像时,提示同学要留意后果是什么。

四段录像让同学看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实时回答了问题:录像中有蚂蚁的互助关系和大象、棕熊的争斗关系,还有蝗虫和植物、狮子和角马的捕食关系;大批蝗虫过后,绿色植物所剩无几,庄稼颗粒无收,径直了破坏环境。

蝗虫的录像为下一节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埋好伏笔。

第二步:让同学观测书上16页的四个彩图,说说其中的生物关系分别是什么?同学争先恐后的说:“有海葵和蟹的互惠互利关系等。

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自学书上内容,总结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同学总结出(板书内容)。

通过活生生动态的录像和形象的图片,书上的概念不用老师说明同学就理解了。

本节全部内容讲完后,我让同学自己小结。

这是一组同学的小结:全面、直观而形象。

说明他们经过做试验、对比分析、看录像,自学印证,把直观感性的知识提炼成抽象概念,充分理解了本节内容。

通过老师和同学互动,至此已圆满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试验方案;预习下节课内容: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和转变作用;2、课下分组做书上17页的试验,要求仔细记录数据。

为了检查同学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题。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具体清楚,便于记忆。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是:复习旧知用4分钟;第一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第二个知识点约用16分钟;第三个知识点约用8分钟,小结5分钟;反馈练习4分。

本节
课的教学特点是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同学的主体地位;运用认识规律,让同学的多种感官并用,使知识由直观到抽象,深入浅出。

上完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得失:这节课依据以往同学的掌控状况,没有局限于书上的一个试验,通过大家做的三个试验的对比,使同学的认识步步深入,解决了以往同学对对比试验的迷惑。

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效果较好。

在指导同学学习方法上,使同学懂得学习理论是求知的途径,通过探究也能获得知识。

最末我鼓舞同学:只要你执着探究,或许将来你会有意外发觉,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永载史册!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