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找水仪使用基本技巧,找水仪看图分析基本方法等(艾都直播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探找水仪使用基本技巧,找水仪看图分析基本方法等(艾都
直播课)
一、物探找水仪使用基本技巧
1、一般物探找水仪的基本原理
市面上物探找水仪大多数都是利用大地天然电场作为场源,研究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依据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具有不同趋肤深度的原理,在地表测量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大小,来反应不同深度地质体的电性变化差异后,可以判读地下地质体的赋存特性。
一般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的亥姆霍兹方程、电磁波与电阻率的阻抗关系,频率越高深度越浅,频率越低深度越深。
通过趋肤深度方程可以表示不同深度电阻率变化,可以分析判断出不同的地质异常体,当然还需要考虑电磁波的衰减变化(即衰减系数)
2、一般物探找水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主要通过两个电极,即MN电极,电极极间连线一般为5-20米。
也或者通过电磁探头来测量,不断地移动MN电极或电磁探头,测量多个测点后绘制成剖面彩图、曲线图,甚至三维成像等。
图1:MN电极连接示意图
展开剩余90%
图2:电磁探头连接示意图
图3:多通道电极连接示意图
图4:MN电极剖面移动示意图
图5:电磁探头剖面移动示意图
3、物探找水仪如何布置测线,测线方向如何掌握?
物探找水仪测线一般都是直线,并且平面布置为佳,最好能垂直所寻找的目标异常体,即地下水的补给方向。
假设地下水的补给方向为东西,布置测线的方向最好为南北,如果无法知道地下水的补给方向,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来直线布置即可,在布置时候尽量考虑地面干扰因数,并且多布置测线测量后综合分析为佳。
4、物探找水剖面测量点数应该测量多少个点最佳?
物探找水仪一般测量6个数据点就可以自动成图,但在实际测量中,仅仅6个数据点就完成测量,并且判断打井的话,这样可能成功率会很低,因为测量数据量不够,反映地下信息有限,很容易造成误判,一般建议14个点以上为佳。
特别是一些点距小(比如1米)会造成测线太短,很使得整个测量剖面都在地下水的上方或不能反映所需要打井的区域比较完整的信息,极易造成错误判断。
所以,物探找水剖面测量点数应该测量多少个点呢,其实是越多点越好,测量剖面数量也是越多越好。
5、电磁探头和MN电极测量有什么区别?
首先,电磁探头测量点位置为探头正下方,而MN电极测量的记录中心点MN电极的中心点;
其次,电磁探头是通过测量电磁场后转化为电阻率,而MN电极测量是直接通过测量电场值大小来值正比例电阻率。
再次,电磁探头在水泥地面、岩石地面、沙漠等地表高阻区域测量信号要比MN电极测量的信号要稳定得多,并且可以单人操作,简单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分析时也会有些不同,建议两种传感器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6、物探找水剖面测量的几个基本名词解释和基本要求
MN间距:MN电极测量时,MN之间的距离称为MN间距
点距:测量完一个测量点后,移动到下一个测量点的距离称为点距
线距:测量一条测线,或者说测量完一个剖面,在平行的方向测量另外一条测线和剖面的直接的距离。
6.1 MN电极测量时,MN间距多少合适?
MN电极测量时是接收两个电极(MN极)电场值大小来正比例电阻率,一般线长5-20米比较合适,如果太短极容易造成输入信号过小,受到干扰就大,会大大降低测量精度。
6.2 物探找水剖面点距多少合适?
点距一般1-5米之间比较合适,主要根据地下水的类型和目标出水量,一般裂隙水或要求出水量不大的,可以选择2米左右。
第四系
水或求出水量大的可以选择5米,甚至10米的点距。
一般平原区域选择较大点距,山区较小;一般小量生活用水选择点距较小,灌溉和工业用水选择点距较大。
6.3 物探找水剖面线距多少合适?
很多人在物探找水就做一个剖面,甚至是一个很短的剖面就结束物探工作,这样准确率是比较差的,一般物探找水要求最好有平行剖3个和以上,这样更好的准确判断,并且还能判断出水的补给方向、出水量等其他相关信息。
二、物探找水仪使用中如何避开干扰因素
首先要了解一般物探找水仪的原理,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干扰因数,市面上物探找水仪大多数都是利用大地天然电场作为场源,天然电场主要由远处频繁的雷电活动、地质内部的地质活动及工业散流电组成。
所以,任何一下利用天然电场或无源的物探找水仪来说,场源是不稳定的,如何获得稳定场源,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发明专利“地球电磁场场源修正的物探方法及测量装置(2013 1020 5318.9)”,我们通过智能选频、模拟通道、数据模型滤波已经把场源不稳定因数大大降低,并且还推出多通道同时测量,这样完全可以避开场源的干扰。
其次,一般物探找水仪都是考虑到全球和全地形使用来开发设计的,在使用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野外环境,有些干扰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比如场源的稳定性、高压电缆变电站、信号发射塔、大型移动车辆和施工工具,以及地下不可见的地质体干扰等。
我们清楚了解好现场环境后合理的避开干扰因数的影响?
1、如果遇到地面测区上有高压线、电线等设施干扰,最好是远离50米以上,并且保持测线方向与高压线方向平行。
如果确实无法远离时,一定要保持测线方向与高压线方向平行,并且做好各点周围环境的记录,并且测量两遍及以上来区别是否收到干扰的影响。
2、如果遇到大型移动车辆和施工工具在工作,尽量让其停止工作后测量,如果确实不能停止工作,一定要记录好离工区区最近的点,并且测量两遍及以上来区别是否收到干扰的影响。
3、如果遇到地面不平整、水泥和岩石表面等高阻区域,请尽量使用电磁探头测量为佳。
4、地面、地下干扰都无法排除的时候,请使用多通道仪器多次测量后来研究异常变化,可以有效的区分干扰的影响。
如果遇到干扰因数在后期数据分析
三、找水仪看图分析基本方法
1、首先要明白找什么、是探头还是MN电极测量、点距和线距是多少。
都是找地下水,但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区看图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可以结合实际经验和地区环境来综合分析;
2、要看颜色比例
四、什么明明显示有水,打下去没有水?
1、为什么剖面图中有些蓝色区域出水,有些蓝色区域不出水?
我们都明白剖面图的蓝色区域代表整个剖面中电阻率相对最小值
或最大值,而不是代表水,在不含水地层中即使出现蓝色区域(电阻率相对最小值或最大值)只代表岩层电阻率而非水,在含水地层中往往就是出水机会更大。
当然还要注意地层中的隔水层、破碎层、溶洞或者断层、裂隙等构造含水情况,如果当地构造本身易富集水,那么选择这种构造带上的蓝色区域往往容易出水。
2、测已知井差距大?明明有水测量出来反映没有水?
由于已知井经过人为的钻探,填浆等影响,地下的地质结构已经发生较大改变,测已知井会产出与原有的地质信息不对应的情况,建议增大点距验证已知井。
五、找水仪使用中高级方法技巧
1、多剖面测量
2、环形剖面测量
3、单点测量定井法
4、多通道测量法
六、如何提高找水仪的准确性
七、怎么才能找准地下水
八、如何判断出水量、地下水补给方向
1、看测量图片能知道出水量大小吗?
出水量需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附近的已知井进行估算,由于各个地区水文条件不一样,打井深度也不一样,所以无法单从一张图片就估算出水量大小。
2、为什么复测图差异大?
同一剖面重复测量方向、MN线距、点距应尽量保持完全一致,这样重复测量图像反应一致性较好。
如果图像显示异常差异较大,检查周围是否存在电线、变压器、大型机械作业等干扰因数造成的异常变化。
若没有干扰还是造成较大异常时候可以选择使用ADMT-8/16多通道的仪器就很好的解决了本问题。
3、点距和极距如何布设?点距和极距大小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一般根据所测量目标体大小确定,目标越大点距越大,目标越小
点距越小。
如堤坝漏水、裂隙水等较小异常可以选择1米或以下点距,如卵石层或要求较大出水量的地下水测量时可以选择较大点距测量(5-10米),避免出现水中找水、矿中找矿的情况。
极距大小(MN线长度)越小,接收信号越弱,受到干扰越大,特别是测区的电场强度较小(测量数据整体数值在0.1以下)可以适当增大MN线长度来获得更加稳定的数据,一般选择10-20米为佳。
4、怎么判断图形是否有干扰?
看测量图片数值,如果数值超过10以上,一般附近可能存在干扰源,比如高压线,民用电线,或者一些变电器,信号塔等跟电有关的设备。
有干扰源的地方尽量远离布线或者平行电线、高压线布线,同时进行复测验证。
如果确认附近没有电器设备等而数值较大,也有可能是附近的场源信号比较强造成的,此时数值大不能算作干扰,但还是建议复测进行验证。
5、测量时遇到电线、高压线等怎么处理?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干扰?
地面上遇到附近有高压线、电线等电力设施最好是远离,特别是高压线最好远离一百米以上。
如果无法远离尽量平行电线、高压线测量,并且每条测线需要测2遍以上,寻找2幅彩图的共同异常区域。
在高压线、电线等地方测量处置不当会因为附近电场强度过大造成测量数据不准确,彩图显示的地质信息失真,误导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物探水仪剖面电极测线
平台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