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供需分析与预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供需分析与预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历来占70%左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方略,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结构不会改变。

未来40年,是我国经济实现第二个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和新挑战。

1煤炭供需现状分析
1.1煤炭供需现状
据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
30."5亿t,比上年增加
2."5亿t;煤炭消费
30."2亿t,比上年增加
2."55亿t;煤炭净进口1亿t(进口
1."26亿t,出口2240万t),比上年增加
1."05亿t。

据中国煤炭协会统计,2009年末煤炭社会库存
1."72亿t,比2009年年初减少2900万t。

从上述数据看,2009年煤炭供应量(原煤产量+煤炭净进口+煤炭库存减少量)为
31."8亿t,比2008年煤炭供应量增加
3."8亿t。

以此推算,2009年煤炭消费量比上年增加
3."8亿t。

分析认为,国家统计的2008年、2009年原煤产量和消费量均偏大。

一是数据自相矛盾。

2009年,煤炭供应量增加
3."8亿t,而消费量增加
2."55亿t,差距较大。

二是数据变化规律性值得讨论。

据国家统计,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煤炭消费分别是
21."67亿t、
23."92亿t、
25."86亿t、
27."65亿t、
30."2亿t,后一年比前一年增量分别为
2."25亿t、
1."94亿t、
1."55亿t、
2."55亿t,增速分别是
10."4%、
8."1%、
6."0%、
9."2%;原煤产量分别是
22."05亿t、
23."73亿t、
25."26亿t、
28."0亿t、
30."5亿t,后一年比前一年增量分别为
1."68亿t、
1."53亿t、
2."74亿t、
2."50亿t,增速分别是
7."6%、
6."4%、
10."4%、
8."8%。

从宏观经济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比前几年增速下降;从发电耗煤、铁路煤炭运输情况看,增速也应下降。

而2008年、2009年原煤产量、消费量增量和增速总体上高于2006年和2007年。

从原煤产量和消费量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并考虑进出口和库存变化来看,2008年全国煤炭消费和原煤产量分别为27亿t和
27."2亿t,比国家统计数分别少
0."65亿t和
0."8亿t;2009年全国煤炭消费和原煤产量分别是29亿t和28亿t,比国家统计数分别少
1."2亿t和
2."5亿t。

由于国家统计局数据是法定的,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和产量预测均需以国家统计局数据为基数。

1.2 2010年煤炭供需预测
2010年我国经济起稳回升,国家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在9%左右。

我们预测2010年煤炭需求增速7%左右,比上年增长2亿t左右,原煤产量和消费量可能均在
32."5亿t左右。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煤炭出口变化不大,进口可能减少。

我国煤炭供需市场化程度高,煤炭价格受煤炭供需关系影响大。

从近年来煤炭价格走势和市场反映来看,我国煤炭供需总体基本平衡,局部和季节性偏紧。

目前,我国煤炭总能力已超过煤炭市场需求,但有效能力低于市场需求。

据国家煤监局统计,2009年,全国在籍煤矿能力32亿t/a,高于煤炭产量和需求;据国家能源局近期调查,2009年底正常生产煤矿能力
26."3亿t/a,低于煤炭产量和需求,即有近6亿t/a的能力处于非正常生产状况。

其中,部分煤矿安全保障程度较差、安全条件不达标,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况,包括发生重大矿难后地区性停产整顿,在重大活动期间停产;有些煤矿列为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对象,处于阶段性停产状况;有些煤矿受煤炭运输环节的制约,产能不能完全发挥。

2010年煤炭市场可能仍延续上年的状况。

从2010年初电煤合同成交价格上涨30~35元/t,以及煤炭需求预计、政府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的态度、煤矿兼并重组态势等因素来看,2010年煤炭市场可能仍延续上年总体平衡、不排除局部和季节性偏紧的状况。

2“十二五”期间煤炭供需初步预测
2.1煤炭需求初步预测
(1)气候变化对我国煤炭需求增长的约束。

按照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承诺——到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减少40%~45%(相当于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量),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

据此,我们初步预测,未来10年,煤炭需求年均增速
3."8%~
4.7%。

(2)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思路初步预测,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35~38亿t。

这一数据是按照未来五年经济增长速度和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测算出2015年一次能源需求增量,在此基础上减去除煤炭以外的一次能源可供量,得到煤炭的需求量。

(3)用主要耗煤部门测算法预测,2015年煤炭需求在40亿t左右。

其一,未来五年,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将拉动能源需求较快增长。

其二,未来五年,国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节能等步伐加快,使得能源需求增速下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逐步下降,但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过程。

其三,能源需求基数越来越大,即使能源需求增速下降较快,但增量仍较大。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明显慢于“十一五”期间。

煤炭需求由2010年的
32."2亿t,增加到2015年的40亿t,增加
7."8亿t,年均增量
1."6亿t,年均增速
4."4%。

其中,电力和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速相对较快,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的煤炭需求增长相对较慢。

2.2煤炭供应初步预测
2.
2."1全国煤炭供应预测
据国家煤监局统计,现有在籍煤矿能力32亿t/a。

其中,正常生产煤矿能力
26."3亿t/a,考虑衰老报废能力,2015年保留能力26亿t/a;非正常生产煤矿能力接近6亿t/a,根据“十二五”煤炭规划相关课题研究初步成果,在“十二五”期间将淘汰2亿t/a左右,保留4亿t/年。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09年底在建煤矿净规模8~10亿t/a,“十二五”前3年,年投产2~
2."5亿t/a左右。

因此,2015年,现有和在建煤矿总能力38~40亿t/a。

按照上述预测,2015年煤炭需求40亿t,保持供需平衡需要煤炭产能42亿t/a,煤炭产能有2~4亿t/a缺口。

因此,在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建(扩建)煤矿规模4~6亿t/a,除满足“十二五”需求外,部分结转到“十三五”。

按照国家煤炭规划,产能调控目标、新建(扩建)煤矿规模可能低于上述预测数据。

2.
2."2区域煤炭供应预测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按照目前查明的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煤炭开发潜力可达50亿t/年以上。

其中,晋陕蒙宁新甘青是今后煤炭开发的重点地区,新增煤炭产能主要布局在这一地区;其他地区总体产能维持目前水平10年以上没有问题。

其中安徽、贵州和云南产能有适度增长,除此以外的省区目前已是超强度开发,加上淘汰落后产能,未来生产规模稳定或有减少的可能。

2009年,在煤炭产量构成中,晋陕蒙宁新甘青七省区
17."15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6%;其他地区
13."35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44%。

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能可能在42亿t/a左右,其中,晋陕蒙宁新甘青七省区产能可能达到30亿t/a左右,其他地区产能可能保持目前13亿t/a左右。

预测晋陕蒙宁新甘青七省区产能布局如下。

(1)山西查明资源储量约2650亿t,已利用1500亿t,尚未利用1150亿t;目前生产规模7亿t/a左右,在建规模2亿t/a,加上小煤矿重组后扩能,2015年产能将达到10亿t/a。

(2)陕西查明资源储量约1650亿t,已利用400亿t,尚未利用1250亿t;目前生产规模
2."5亿t/a左右,在建规模
0."7亿t/a。

以神华和陕煤为主体将加速开发陕北能源基地,几年后可新增产能1亿t
以上,加上当地其他煤矿开发,2015年产能可能达到5亿t/a,新增规模主要在榆林地区。

(3)内蒙古查明资源储量约3000亿t,已利用1000亿t,尚未利用2000亿t;目前生产规模5亿t/a左右,在建规模
2."3亿t/a。

2015年产能可达到10亿t/a。

尚未利用资源和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锡盟、呼盟。

其中,鄂尔多斯产能由目前的
3."5亿t/a,增长到5~6亿t/a;锡盟将增长到2亿t/a;霍林河、呼盟等其他地区2亿t/a。

(4)宁夏、甘肃、青海查明资源储量约500亿t,目前生产规模1亿t/a
以上,在建规模
0."5亿t/a。

2015年生产规模将达到2亿t/a左右。

(5)新疆查明资源储量约2000亿t,大部分未利用,开发潜力8亿t/a以上;目前生产规模
0."7亿t/a左右,在建规模
0."6亿t/a。

新疆主要受市场制约,2015年生产规模可能达
2."5亿t/a左右。

2.3煤炭进出口预测
鉴于“十二五”期间国内煤炭供应适度宽松,世界经济复苏后增长拉动国际煤炭需求增长,我国煤炭出口量会适度增加,进口量适度减少,预测年出口
0."2~
0."5亿t,年进口
0."5~
0."8亿t之间。

2.4煤炭供需市场预测
“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煤炭供应总体上可能保持适度宽松或基本平衡的态势,但不排除短期煤炭过剩和局部供应偏紧状态,煤炭价格长期趋势是稳中有升,不排除短期和局部价格下降,主要理由如下。

(1)我国中长期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较强,重点应防止产能过剩。

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煤炭市场疲软,当时提出3年不建新井,加上可供新井建设的储量不足和没有多少项目储备,使得后来经济快速发展后煤炭供应跟不上。

而目前的情况和以前不同,一是煤炭资源勘查市场化,可供建设新井的资源保障程度提高,储备了一批项目。

据调查,目前全国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规模达10亿t/a以上,相应的矿权在企业手中,资源勘查进度加快。

二是近年来国家批复了一批矿区总体规划,还有一批待批和正在编制,为后续新井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是投资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投资煤炭的积极性,前些年煤价的上涨吸引了电力等社会多方面资金开办煤矿。

此外,技术进步使建井工期缩短,新建煤矿普遍大型化。

这些特点都是十多年前所没有的,也为未来十多年的煤炭产能增长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煤炭产业一直是国家调控的产业之
一。

"考虑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约束,国家将尽量控制煤炭消费和生产过快增长,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从这个角度讲,煤炭供应可能采取适度偏紧的调控策略。

从安全生产角度考虑,国家将继续对不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环境影响大的煤矿进行整顿、关闭;同时,随着煤炭资源开发秩序逐步规范,违规建设将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也可调控煤炭供应能力。

(3)随着煤炭运输通道的加快建设,煤炭储备体系和供需衔接的不断改善,煤炭有效供应程度提高,煤炭市场波动频率和幅度减少。

(4)随着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和市场话语分量加重,一定程度影响煤炭价格,加上煤炭成本上升推动,煤炭价格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