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z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课例
《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制定了如下的德育目标:
(1)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种子结构,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3)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4)通过拓展探究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5)通过开篇寄语和故事讲述,对学生进行挫折和赏识教育,并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教材分析
《种子的结构》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

本节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这一节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接触的结构名词,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指导性强的导学案,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共同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力目标: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进一步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2)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种子结构,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2)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过程中,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3)通过拓展探究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认同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2.教学难点:玉米种子的胚的观察以及种子的胚是未发育的幼小植物体。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类比法、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课前准备
1.几种干种子、经浸泡的菜豆、玉米等种子及有关的实验用品。

2.“开心农场”的种子,萌发的绿豆幼苗等辅助教具。

3.教师自制课件,学生导学案。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了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本节课还充分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生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有了小组组长的引领作用,学生学习活动就显得活而不乱。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课例
富锦市实验中学
周丹
20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