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模式、问题及对策*筱娟杨梅**[摘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梳理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推进模式,探究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认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缺乏公共服务标准造成的。
因此,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建设中应着力于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标准化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通过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对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规范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缺乏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造成的。
因此,探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失为解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的现实选择。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推进模式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主要由中央倡导、地方推动。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范围、程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优于乡村,省、市、县优于乡镇基层的状况。
从具体推进情况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出现了不同***本论文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委托课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研究》(YJ201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柏良泽、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翟校义给予了有益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以标准化加快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标

以标准化加快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文/郭凯——《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解读2023年12月28日,第20号国家标准公告发布了GB/T 43507—2023《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
这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继2011年《灾后过渡性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之后又一项重要标准。
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采访了标准主要起草人、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马晓鸥。
解读·实践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解读·实践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中国标准化》:请您介绍一下标准制定的背景以及社会需求。
马晓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县域,县乡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福祉。
发挥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和优化配置功能,优化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从实践上对党的二十大相关战略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回应。
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55号)、《关于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21〕1946号)、《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发改社会〔2023〕1072号)、《关于印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标委联〔2023〕61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作出了系列部署,提供了指导、遵循和方向。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务服务体系、平台、机制建设研究——以成都市政务中心为例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务服务体系 平 台、 机制建设研究
、
— —
以成都市政务中心为例
李 月
强 化政 府 公共 服务 职 能 ,深 化行 政 审批 制度 改革 是服 务
其 中作 为主体 的成 都市 政务 中心 在市 政府权 限范 围内 ,
型政 府建 设 的重要 内容 。本 文选 择在 开 展政 务服 务工 作方 面 服 务 、管理 并集 中规 范行政 审批 及相 关服 务事 项 的运 行 ,监 市 )县 中心 的政 务服 务工作 , 极具 代表 性 的成 都市政 务服 务 中心 作为研 究 对象 , 以构建 服 督 市级 政务 服务 分 中心和 区 ( 9 个 务型 政府 为视 角 ,详细 分析 了成 都 市政 府政 务 中心在 政 务服 同时 提供 业 务层 面 的 相关 指 导 。 目前 市 级 部 门中 已有 4 1 个 办 事 窗 口配 有 近 3 0 0名窗 口工 作 人 员 ,能 务体 系建 设 ,平 台建设 和机 制建 设 实践 过程 中 的经验 。 为规 入 驻 中心 ,4 7 0余项行 政 审批及 服 务事项 的集 中受 理 ( 行 政许 可 范化 服务 型政 府 建设 ,进一 步加 强政 府 服务 理念 ,提 高政 府 够 提供 8 在现 代市场 经 济条 件下 的行 政效 率和 政 务服 务水 平提 供有 战 3 9 7项 ,非行政 许可 1 4 0项 ,其 它 3 3 3项 )。 略价值 且 富有 实践 意义 的决策 参考 。 2 .“ 二 级 服 务体 系 ”主 要 指 在成 都 2 0 个区 ( 市 )县 建 规 范化 “ 建设人 民满 意的服务型政府 ”,是深化行政 管理 立 的政 务服 务 中心 ,构造 “ 二 级服务 体系 ”体 现 了下放行 政 市 )县经 济社 会发 展相 关部 体制改革和创 新管理方式 的体现,也符合党 的十八大提 出的基 管 理权 限 的思路 ,尤其 对 与区 ( 二级 服务 体系 ”未来 将承 担 的服 务 事项 本要求。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提供公共服务,而强化 分 实现 适 当放权 。 “ 政 府公共服 务职能,深化政务 服务及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 则是服 主 要是 由政府 部 门及相 关 企事业 单位 提供 的与 市 民生产 生活
四川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

四川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人员组成建议名单四川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四川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四川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为充分发挥有关专家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推动全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开展,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批准,成立四川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统称“标委会)。
第三条标委会是在四川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内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全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的技术服务工作。
第四条标委会由省质监局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二章工作任务第五条遵循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方针政策,向省质监局提出本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等措施建议。
第六条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标准的原则,负责组织建立四川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体系。
根据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本专业领域制、修订地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根据省质监局批准的计划,并受省质监局委托,组织本专业领域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
第八条受省质监局委托,组织开展本专业领域地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工作,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提出审查结论意见。
第九条受省质监局委托,组织本专业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咨询工作;对本专业领域已发布的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做出书面报告;向省质监局提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化成果奖励项目建议。
第十条受省质监局委托,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标准的评估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受省质监局委托,承担国家标准化组织相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委会对口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参与国家标准化组织相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委会会议以及其他有关活动。
第十二条组织本专业领域的相关机构参与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十三条开展国内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学术交流、标准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活动,跟踪和研究本专业领域国际先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相关的文件、资料。
深化体系建设 优化民生服务——成都市温江区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开展集体 协商活动 , 高效建立集体 协商制度 , 签订集体协商 协
议, 确保 职工合 法利益 ; 与区 司法局携 手率先在科 技 园、 公 平
街道 、 涌泉街道建 立“ 大调解 ” 机 制 整 合 调 解 资源 , 提 升 基 层 调解效果 : 与 区法 院建 立 了裁 审衔 接工 作 机 制 . 提升裁审一致 率。 减轻 当事 人 的维 权 成 本 。 重点规划 。 点 位 建 设 有 突破
名制动态管理系统 . 制定“ 一对 一” 就 业 帮扶 方 案 . 大 力 扶 持 就
角。截至 目前 , 全 区镇( 街道 ) 、 村( 社 区) 等1 2 2个基 层劳动就
业社会保 障公共 服务平 台办理劳动关 系 、 就业 、 社保 、 医 保 等
业务 1 8万件 其 中柳城分 中心建 成仅 1个月来 即办理各项业 务8 0 0 0余件 。 办理 参保缴费 、 养 老待遇 核定 、 退 休等 5 0 0 0余
合理 配 置 . 人 员 结 构 求 优 化
为合 理 配 置 基 层 劳 动 就 业 社 会 保 障 公 共 服 务平 台工 作 人
赛。 进一 步展示 “ 温江 花工 ” 风采 。 扩 大 品牌 的影 响力 和知 名 度。力促新华亿总部落地 。 打造现代服务业的“ 涌泉月嫂 ” 、 “ 永
宁护工” 劳 务 品牌 培 训 基 地 , 大 力 提 升 品牌 价 值 。积 极 申报 建 立 技 能 大 师 工作 室 。依 托 优 势 企 业 。搭 建 高 技 能 人 才 培养 平 台 。 建 立 健 全 企 业 用 工 信 息 对 接 机 制 . 实 时 掌 握 用 工 技 能 要
一
专业化 水平 。 通过 培养引进 等措施 。 优化 队伍 结构 , 专业 型人
标准引领_创新驱动_全力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访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团体标准创新实践

标准引领 创新驱动 全力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国标准化:您对《纲要》中提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如何理解?其对今后的科技发展有哪些影响?黄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纲要》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置于五大任务之首,充分说明标准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我认为,《纲要》如此布局,既对标准化研究机构科研能力提出了战略要求,也为我们深度调整业务结构,全面增强标准化技术服务的科技含金量提供了发展机遇。
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关系愈发紧密,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标准科研的底层逻辑,进一步强化标准在新兴产业领域和科技创新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以全球视野推进标准创新工作。
——访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加强标准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构建以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龙头,行业、区域和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骨干的标准化科技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系列任务。
今年,“十四五”规划步入中期,《纲要》进入深度实施阶段。
各地标准化研究机构在科研计划中列为首位的课题是什么?它们将对标准化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专访了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请他介绍相关情况。
文 / 张佩玉一方面,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持续发力。
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
科技创新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做好标准化工作,及时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标准,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大的动力、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支持,促成科技创新在更高平台上展开,不断向新的高度攀升,营造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从差异到均等(上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四川进程

都近年来不断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 共服务 平台建设, 将就业 、 社保公共服务 “ 下沉”到
l 目标 :资源均衡 配置 会均等
发展机
7月 1 8日, 自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 来 会 的消息,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首部国家
站办理 , 将以前的 “ 老百姓跑 会管理划分为文体类 、 教育类 、 医疗卫生类 、 基层服务中心、 就业和社会保障类 、 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 设类 、 农业 生产 服务类 、 社会管理类等七大 腿” 变成 “ 政府跑腿” 最大程度地把方便留 ,
人 口比例高达 7 %左右 , 5 且经济欠发达 。 这
就决定 了我省城 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 经济发展水平和居 民收入方面 , 更多地反映
理, 将标准化原则和方法运用到政府公共服
务领域 , 在我国还没有先例。汶川将在公共
卫生 、 健康教育 、 健康环境 、 健康保障 4 个重
点领域探索建设标准体系 , 已吸引国内外公
@ 目主持 : 裴 佩 h sp @1 3 o 栏 bc p 6 . m c
务院批 准为统筹城乡综 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 体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渠道。
确保其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
从管理体制 、 规划上解决 “ 统筹 ” , 后 成都市
除了财力 的下沉 , 按照探索建立覆盖城
便捷高效 、 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 系, 成 决定从财力下沉人手, 率先将村级公共服务 。 乡、 纳入到市财政预算当中。 20 年 底 , 08 成都将 村级公共服务 和社
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 比较突出, 由此使地
这对于实现公共服务从差异走向均 区间 、 城乡之间 、 同群体之间在 基础教育 、 等 目标 , 不 公共医疗 、 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现状与思考

标准实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现状与思考■ 李明洋1* 贾雁翔2(1.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 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研究了试点建设情况及相关政策与标准的配套情况,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试点成效,论述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后续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的申报与实践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试点建设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3.017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 ection on the Pilot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Li Ming-yang1* JIA Yan-xiang2(1.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 Beijing Centre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xchange)Abstract:Based on the pilot project of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ilot project, related policies and supporting standards,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ilot project from multiple levels and perspectives,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relevant suggestions,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tandard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Keywords: basic public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pilot, pilot construction0 引 言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1],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
高品质公共文体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实践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

第 39 页信息调研2024/3 (上) 总第430期高品质公共文体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实践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文/成都市新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程露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
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对实现文化格局升级重塑,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2]。
因此,进一步将基本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建设经验、路径和方法形成标准意义重大。
一、高品质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内蕴审视(一)维持公共文体服务的规范秩序。
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标准化能够有效维持所执行区域内公共文体服务的秩序。
首先,高品质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能够发挥规范作用,具有灵活多变、容易落实的特性[3]。
目前,国家已在相关政策中对如何进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但在基层实现时,由于治理过程中的多元博弈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效果折扣,导致了现实发展与理想需求的不匹配。
而高品质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建设正是基于工具性对整体公共文体服务进行设计、定型、实施及评价,通过对全流程进行的规范设计和有效监控实现良性发展。
其次,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建设还具有引导和约束的价值。
标准充分发挥作用,对人、事、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监督,以量化的形式清晰可见地让执行者有据可查,也能有效发挥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作用。
(二)实现合理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统一。
标准化建设工程作为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中也能起到提升效能的积极作用。
按照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和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场馆设置、人员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模式等方方面面的规范,对于均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实现资源配置等具有正面作用。
二、深入剖析成都市新都区公共文体服务标准化建设路径成都市新都区辖7个街道、2个镇,总面积4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5万。
为进一步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新都区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基层公共文体服务效能、丰富基层公共文体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等问题,深度研究与实践,自创并实施的“新都标准”,已走出了一条具新都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之路。
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摘要: 近年来, 成都市在统筹推进城 乡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建 馁 盖 城 乡、 惠及全民” 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甓。但是, 与人民群众 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 成都市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该尽 陕 建立和完善城乡 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体 系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 服务管理体制和产品供给体制创新、 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和公共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多元社会
文化站建设。全市3 1 5 个乡镇 ( 街道) 综合文化站( 活动中 心) 均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厅( 互动影院) 、 书刊阅借室、 培训
欢迎。 3. 城 乡文化服务充分流动直接进村到社。数字 电
影放映车、 公共图书流转车、 文化科技服务车、 流动舞台 演出车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县域公共图书流转制、 市 民文化艺术学校总分校制、 成都文化志愿者协会总分会
( 二) 城 乡文化设施 统一标 准 实现全 覆盖
分, 是满足公众文化权利与文化需求的基础性保障, 是城 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 3 0 多年来, 我国经济快
速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 显不足, 城 乡发展尤其不平衡 ,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 , 以满 足全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
点规划 ( 2 0 1 2 —2 0 2 0 ) 》 《 成都市城 市文态建设规划 》
等。统筹规划机制的建立保障了成者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与成都市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 , 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体化的共建共享。 成都市确立了“ 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 全国一 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 的目 标, 提出着力打造 5 个“ 文 化之城” , 即“ 图书馆之城” “ 文化广场之城” “ 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城” “ 博物馆之城 ” 和“ 文化创意之城” 。目 前, 5 个“ 文 化之城” 的建设均取得 了阶段I 生 成果。
19752976_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

市就业创业培训公共服务标准化(省级)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服务、培训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组织开展服务平台业务运用专题培训。
对300余名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三个区街道、社区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和“微就业”招工平台的运用与管理专题培训。
三是完善线上客户咨询服务功能。
实现在线答疑、发布最新政策,同时还提供直达公共招聘网的端口,方便百姓快速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
特殊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深化与监狱系统合作,持续开展刑释人员回归教育。
以提高刑释人员社会适应力为工作目标,与四川省锦江监狱合作开展调训学员回归教育系列活动。
今年先后组织363调训人员开展普惠培训、精准提升、狱外实训、政策讲座等系列就业创业活动。
此外为合作建立监狱系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体系,将数字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与监狱系统线上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实现狱内线上招聘,提高刑释人员就业率。
二是推动实施返乡农民工的服务保障工作。
为确保返乡农民工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大培训全程指导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及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要点,在持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上取得显著成绩。
全市数字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完善。
一是持续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为全面贯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全体城乡劳动者,并根据职业培训服务需求,对平台的职业测评系统、微信小程序、直播课堂及就业服务等功能进行深化开发,以数字化手段将人才测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闭环。
二是加大平台的推广力度。
采用“三进一请”的推广策略,通过进在蓉高校、进工业园区、进街道社区和按行业邀请企业座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上半年共组织各类推广活动25场,参与了“蓉归锦·乡约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在京农民工政策项目宣传推介会,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项目专题推广。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资源配置机制
1.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稳定投 入和持续增长。 2.加强转移支付制度,通过财政资金再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 公平性和效率。 3.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的 资源配置格局。
资源配置与服务提供的机制
▪ 服务提供机制
1.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提供的水平和覆盖面。 2.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提供,提高服务 质量和效率。 3.加强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与背景 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其差距 3. 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与实施策略 4. 资源配置与服务提供的机制 5. 财政支持与转移支付体系 6. 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建设 7.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8.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人力资源配置与培训
1.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待遇,吸 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服务。 2.开展定期培训:对基层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 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3.促进城乡人才流动: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城市优秀 人才到农村和贫困地区支教、支医等。
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与实施策略
1.现有政策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不够:目前的政策更多 地关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 不够。 2.缺乏针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专项政策:针对农村基本公共 服务的专项政策较少,难以有效地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的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其差距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监管不足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其差距
17587638_大邑:践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人社路径”

55交流区域大邑:践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人社路径”成都市大邑县人社局以公共服务为切口,认真梳理人社工作重点、难点、堵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全县城乡社区统筹发展。
基层平台+综合柜员制,“最多跑一次”持续推进。
加强全县98个人社基层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四化”建设,推动自助服务一体机全面应用;认真推进综合柜员制,以“小窗口”推动“大改革”,结合“延时”服务,不断提升城乡群众养老、医疗、劳动维权等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通过平台共受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5600余人,接受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政策咨询3.87万余人次;基层平台接件受理9.49万起,较去年同期增加10%,办理时效缩短,办理质量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初见成效。
“三项职能”全面落实,延伸城乡服务“触角”。
一是明确就业工作重点,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因地制宜参加就地就近转移,围绕企业需求、劳动者就业愿望、劳动力技能特点,有针对性、点对点加强特色技能培训。
截至8月,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2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7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515人,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9.50万元,劳务品牌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共计1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
二是社保业务有序推进,全面 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重使命。
铺开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发放工作,全县已发放社会保障卡30万余张;开通社保查询、缴费、人员增减等网上经办业务,让服务做“加法”,办事做“减法”;认真做好征地群众参保工作,2018年办理预存款征地农转非项目4个,涉及人数80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2万余人,参保覆盖率97.40%。
三是抓好医保两项服务,积极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县中医医院、县人民医院、骨科医院成功联网,累计办理异地刷卡联网结算303例;启动长期照护保险试点,确定了照护机构1家,评估机构6家,累计受理失能申请711人,评估享受长期照护保险重度失能人员515人。
关于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基层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基层的分析与建议文/徐黄诚关键词:公共服务基层优化本着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专题调研1个区级大厅、4个分中心、9个镇街及部分村(社区),对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5家银行,实地查看了75个网点,认真分析现状,摸清当前人社基层公共服务的堵点、痛点,率先启动下沉工作,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社会化网点及线上平台延伸。
现状及问题温江区目前共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116个,基本实现经办点位全覆盖,但由于存在部分事项在基层点位“办不完”“办不了”的情况,与“让群众少跑路”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大考”中,公共服务领域供需矛盾日渐凸显。
一是忙闲不均,服务机制亟待新联动。
以社会保障卡服务为例,5月全区共办理7796件,基层点位办件量仅占33.8%,区级大厅“打涌堂”,基层点位“冷清清”。
同时,柳城街道办理1056件,公平、和盛、永宁等镇(街)办件量均不足200件,呈现忙闲不均。
二是供给不足,服务主体亟需新延展。
目前个人服务事项下移仍不充分,导致点位利用率不高,区级社保大厅企业经办体验感不佳、服务质量不优、满意度不高,亟待引入更加便民的新型供给主体。
三是效率不高,服务方式亟待新变革。
目前人社公共服务仍以传统实体经办为主,业务办理、等待时间较长,如社保综合业务窗口有时群众办件等候需要45分钟,近3年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反映效率偏低的问题占了20%,特别是疫情防控背景下,亟待建立高效、便捷、科学的服务方式。
工作推进及成效“深淘滩”,疏通标准化服务主渠道。
“深淘滩”运用到基层公共服务中,就是疏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实—32—现业务办理顺畅、有序、均衡。
一是全面梳理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将10项高风险个体业务下沉至分中心,64项低风险、高频次个体事项全部下沉至镇(街)和村(社区),业务下移占比达86.5%,政务中心服务效率提升30%以上。
二是围绕服务对象需求调整分中心职能,确定了区级重点服务企业,分中心包片管辖、跟班巡回服务,广泛宣传镇(街)、村(社区)服务群众的供给新模式,引导群众就近办理。
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首先,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致力于标准化知识的研究和推广。
我们深入分析市
场需求和行业特点,针对不同行业的标准化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化方案,为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和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
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咨询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标准化咨询服务,包括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认证咨询、标准化管理培训等。
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我们能够为其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外,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还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
我们定期举办各类标准化
知识和技术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为企业和机构的管理人员提供标准化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化知识,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此外,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
国际标准化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国际标准化动态,推动国际标准在成都市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我们还与国外标准化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成都市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提升成都市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成都市的企业和组织提供
更加优质、高效的标准化服务,推动成都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助力成都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发布部门】成都市政府【公布日期】2006.06.17【实施日期】2006.08.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16日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二00六年六月十七日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对公共信息标志的标准化管理,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方便公众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信息标志的制作、销售、设置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术语含义)本办法所称公共信息标志,是指以图形、色彩和文字、字母等或者其组合,表示公共区域、公共设施的用途和方位,提示和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志物。
第四条(发展规划)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
第五条(管理职责)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市质监部门)是本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民航、铁路、金融、电力、电信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国家、行业、地方公共信息标志标准的实施。
市质监部门可以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实施公共信息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六条(标志标准)公共信息标志及设置原则,国家、行业已有标准的,按其标准执行。
国家、行业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市质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制订地方标准,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市质监部门提出制订地方标准的建议。
第七条(标准目录)市质监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实施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实施目录》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修订情况,及时修改并向社会公布。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与特质属性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与特质属性陈朝兵【摘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早已进入官方话语体系,但学术界至今仍缺乏对其的专门界定与深入解读.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和质量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可确切定义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及结果中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与社会公众要求的程度”.由该定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包含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特性、质量要求和质量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三个要素.由质量本身的特性决定,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特性体现为合规性、合需性、客观性、主观性、相对性和发展性.【期刊名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7页(P65-71)【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作者】陈朝兵【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作为一个学术术语,由基本公共服务和质量两个子概念结合而成。
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确立为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途径,“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表述频繁出现在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文件中,这不仅表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概念业已进入官方话语体系,也表明改善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是当前值得开展研究的一项课题。
何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对于这一基础理论问题,学术界至今仍缺乏直接、专门和深入的研究。
首先,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仅有两三篇文献涉及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概念讨论,但却无一下定义。
其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相近概念——公共服务质量的相关文献较多,其中讨论公共服务质量概念的文献有数十篇,给公共服务质量下的不同定义也多达十余种[1]。
然而公共服务质量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两个概念不能等同。
公共服务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公共服务指政府对社会的全部管理和服务活动,狭义公共服务指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2]。
成都保险研修院打造“标准化、人性化、规范化”服务

Quality Project /品质项目成都保险研修院:打造“标准化、人性化、规范化”服务2021.0364成都保险研修院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的区域培训基地,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成都保险学校;2015年8月新的培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成都保险研修院项目由中建国际与德国海茵联合设计,项目占地112.6324亩,总投资(不含土地费及设备费用)6.4778亿元,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兴乐北路1699号。
四川新华物业有限公司会务活动2014年6月,四川新华物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物业”)成功中标本项目物业服务工作。
2014年7月,新华物业正式接管该项目物业服务工作。
亮点一:科技应用提质量为规范服务效果、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项目物业服务配置必要的现代化办公系统或平台,相关系统或平台由新华物业统一建立或提供。
具体系统或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系统或平台:公司OA办公系统、“翔云”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慧云”智慧物业管理平台、项目部网络服务平台。
项目共用设备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含变电、供电及应急电源子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系统、暖通系统(含空调及锅炉子系统)、给排水系统、弱电系统(含安防[监控、电子围栏、入侵警报、门禁、道闸]、BA、网络通讯、有线电视、信息发布系统、多媒体等子系统)等设备系统。
亮点二:管理标准化、服务人性化、运作规范化以“管理标准化、服务人性化、运作规范化”为服务理念,结合项目实际运行情况,采用“一体化运营、专业化运作、标准化运行”的生产组织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个种类齐全、品质优异(安全、专业、整洁和周到)、特点鲜明的物业服务产品,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清洁、方便的办公及运营环境。
管理量化指标:物业管理服务标准达到甲级标准;业主满意度≥当年市优项目平均值,满意率≥90%;全面推行GB/T19001:2016质量2021.0365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16环境管理标准和IS0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重大差错发生率为0%;重大责任过失出现率为0%;服务媒体负面曝光率为0%。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为例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市公共资源
交易服务中心为例
章建国
【期刊名称】《中国标准化》
【年(卷),期】2024()7
【摘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为实例,基于政策要求和相关方需求,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研究,构建了以交易服务为核心,以数据标准和区域融合为两翼,以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岗位工作为三支撑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探索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发展路径,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成都样本。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章建国
【作者单位】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从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经验浅谈广东省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对策研究
2.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规则(试行)》的通知(川自
然资规[2021]1号)3.基于卓越绩效模式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提升的研究——以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例4.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5.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构建更加高效完善优质的交易服务体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
课题遴选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部署,摸清成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标准化现状、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构建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通过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对以下课题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机构。
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委托单位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课题内容
(一)课题名称
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基础理论与构成要素,深入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现状和特点。
2.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问题。
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公平普惠为目标,分别从工作现状、典型经验和存在问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国内外发达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分别从国外、国内和可供成都市借鉴的经验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4.完善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基本目标。
5.完善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三)经费预算
19万元以内,包含可能发生的出差费用及专家评审费。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单位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咨询机构,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可以联合申请、合作开展研究。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研究的实际工作经验,组建课题组并明确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成果按期实现延伸转化或以政务信息等方式开发利用。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组负责人。
3.课题组的人员结构及专业配置须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与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相适应。
四、相关事宜
(一)申报期限
2018年6月8日—2018年6月15日。
(二)资料报送
申报单位应如实填写《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研究申请书》(详见附件)一式5份,提出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工作进度安排、研究成果转化目标、转化形式等,并提交课题组既往业绩、研究人员学历证明材料和技术能力、研究所需要的技术设施和设备条件等方面材料。
申报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合理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课题研究申请书》文本须于2018年6月15日前邮寄或送达成都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
(三)课题遴选
由委托单位组织课题遴选评审小组,对课题申报单位从课题方案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课题组的工作相关性、曾经获得荣誉奖项等方面进行评估,择优遴选课题研究单位。
(四)完成时限
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须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正式确定课题方案和相关事宜,并按合同规定
时间完成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委托单位所有。
(五)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锦悦西路2号2B317室,成都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
邮编:610041
电话:(028)61884061
电子邮箱:
附件: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研究申请书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7日
附件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研究
申请书
申请课题名称: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
申请单位:
课题组负责人: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基本情况详见《遴选公告》,请认真仔细阅读后填写。
二、本申请书如实填写,填写的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
三、本申请书一式5份,双面打印,寄送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并用EMAIL将word格式电子版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
地址:成都市锦悦西路2号2B317室,成都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
邮编:610041
电话:(028)61884061
电子邮箱:
一、课题组主要成员
二、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近三年相关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方案
四、综合优势阐述
五、课题组所在单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