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背后的新零售逻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拼多多背后的新零售逻辑
在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家,很多单品的销量已经占到了该品牌网络总销量的 10 %,与京东的销量开始持平,当然和天猫商城 60 %的量还是有一定差距。

斩获 2 亿以上用户的拼多多,被喻为下一个淘宝。

同样是做电商、做新零售,拼多多的新零售到底新在哪里呢?
用户体验
“新零售具有四个特点:多、快、好、省,每个电商平台都有自身独特的属性。

拼多多是省和多,“拼”本身就是省的意思,拼多多海量的日常用品,同样是多的写照。


之所以商家愿意低价出售产品,一方面是为了销量,一方面也是出库存的需求,当然作为一种导流量的工具也非常不错。

简单、方便、快捷的拼多多,和淘宝相比,让消费者在购物的体验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拼多多是以销定产,提前公布低价的产品,在拼团成功之后并不会立马,而是约定一个发货时间,有趣的是,拼多多平台上的用户,愿意用时间来换低价。

“很多人以为拼多多的用户都是垃圾粉,都是4-5线城市的没有太强消费能力的小镇青年,其实不然。


拼多多聚集的这一波4-5线城市居民,正是未来消费潜力最大的人群,这些人需要一个日常有效的购物平台,就像10年之前的中产阶级,他们在20多岁的时候,也是贪图便宜的。

2 亿的拼多多用户,会随着平台一起成长,这些人在未来会有不断提升的丰富的购物需求,这是淘宝和天猫做不到的。

就像“农村包围城市” 的玩法,4-5线城市的人群就是第二梯队,他们在拼多多上的打开率和复购率很高,这里面有巨大的潜力。

社交致胜
拼多多基于购物的需求,忠诚度高。

消费者对于内容型产品的忠诚,不是平台本身,而是基于IP的优质内容。

“购物的忠诚度则恰恰相反,平台培养了你的消费习惯,习惯用京东的人,会一直用京东去购物,比如我。


汪源对于内容和电商、新零售的想法很成熟,基于他的思路,我们看到:拼多多就是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无数次的购物体验,强化你在这个平台购物很便捷、很便宜的认知。

这样它的粘性会很高,很多人占便宜也会占上瘾的,只要掌握了这批未来具有消费潜力的人群,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用户在成长,平台满足这些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需求,他的粘性只会越来越强。

在新零售的“多、快、好、省” 4个点里面,任何一个平台只要抓住两个点,就很有优势,同时都达到也不太可能。

新零售赋能
模式赋能。

找到一种适合当下电商行业的发展模式似乎能够给电商行业的发展打开全新的思路,现在很多的电商平台基本上沿袭的是B2B的模式在进行相关的操作。

然而,这种模式仅仅凭借去中间化的方式难以给行业本身带来改变,必须通过新的模式才能打破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

基于新零售衍生而来的S2b的模式仅仅只是一种。

除了S2b模式之外,我们还能够找到其他类型的模式,工厂直供的模式也是一种类型。

未来,随着人们对于模式赋能认识的深入,特别是人们对于电商思考的逐步开启,我们将会找到更多新的模式对传统电商进行赋能。

技术赋能。

技术赋能表现得比较明显,因为现在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其实都在通过将新技术加入到传统电商的实际过程当中来实现赋能。

尽管很多人将新技术赋能电商看作是新零售,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依然仅仅只是技术赋能传统电商的一种简单的模式而已。

同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零售业结合诞生出来的电商不同,新的市场条件下的赋能更加侧重于新技术与零售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环节和流程的改造上。

通过将不同技术加入到电商行业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当中,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破解传统电商发展困境的方式和方法。

流量赋能。

尽管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流量的双向流动来给电商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能量,这其实就是新零售概念当中线上和线下流量有机流动。

除了简单的流量移动之外,我们还能够对流量本身进行精准改造,由此,我们可以找到破解电商市场流量红利减退后难题的方式和方法。

拼多多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一个事实。

互联网红利正在退潮,但是人们对于商品低价的追求始终未变,布局新零售并非仅仅只是一些炫酷的新科技,更多的是牢牢抓住用户痛点,在积累了用户流量,确立了自身地位之后,再进行有关新零售的探索,同样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拼多多,以健康快乐生活为定位,进行生活电商的服务,有微商城、有动销团队、有社群,有产品、有供应链,如果借用科技的力量,仅仅进行线上推广,肯定只能获取一段时间的红利,因为会被其他的社交电商进行冲击,尽管有自己的私有流量池,也会受到影响,必须以用户的体验和效率为导向,持续进行模式的融合,那么曾经的社群KOL,依然是社群的KOL,同时又是社区的团长,同时还是线下门店的BOSS,可以进行泛渠道的营销,线上+线下的融合,形成双向流量。

这种融合,在战略上能形成壁垒,同时在战术能力上能形成护城河。

这种融合的分类,前期靠流量、中期靠效率,后期就要靠优质的供应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