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教案:文言事件归纳与传记人物评价 打印带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
第7讲文言事件归纳与传记人物评价
1.了解高考文言事件归纳与传记人物评价的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文言事件归纳与传记人物评价试题答题技巧。
从选材上看,选文多出自二十四史,多为人物传记,传主品质与当前社会价值观相吻合的文章为重点考查篇目。
事件归纳类题目多为客观选择题,每小题3分。
传记人物评价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评价类客观题也可与归纳类题目同时考查。
题型、分值稳定。
文言事件归纳类题目有三类,分别是: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也比一样,分别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B。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
2016--2018年全国卷都对分析综合类题目进行了考查,难度适中。
预计2019年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类题目的考查仍将继续,并延续上述考情趋势。
考查内容肯定还是涉及以上三种分析综合类题目。
阅读人物传记文的正确方法:
(1)巧用已知,把握中心
读文前阅读分析归纳题。
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
这样的题目一般一错三对。
利用这些“已知条件”再去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关注事件,理清思路
高考文言文大多为“一人多事”型,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物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②、③—作者的议论。
阅读时我们边读边用序号标出文中记叙的事件,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结合语境,关注细节
不懂的词句可以用“?”标出来,先读下文,联系上下文和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推导。
高考文言文多是传记文章,人物多是清官廉吏、民族英雄。
阅读时要注意分清文中人物的议论和作者的议论。
例1:分析概括要点题
【考点精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
纯礼曰“陵寝
..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
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
..者。
除户部郎
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
..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
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
..,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
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
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
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出题意图】这类题目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分析笨笨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几个“陷阱”:无中生有、曲解文意、错误嫁接、张冠李戴等。
对照原文,发现错误,找出答案。
【做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是:1.审读题干,明确指向。
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
题干中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切勿马虎。
2.把握整体,观照局部。
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要弄清文本的局部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文本整体的中心意思。
3.研究选项,比对文本。
首先要看各选项表述的内容,在文中能否找到信息源或者根据;再核查表述的内容与原文是否完全相符。
【试题解析】【答案】D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命题者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四句话,对文本所写的人物四个方面的分析概括。
A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范纯礼所说的“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一语,据此可知该项表述正确。
B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同时要注意前文的“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一语,可知该项表述正确。
C项内容涉及“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至“以不应为杖之,足矣”部分,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D项涉及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是王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范纯礼宴请辽使。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
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
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
”后来,众人责问他,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贡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
回到朝廷,任命纯礼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到遂州任职。
沪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
百姓画他的图像挂在家中,像敬神一样敬他,称为“范仲淹”。
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责罚。
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暗中赔偿。
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乱糟糟的丝杀了他,我不忍心。
”听任他的家
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
被任命为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即位,(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
前一任开封知府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百姓,纯礼说:“宽严互补,是圣人的教诲。
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因此一切以宽缓的态度来处理。
皇帝直接下诰命令审讯亨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
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村野愚人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违背陛下爱惜生灵的仁慈,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
”皇帝说:“(这样做)用什么告诫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用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
”徽宗听从了他的话。
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
”王诜发怒。
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颖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
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
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例2:筛选并整合信息类题
【考点精析】【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
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 .①②④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出题意图】“筛选文中的信息”可单独设题,也可与概括要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筛选信息的过程,而且对文意理解类题目是每年、每套高考试卷的必考题,也就是说其他高考试卷是将这一考点与分析综合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能力层级B 。
考点考查的范围较广,文段中的有关词句、文段的层次结构、语言技巧,都可以成为筛选的对象。
近年来,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主要是: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②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
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做题思路】做此类题目时,要看清楚题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用排除法排除部分选项。
要注意从离题干规定的中心最远的选项开始排除。
必须注意答案的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都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联系上下文解读各句的含义,作者评论性的话、别人毁誉的话均可作为判断选项的依据。
息筛选题常用解题步骤:
【试题解析】答案:A 解析:①句意为: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这句话是说王充小时候就不轻慢,有礼有节。
此句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②句意为:礼节和尊敬全都有,矜持庄重,沉静寡言。
这句话是说王充自六岁开始读书,就懂得礼节和尊敬长辈,确理解 确理解各个句子
的含义 准中心,选出错误句子,排除干
扰选项
合题干要求,返回原文,验
性格沉稳寡言。
此句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③句意为:提笔写文章也是这样。
这里是说王充写文章也和他说话一样,开始时感到奇怪,到最后让人觉得他说得对,意在称赞他的才能而非品德。
此句没有表现王充的美好品德;④句意为: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精神上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
这是说王充虽然身份卑贱,但他的精神很富足,不为外物所困扰。
此句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⑤句意为:自己一个人住在幽僻的地方,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这是在陈述王充专心钻研学术的精神。
此句没有表现王充的美好品德;⑥句意为:倘若行为上有和世俗不同的地方。
这是在陈述王充在择友时的考虑标准,表明他慎交友的态度。
此句没有表现王充的美好品德。
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有①②④,与A项相符。
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参考译文】
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
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
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
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
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
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
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
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
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
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
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
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
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
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
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
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
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
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
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
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
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
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
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
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
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
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
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
做了官不格外高兴,
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
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若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
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
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
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
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例3:传记人物评价题
2018届江苏高三三校联考卷(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9分)
仁浦传
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
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
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吏,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
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
会契丹主殂.于真定,仁浦得脱归。
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谨厚,善书计,欲留补
牙职。
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
重威遣骑追之,不及。
汉祖
..起太原,次巩县,
仁浦迎谒道左
..,即补旧职。
佑末,隐帝用武德使李邺等谋,诛大臣杨邠、史弘肇等,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
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
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曰:“朝廷将杀我,我死不惧,独不念麾下将士乎?”仁浦曰:“侍中握强兵临.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图害忠良,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将奈何。
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
”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
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
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
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检.簿视之。
仁浦曰:“臣能记之。
”遂手疏于纸,校
簿无差,周祖尤倚重焉。
周祖大渐,谓世宗曰:“李洪义长兴节镇,魏仁浦无遣违禁密。
”世
宗即位,欲命仁浦为宰执,议者以其不由科第
..,世宗曰:“古人为宰执者,尽由科第耶?”遂决意用之。
初,进位右仆射。
开宝二年春宴,太祖
..密谓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
速不达,惟陛下慎之。
”从征太原,中途遏疾。
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赠侍中。
浦性宽厚,接士大夫有礼,务以德报怨。
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
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
”力保全之。
当时称其长者。
世宗朝近侍有改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
淮南之役,获贼数千人,仁浦从容上言,俾.隶诸军,军中无滥杀者。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4)周祖临终交代世宗:“魏仁浦无遣违禁密”,要求世宗不要对魏仁浦隐瞒皇家秘密,周祖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眼里魏仁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30字)(3分)
答案】①正直仁厚;②谨慎稳重;③熟悉政务;④善于筹谋。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要注意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如:在枢密院做一名小吏时,任职正直谨慎,一同做事的人都比不上他。
可见其正直仁厚、谨慎稳重。
他帮助周太祖改动诏书,谋划成事,可见其善于筹谋。
周太祖曾问仁浦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命令翻阅名册来查看,可仁浦直接提笔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没有一点差别,可见其熟悉政务。
考译文:
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
幼年丧父而家贫,他的母亲为他借黄缣做夏衣,当时仁浦十三岁,感叹说:“作为人子不能够供养母亲,却让慈母求人借贷来给我做衣服穿,我能安心吗?”因而情绪激动流下眼泪。
告别母亲前往洛阳,过黄河时把衣服沉入河水,发誓说:“如不能富贵显达,不再渡过此河!”晋末,在枢密院做一名小吏,任职正直谨慎,一同做事的人都比不上他。
契丹进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
适逢契丹主在真定死亡,仁浦得以脱身。
魏帅杜重威一向知道仁浦谨慎厚道,擅长文书和筹算,想留他补任低级职务。
仁浦因为重威是降将,不愿侍奉他,就逃走了。
重威派人骑马去追赶他,没有追上。
汉祖在太原起兵,驻扎巩县时,仁浦在道旁迎接,汉祖当即授予他原职。
佑末年,隐帝采用武德使李邺等人的计谋,杀掉大臣杨邠、史弘肇等,秘密命令澶州元帅李洪义杀掉骑将王殷,命令郭崇杀害周太祖。
洪义知道事情不成,与王殷商量,派遣副使陈光穗携带诏书给周太祖看。
周太祖很害怕,召仁浦入府谋划,并且把诏书给他看,说:“朝廷要杀我,我死不可怕,难道不为部下将士想想吗?”仁浦说:“侍中您掌握着强大的军队和重要藩镇,对朝廷有功,君上听信谗言,图谋杀害忠良,即使想要表明心迹,又怎能做到呢,事情将如何对付。
现在诏书刚刚发下,外面没有人知道,不如按照将杀掉全部将士的说法修改诏书内容,激起他们的愤怒之心,(这样)你不只能免去自己的灾祸,还可以为杨、史洗雪冤屈。
”周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改动诏书给诸将看。
大家又害怕又愤怒,于是长驱渡过黄河。
到即位时,任用仁浦为枢密副承旨。
太祖曾问仁浦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命令翻阅名册来查看。
仁浦说:“臣记得。
”于是提笔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没有一点差别,周太祖特别倚重他。
周太祖临终,对世宗说:“李洪义永远给予节镇,魏仁浦不要对他隐瞒皇家秘密。
”世宗即位,想要任命仁浦为宰相,议者认为他不是科第出身,世宗说:“从古以来做宰相的难道都是通过科第吗?”于是坚决用他。
初,提升官位为右仆射。
开宝二年春天宴会,皇帝悄悄对仁浦说:“我想亲自出征太原,怎么样?”仁浦说:“欲速则不达,望陛下慎重。
”魏仁浦跟从出征太原,中途患病。
返回途中到梁侯驿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赠侍中。
浦性情宽厚,接待士大夫礼节周全,一定以德报怨。
汉隐帝宠信作坊使贾延徽,延徽与仁浦比邻而居,想吞并他的宅第,多次诬陷仁浦,仁浦差点儿遭到不测。
等到周太祖进入汴京,有人擒住延徽交给仁浦,仁浦推辞说:“趁战乱报私怨,不忍心这样做啊。
”努力保全了他。
当时舆论称赞他是长者。
世宗朝近侍有触犯皇上定了死罪的,仁浦努力挽救他们,(被他)保全性命的人很多。
征伐淮南的战役,俘获贼兵数千人,仁浦从容向皇帝进言,让他们都分到各军去,军队里没有滥杀无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