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学笔记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工程学笔记汇总
1.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个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与合子一样,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细胞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的条件:离体、营养条件、激素、其它外界条件。
4.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以及继代培养时转移至新鲜养基中的材料
5.脱分化:培养条件下使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组织的状态称为“脱分化”
6.愈伤组织:细胞脱分化后经过无数次的细胞分裂形成一团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松散的薄壁细胞团
7.再分化:在离体条件下,当细胞脱分化以后,无序生长的细胞及愈伤组织要重新进入有序生长才能再生为个体。
8.两条器官发生途径(植物细胞分化、脱分化及再分化的过程和关系):☆
9.植物各器官在离体条件下培养,经脱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到再分化形成各器官的过程大致分为:
①诱导期(启动期):细胞分裂的准备期
②分裂期:细胞从开始分裂到持续分裂的时期
③分化期:从愈伤组织形成到器官发生
10.从愈伤组织诱导发生再分化成完整植株时,共有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两条途径。
☆
器官发生方式: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胚状体发生方式:有些植物的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可以直接产生类似于胚的结构。
11.胚状体: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育形成的胚状结构。
又称体细胞胚、不定胚、无性胚。
胚状体具两极性。
胚状体发育过程: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子叶期。
12.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①直接从器官外植体发生;
②愈伤组织形成;
③悬浮培养发生;
④单倍体细胞发生;
⑤单倍体细胞发生;
⑥原生质体发生。
13.生长素的作用:主要被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诱导根的分化和促进细胞分裂、伸长生长。
在促进生长方面,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可促进根生长,其次是茎和芽。
(IAA、NAA、IBA、2,4-D)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多用于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和茎、苗的增殖,而在生根培养时使用较少或用量较低。
(6-BA、激动素Kt、玉米素Zt)
在培养基中添加细胞分裂素有三个作用:
①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
②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③抑制根的分化。
);
赤霉素类的作用:在器官形成后,可促进器官和胚状体的生长。
(GA
3
脱落酸:抑制蛋白质合成,抵消和抑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GA发挥作用。
ABA诱导休眠,促进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脱落和衰老等作用
14.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
适中:有利于根、芽分化
低:有利于芽的分化☆
15.培养基的配制包括母液的配制和培养基的配制。
16.在培养过程中,有些细胞可能会分泌活性物质到培养液中,含有细胞分泌物的培养液又称为条件培养基。
17.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微型繁殖、快速无性繁殖或快繁,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个体的方法。
☆
18.植物离体无性繁殖中的器官发生方式:(记哪种植物适合哪一型)
①不定芽型:具有顶芽和腋芽的短枝
②器官型:百合、水仙、贝母等鳞茎、球茎植物;烟草、大蒜、甘蓝的花茎
③器官发生型:水稻、小麦、甘蔗的幼嫩花序;
④胚状体发生型:甘蔗、胡萝卜、石刁柏;
⑤原球茎型:兰属植物。
19.花药和花粉培养:指离体培养花药和花粉,使小孢子改变原有的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最后形成花粉植株,并从中鉴定出单倍体植株并使之二倍化的细胞工程技术。
20.配子世代:形成配子并进行繁殖的世代;
孢子世代: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的时代。
21.①合子是产生孢子体的第一个原始细胞;
②花粉是产生花粉孢子体的第一个原始细胞;
③花粉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的第一次有丝分裂称为花粉孢子体第一次有丝分裂;
④花粉形成花粉植株的途径即花粉孢子体途径☆
22.(花粉)孢子体的第一个原始细胞(相当于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称为花
粉孢子体第一次有丝分裂)
23.花粉脱分化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双层培养、分步培养(花粉自然散落)、条件培养基培养(培养过花药的液体)看护培养、微室培养。
24.密度效应:是指一定的花药接种密度范围内,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随接种花药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25.单倍体植株的鉴定方法:①形态鉴定;②结实性鉴定;③染色体数目鉴定;④遗传标记鉴定。
26.植物胚胎培养:指将植物胚或具胚器官(如胚乳、子房、胚珠)等在离体条件下进行无菌培养,并使之发育成植株的技术。
27.植物胚胎培养的应用:
①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获稀有杂种植物;
②打破种子休眠,提早结实,缩短育种年限;
③使生活力低下或无活力的种子萌发;
⑤测定种子生活力;
⑥获得三倍体植株
⑦其它:快速繁殖特殊植物;用于理论研究
28.离体胚形态发生的方式:①正常胚胎发育;②胚性发育;③早熟萌发;④产生愈伤组织。
29.子房试管授粉的方法:①直接引入法;②注射法
30.胚珠试管授粉的方法:①哺育法;②接近法
31.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植物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并使其增殖的技术。
32.单细胞分离的方法:①机械法:A.用刀片刮叶片;B.叶片研碎离心;②酶解法
33.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悬浮培养的特点:
①培养细胞不断增殖、生长速度快、适于生产次生代谢产物;
②能大量提供分散性好且较为均匀的细胞;
③大规模悬浮培养需要配置大型摇床、连续培养装置、生物反应器等。
34.悬浮培养的类型:
①成批培养:是指细胞接种在一定容积培养基的密封系统中培养,当培养基中主要营养成分耗尽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完成培养过程的方法。
②连续培养:指在培养过程中,以不断排出悬浮培养物并注入等量新鲜培养基,使培养物不断得到养分补充,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
35.开放式连续培养系统中保持细胞恒定的方式分为浓度恒定法和化学恒定法。
浓度恒定法:即选定一种细胞密度,定量测定培养液中的细胞混浊度,通过控制培养液流入量使悬浮培养浊度恒定。
化学恒定法:是将新鲜培养基的某一种营养液或营养成分调节为生长限制因子浓度,并以恒定速率输入,从而使细胞增殖保持在一种稳定状态中。
36.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指将植物细胞游离成原生质体,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依据细胞的全能性使其再生细胞壁,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37.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①机械法:原生质体在高渗盐水中缩成球状后,用利刃机械切割;
②酶解法: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
适用于自然生长材料的幼嫩叶片;无菌实生苗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物;花粉细胞。
38.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①形态识别:球形、颜色鲜艳;
②相差显微镜法:胞质环流和核完整
③酚藏花红染色法:红色为死细胞;
④伊凡蓝染色法:不着色的为活细胞;
⑤FDA测原生质体活力的原理:发荧光的为活细胞。
39.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①供试材料;②酶的种类、组合和酶解时间;
③渗透压稳定剂;④质膜稳定剂;⑤pH;⑥光照和温度
40.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调控的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
41.原生质体融合的意义:①克服杂交不亲和;②克服生殖器官败育;③克服柑桔多胚。
42.杂种细胞的筛选中的互补选择法:
①营养代谢互补选择法(无激素培养法)
②抗性互补选择法(适合大豆的培养基放置在水稻生长温度)
③叶绿素缺失突变体互补选择法(白化和杂种细胞增殖的培养基)
④两次不同培养条件的培养
43.四种可产生细胞质杂种的途径:
①一个正常原生质体与一个去核原生质体;
②一个正常原生质体与一个核失活原生质体;
③异核体形成后,两个核中有一个核消失;
④较晚时期染色体选择性地消失
44.人工种子: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芽、愈伤组织、胚状体等)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45.目前研制的人工种子的结构包括:人工体细胞胚(繁殖体)、人工胚乳、人工种皮。
☆
46.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物质。
47.种质资源:携带各种种质的材料。
也称为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
48.种质资源按保存的地理位置分为:①原生境保存(原地保存);②非原生境保存(异地保存、迁地保存)☆
49.离体保存:是将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的环境中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50.最理想的保存方法是使培养物处于不生长或缓慢生长状态。
51.冷冻处理:①快速冷冻;②慢速冷冻法;③预冷冻法;④干燥冷冻。
52.细胞学说:细胞是有机体,亦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它构成整个生物体。
同时植物细胞又是在生理和发育上具有潜在全能性的功能单位。
53.培养基模式:激素调控模式:当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率高时促进生根,比率低时则促进芽的分化,比率平衡时则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
54.细胞融合技术的建立和杂交瘤技术的诞生:①病毒可以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②1975年,乔治•克勒等成功地将经过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并获得了能产生特异性抗绵羊红血球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
实现了获得纯净单一抗体的愿望,开创了杂交瘤新技术。
55.单克隆抗体技术:又称为杂交瘤技术:将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生产抗体的技术。
(百度)☆
56.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从有机体取材开始,在培养瓶内培养至第一次传代前的过程。
57.动物细胞培养外植块:用于开始体外培养而切下的一小块组织或器官。
58.动物细胞传代培养:待细胞长满瓶底后,无论是否稀释,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容器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容器中的培养。
59.依据细胞的生长是否需要贴壁,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分为: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淋巴细胞、血细胞或某些肿瘤细胞)。
接触抑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达到相互接触时停止分裂的现象。
60.胚胎干细胞分化抑制培养的培养基中的分化抑制物:
①饲养层:是指用丝裂霉素C处理细胞单层,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后得到的细胞单层。
饲养层在分离培养胚胎干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而抑制细胞分化两方面作用。
②条件培养基:是指培养过细胞并含有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来刺激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细胞的分化。
☆
③分化抑制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是常用的ES细胞分化抑制因子。
61.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在悬浮培养时均呈圆形;贴壁依赖性细胞贴壁后,可呈:成纤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多形细胞型
62.器官培养:是指将整个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器官的原基,模拟体内的生境,使之在体外存活、生长和保持一定功能的技术。
63.器官培养的方法:
①表玻璃培养法;
②琼脂凝胶培养法;
③悬浮培养法;
④气液界面上的培养;
⑤循环培养液培养法;
⑥器官灌注培养法。
64.细胞融合: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细胞的融合。
67.细胞融合的基本过程:☆
①细胞在诱导融合剂或者电场作用下凝聚,彼此靠近
②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相互融合,随后两个亲本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糖脂等质膜成分也在融合后的质膜上重新分布
③细胞质发生融合;
④细胞核融合形成单核融合细胞
68.HAT(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基含:次黄嘌呤(H)、氨甲喋呤(A)、胸腺嘧啶核苷(T)☆
69.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又称作受精卵移植,是将体内、外生产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生殖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正常个体的生物技术。
☆
70.超数排卵:在雌性动物发情周期的适当时间,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使卵巢比自然发情时有更多的卵泡发育并排卵,这种方法称为超数排卵。
☆
(以上两题为动物生物技术的参考资料,因为她的笔记有点忽悠到你晕,所以姐小小的套用一下以前的资料)
71.IVF(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过程。
72.试管动物:将供体(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胚胎)体外培养,然后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植入受体,在体内生长到适宜时期诞生的各种动物。
73.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74.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是指培养细胞从接种到传代之前的生长情况。
一般分为潜伏期(细胞贴壁,两种机制)、指数生长期(后期密度抑制现象)、平台期(接触抑制前,满瓶底80%传代最好)和衰退期(代谢废物积累、营养耗尽,细胞中毒脱落)。
☆
课堂后复习题:
1、关于细胞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 未脱离植物体的幼叶,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 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解析: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细胞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没有必要的条件如离体、激素的刺激等细胞并不能将这种潜能表现出来。
答案为A。
2.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 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解析:玉米种子含有能生根发芽的胚结构,由种子获得植株的过程不能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为B。
3.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B
A诱导染色体多次分裂
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促使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促使细胞融合
4.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C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D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数目的个体
5. 为什么对脱毒处理后产生的植株必须进行病毒鉴定?为什么已通过病毒(特定病毒)鉴定的无病毒苗还须重复鉴定?(不会做,瞎写的)
答:无病毒植株并不是有额外的抗病性,它们有可能很快又被重新感染。
6. 某地区的一种马铃薯经多年的种植后,植株变的矮小,产量和品质都下降,怀疑是由病毒所至。
请你设计一个病毒的鉴定和脱毒的技术方案。
(这个也不会)
答:检测方法:①指示植物法
②血清法(生理、生化指标)
③电镜检测
④酶联免疫鉴定法( ELISA)
脱毒方法:①物理方法:高温处理、低温处理;
②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品处理,抑制植物体内病毒复制。
常用:孔雀绿、硫尿嘧啶、8-氮鸟嘌呤;
③生物脱毒方法是利用植物茎尖、珠心胚、愈伤组织等外植体进行培养去除病毒的方法。
包括:①茎尖培养;②微体嫁接法;③珠心组织培养法;④愈伤组织脱毒。
7. 为什么幼胚比成熟胚培养要求的培养基成分复杂?
答:未成熟的幼胚,当它在胚囊里生长时,不仅依赖于周围细胞中的代谢,而且依赖于周围胚乳消耗的养料。
与成熟胚的相对自养性比较,幼胚则完全是异养的,在离体情况下,要求更复杂的培养基。
除了一般的无机盐成分外,还要加入微量元素和各种生长辅助物质。
胚龄越小,要求的培养基成分就越复杂。
8. 胚胎培养的内容有哪些?
①胚培养:
②胚乳培养:
③胚珠(子房)培养:
④试管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