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检测卷(含答案解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4239]敞口留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除去相应杂质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适量澄清的石灰水B.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C.可用适量氯化钙溶液D.可用适量稀盐酸
2.(0分)[ID:134231]下列除杂可行的是
A N2中含有杂质O2通入装有少量铜粉且灼热的硬质玻璃管
B MnO2中含少量杂质KClO3充分加热
C H2O2中含有杂质H2O加少量MnO2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 含杂质泥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3.(0分)[ID:13422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A.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B.两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和CuO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4.(0分)[ID:134219]在100mL5%的硫酸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有沉淀生成
B.溶液最终呈黄色
C.只发生两个反应
D.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5.(0分)[ID:13421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NaCl固体细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0分)[ID:13420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都是碱,两者都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②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氢氧化钠能与一氧化碳反应
③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③⑤D.①④⑤
7.(0分)[ID:13420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O2、Ba(OH)2、CuSO4B.Mg(OH)2、HNO3、K2CO3 C.KOH、FeCl3、CaCO3D.NaOH、BaCl2、H2SO4 8.(0分)[ID:13419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项
目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区别硬水和软水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区别氧气和空气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
水
用嘴来品尝味道
D 区别两瓶氧气和二氧化硫
气体
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A.A B.B C.C D.D
9.(0分)[ID:134197]向含HCl、CuCl2和MgCl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随着pH 增大,Cu2+、Mg2+依次
..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与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pH小于4.2的范围内,无化学反应发生
B.a点处析出的固体是Cu(OH)2和Mg(OH)2
C.pH在6.7-8.6范围内,溶液中有3种溶质
D.若m2=2m1,则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相等
10.(0分)[ID:134195]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
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
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
D.丁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得到戊
11.(0分)[ID:13418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
A NaCl溶液Na2SO4BaCl2过滤
B Na2CO3NaOH盐酸结晶
C Fe Cu稀硫酸过滤
D CO2HCl NaOH溶液洗气
A.A B.B C.C D.D
12.(0分)[ID:13417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作
A鉴别O2和N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B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C除去CuO粉末中少量C粉加入稀盐酸,过滤
D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0分)[ID:13435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根据要求填空:
(1)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______;
(2)加热铜绿______;______色固体变______色;
(3)加热碳酸氢铵______;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镁条用______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后放在______上方燃烧。
14.(0分)[ID:13433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然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15.(0分)[ID:134323](1)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_________(填“>”“<”或“=”)B。
(2)为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钾杂质,现做如下实验:
①取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a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b溶液,充分振荡。
③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c溶液,成分反应后,蒸发,即得纯净的氯化钾。
请回答:a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加入过量b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6.(0分)[ID:134299]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像沙里淘金、饮鸩止渴、水滴石穿、炉火纯青……这些成语里面包含了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学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里淘金”原意是从沙里淘出黄金。
现在的意思为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精粕,选择精华。
黄金以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黄金的物理性质有_____(写一点即可)。
(2)“饮鸩止渴”原意是喝毒酒解渴。
现在的意思为比喻采取极其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鸩是种毒鸟,也指放了砒霜的毒酒,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远处闻到酒的芳香气味的原因是_____;砒霜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_____, y 的数值为__。
(3)“刀耕火耨(nou)”原意是古人播种前先砍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
现在的意思为泛指
原始的耕作技术。
火耨者,用火烧去草。
火烧后的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属于
_____(填“氮肥”“钾肥”“磷肥”或“复合肥”);施加草木灰还可降低土壤酸性,由此可知碳酸钾溶
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17.(0分)[ID:134291]工业上常用石灰石、碳酸钠、水为原料制取烧碱。
请写出反应原
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分)[ID:134286]常见的盐的组成填表:
名称化学式阴离子阳离子
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分)[ID:134278]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
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
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
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现浑浊,B和E混合无现象.
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是___________;
(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和D___________;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0.(0分)[ID:13425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4448]某同学在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从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少量滴入硝酸钡溶液中,结果发现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请帮他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2.(0分)[ID:134408]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获得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往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混合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大致如图所示。
请解释pH变化的原因____(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3.(0分)[ID:134391]构建知识网络或微观图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1)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
①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图中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③写出一个符合图1中的③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④图1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填用途)。
(2)徐明同学用微观示意图模拟某些物质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②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视意图3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24.(0分)[ID:134389]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灭火器,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原料有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
如图是简易灭火器平时安放情况。
为了检验它的灭火效果,他们在空地上用木柴生了火,接着把简易灭火器倒置,并把橡皮管口对准生的火,一会儿就发现有泡沫较快喷出,如图,结果真的把火给扑灭了。
请用科学知识解释这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
25.(0分)[ID:134359]结构观、微粒观、元素观和转化观都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
(1)将“宏观—微观—符号”表征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最近在-100℃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从物质结构的观点说明该物质具有可燃性的原因是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2)在制备物质时,根据所制物质的组成成分选择原料,要考虑原料中能否提供产品所需的成分,且能够转化到产品中。
如利用海水中的NaCl制纯碱(Na2CO3)的过程中,NaCl只提供了Na2CO3所需的“Na”,则还需要能提供含有______元素的物质。
按此思路,若用
Na2CO3制取NaOH,需要用到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廉价原料是______(填俗称)。
(3)已知由Cu到Cu(OH)2可经三步转化:Cu→CuO→CuSO4→Cu(OH)2。
而Fe经两步反应得
到Fe(OH)2,请补全转化的过程:Fe→______→Fe(OH)2。
26.(0分)[ID:134357]区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者的方法?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A
2.D
3.D
4.D
5.B
6.B
7.B
8.C
9.C
10.C
11.A
12.C
二、填空题
13.Cu2(OH)2CO3CuO+H2O+CO2绿黑NH4HCO3NH3+H2O+CO2坩埚钳外焰
14.碱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钙氯化氢氯化钠氯化钙
15.>氯化钡稀盐酸(写化学式或文字均得分)为了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16.单质金黄色的固体酒精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335钾肥石蕊变为蓝色
17.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分析】根据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18.NaClCl﹣Na+Na2CO3CO32﹣Na+NaHCO3HCO3﹣Na+CaCO3CO32﹣Ca2+CuSO4SO42﹣Cu2+
19.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也可)取适量BD两种溶液与试管中分别滴加C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2HCl+Na2CO3=2NaCl+H2O+CO2↑或2HCl+Ca(OH)
2=CaCl2+
20.Al(OH)3+3HCl═AlCl3+3H2OSO2+2NaOH═Na2SO3+H2OBaCl2+Na2SO4=BaSO4↓+2NaCl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敞口留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生成的杂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A、碳酸钠能与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氯化钙(剩余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D
解析:D
A、在加热的条件下,氮气与铜不反应,氧气与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用铜粉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但题中是少量的铜粉,可能会使氧气有剩余,固A选项不正确;
B、充分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逸出,但氯化钾混合在二氧化锰中,二氧化锰依然不纯净,故B选项不正确;
C、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迅速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主体物质过氧化氢发生反应,故C 选项不正确;
D、氯化钠中含有泥沙,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3.D
解析:D
A、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含有稀硫酸,溶液显酸性,pH值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酸性减弱,直到稀硫酸消耗完,溶液的pH值等于7,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pH值=7,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故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和CuO固体,生成的氯化铜中氯离子来自于盐酸,因为酸完全相同,Cu(OH)2和CuO固体时过量的,生成的氯化铜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又因为氧化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比较大,所以消耗氧化铜的质量比较少,故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钾反应就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随着氢氧化钾的加入,沉淀量不断增加,待硫酸铜完全消耗,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无论如何加水,溶液仍然显碱性,pH值大于7,故图像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D
解析:D
A、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是不会有沉淀生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若氧化铁过量,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铁可能完全被消耗,液最终可能显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一定只发生两个反应,可能发生了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三个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不论发生了上述几个反应,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B
解析:B
【分析】
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能减少,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Na2CO3、Na2SO4都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 A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B正确;
C、NaCl固体易溶于水,细沙不溶于水,可以先加入足量的水将氯化钠溶解,然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细沙,要得到氯化钠固体还需要蒸发, C错误;
D、铁粉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除去了要保留的物质, 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B
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和氯化铁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氢氧化钠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浓盐酸易挥发,随着不断挥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是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B
解析:B
A.CO2属于氧化物,但不与HCl反应,Ba(OH)2属于碱,HCl不能生成Ba(OH)2,CuSO4
属于盐,不与HCl 反应,故A 错误;
B.Mg (OH )2属于碱,能与HCl 反应,HNO 3属于酸,HCl 与硝酸银反应能生成HNO 3,K 2CO 3属于盐,能与HCl 反应,并且HNO 3分别能与Mg (OH )2和K 2CO 3反应,故B 正确;
C.KOH 属于碱,能与HCl 反应,FeCl 3属于盐,HCl 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FeCl 3,CaCO 3属于盐,能与HCl 反应,但FeCl 3只能与KOH 反应,不与CaCO 3反应,且CaCO 3和FeCl 3都属于盐,故C 错误;
D.NaOH 属于碱,能与HCl 反应,BaCl 2属于盐,HCl 与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BaCl 2,H 2SO 4属于酸,不与HCl 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
8.C
解析:C
A 、硬水加肥皂水,起泡少,浮渣多,软水加肥皂水起泡多,浮渣少,现象不同,可以区分,A 正确。
B 、氧气具有阻燃性,可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空气不具有助燃性,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可以鉴别,B 正确。
C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不能用嘴来品尝味道,C 错误。
D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氧气没有,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可以鉴别,D 正确。
故选:C 。
9.C
解析:C
【分析】
向含HCl 、CuCl 2和MgCl 2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 溶液,HCl 先和NaOH 反应生成NaCl 和H 2O ,CuCl 2再和NaOH 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Cl ,MgCl 2再和NaOH 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 。
A 、 pH 小于4.2的范围内,是HCl 和NaOH 反应生成NaCl 和H 2O ,没有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 、a 点处是CuCl 2和NaOH 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Cl ,析出的固体是Cu(OH)2,不符合题意;
C 、 pH 在6.7-8.6范围内,HCl 、CuCl 2已完全反应,MgCl 2还未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3种溶质,符合题意;
D 、 若m 2=2m 1,说明生成的Cu(OH)2和Mg(OH)2质量相等,均为m 1,设原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氯化镁的质量为y 。
2222
11
1
111CuCl Cu(OH)MgCl Mg(OH)135989558
m m 1359598m 58m 1.38m 1.64m x y x y x y ====
所以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C
解析:C
甲为氧化物,且为黑色固体,则可以为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或二氧化锰;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根据转化关系,乙为酸,丙为碱,则丙为氢氧化钙。
A、乙溶液为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正确;
B、丙溶液与戊生成丁碳酸钙,则戊可以是二氧化碳,因为金属氧化物甲可以得到戊,故戊可以为二氧化碳,满足转化关系,正确;
C、根据题干和答案B的分析,甲→戊可以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根据题干和答案B的分析,丁是碳酸钙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得到戊(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正确。
故选C
11.A
解析:A
【分析】
除杂要满足四个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基本思路有三个:一是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二是将杂质溶解或转化为沉淀、气体除去;三是气体杂质用固体或溶液吸收除去。
A、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杂质,可加BaCl2将其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并过滤除去,同时生成NaCl达到目的,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B、除去Na2CO3中的NaOH杂质,若加盐酸,不仅NaOH会反应,Na2CO3也会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溶于水后通入适量的CO2后再结晶,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除去铁中的铜杂质,若加稀硫酸,只会和铁反应而不会和杂质铜反应,选项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除去CO2中的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仅HCl会被吸收反应,CO2也被吸收反应,选项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解析:C
A、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与稀盐酸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取样,加水溶解,过滤,可得二氧化锰,洗涤、
蒸发可得氯化钾,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Cu2(OH )2CO3CuO+H2O+CO2绿黑NH4HCO3NH3+H2O+CO2坩埚钳外焰
解析:22C+O CO 点燃 Cu 2(OH )2CO 3ΔCuO+H 2O+CO 2 绿 黑
NH 4HCO 3ΔNH 3+H 2O+CO 2 2Mg+O MgO 点燃 坩埚钳 外焰
(1)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
2C+O CO 点燃; (2)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Cu 2(OH )2CO 3ΔCuO+H 2O+CO 2,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NH 4HCO 3ΔNH 3+H 2O+CO 2;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Mg+O MgO 点燃,取一段镁带,用砂纸打磨,用坩埚钳夹持镁带,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
14.碱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钙氯化氢氯化钠氯化钙
解析:碱性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氯化钙、氯化氢 氯化钠 氯化钙
(1)碱性溶液使酚酞变为红色,酸性、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可以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已知CaCl 2溶液呈中性,盐酸过量,最终溶液为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氢;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者反应结果未知,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乙同学所得溶液为酚酞、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已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均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因为含有酚酞,不会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
15.>氯化钡稀盐酸(写化学式或文字均得分)为了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解析:> 氯化钡 稀盐酸(写化学式或文字均得分) 为了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挥发氯化氢气体,从而使溶液的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
(2)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除去硫酸根离子需要用钡离子,除去钙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还可以除去反应剩余的钡离子。
所以应该先加过量的氯化钡,彻底除去硫酸根离子。
为了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且反应后不带入新的杂质,应该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钾除去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
最后再加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根离子,蒸发,即得纯净的氯化钾。
故答案为:氯化钡、稀盐酸、为了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
16.单质金黄色的固体酒精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335钾肥石蕊变为蓝色
解析:单质金黄色的固体酒精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 33 5 钾肥石蕊变为蓝色(1)金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黄金是金黄色的固体。
(2)酒精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可以闻到酒精香味;原子序数=质子数,故X=3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y=33-2-8-18=5。
(3)碳酸钾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钾元素,故是钾肥;草木灰还可降低土壤酸性,说明碳酸钾显碱性,故可以使石蕊变为蓝色。
【点睛】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17.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根据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解析:CaCO3高温
CaO+CO2↑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
根据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①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
高温
CaO+CO2↑。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
③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 (OH)2+Na2CO3═CaCO3↓+2NaOH。
18.NaClCl﹣Na+Na2CO3CO32﹣Na+NaHCO3HCO3﹣Na+CaCO3CO32﹣
Ca2+CuSO4SO42﹣Cu2+
解析:NaCl Cl﹣ Na+ Na2CO3 CO32﹣ Na+ NaHCO3 HCO3﹣ Na+ CaCO3 CO32﹣ Ca2+ CuSO4 SO42﹣ Cu2+
根据盐的概念,结合化学式、离子符号的写法进行分析,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