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林寺的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少林寺的民间故事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名刹”。

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接下来⼩编就给⼤家讲⼀讲关于少林寺的民间故事吧。

少林寺民间故事
⼈家都说少林拳功夫硬,武艺⾼超。

可是,有⼀个会⼀⼿好拳术的⼭东⼤汉,偏偏不服⽓。

有⼀天,他从⼏百⾥以外来到少林寺,想和少林和尚⽐试⽐试。

这个⼭东⼤汉来到少林寺⼭门外,见⼀个⼩和尚正在那⼉练功。

他就上前问道:“⼩师傅,你们师傅在家吗?”⼩和尚看了他⼀眼说:“不在家。

”说罢,⼜继续练他的“⾦刚拳”。

只见他⼀个拳头撑住地⾯,全⾝倒⽴起来,另⼀只⼿轻轻摆动,⼀直坚持有⼀顿饭的⼯夫。

然后,他落下⾝体,⾛到⼭东⼤汉跟前说:“⾛,来的都是客,请进寺⾥去坐吧!”
⼭东⼤汉想了⼀下说:“你师傅不在家,我在这歇⼀会⼉,你回去找个⽕,我吸袋烟等你师傅。

”⼩和尚答应说:“中。

”便回寺⾥点⽕去了。

过了⼀会⼉,听见⾥⾯“腾!腾!”⼀阵脚步声。

⼭东⼤汉抬头⼀看,见⼩和尚⽤⼿拿着⼀块红⽕炭,朝他⾛来。

⼭东⼤汉倒抽⼀⼝冷⽓,⼼想:“果然名不虚传。

⾃⼰既是找上门来和⼈家⽐武的,也不能⽰弱。

”于是,他赶忙把裤筒往上⼀提,拍着膝盖说:“来,放这⼉。

”⼩和尚把⼿⾥的⽕炭往他的腿上⼀放,只听⽪⾁被烙得滋滋响,直往下流油。

⼤汉勉强忍疼吸完了⼀袋烟说:“你师傅不在家,我给他留个字,改⽇再来拜会。

”说罢,伸⼿就在⽯板上划字。

前边划过去,后边留下⼀道深沟,像⼑刻在⽯板上⼀样。

⼩和尚⼀见,⾛过来说:“你写的啥?我告诉他就⾏了。

”随即抬脚⼀趋,便把⽯板上字抹平了。

⼭东⼤汉看这势头,⾮⽐试⼀下不可了。

他就满不在乎地说:“⼲脆咱俩⽐试⼀下吧!”⼩和尚指着⼭坡上的晒⾕场
说:“⾛,到场上⽐⽐去。


他俩来到晒场上,⼭东⼤汉见场⾥排着⼀圈⽯磙,想趁此机会露⼀⼿。

他就招呼⼩和尚说:“⼩师傅,来,咱先打扫⼀下场⼦。

”说罢,他便搬起⼀个⽯磙,向场边沟⾥⼀扔,⽯磙便滚了下去。

⼩和尚⼀看,⾛到⽯磙跟前说:“不⽤搬了。

”说着,他的⾝⼦向下⼀蹲,抬脚来了个“扫腿”,⼀下⼦,把场上的⽯磙踢得四下乱飞,⼀脚⼀个,都滚到沟⾥去了。

⼭东⼤汉⼀看,脸上“唰”的红了,只得不好意思地说:“⼩师傅;不⽤⽐试了。

少林拳术就是⾼明!咱真服⽓了。

说罢,⼭东⼤汉就告辞⼩和尚⾛了。

⼗三棍僧救唐王
少林寺原本是翻译佛经的清修之地。

⾃从传说中达摩⼀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后,这⾥的僧众除了每⽇禅修,开始研习武术。

住持寺庙的⾼僧还邀请天下武功⾼⼿来到少林寺传授僧众武艺。

从那时起,少林寺传统优势不仅仅是传习佛经,还加上了⾃成⼀体的少林武学,并逐渐形成了⼀⽀保护寺院不受侵扰的僧兵队伍。

隋朝时期,少林寺僧兵从来没有引起过当权者的重视。

在朝廷眼中,只是⼏个懂得舞枪弄棒的僧⼈,⽽且,仅仅局限在寺院范围内,并不会对社会局势造成什么⼤影响。

出于对少林寺悠久历史的尊重,隋⽂帝还将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柏⾕坞赐给少林寺。

这个地⽅在洛阳城郊外15⾥,距少林寺约50⾥,地势险要,是连通各处官道的必经之地。

得了这处⽥产,少林寺便安排⼀些僧⼈前去种植、打理,为寺庙增加了可观的收⼊。

未料到了隋朝末年,天下⼤乱,⼀直被视作兵家必争之地的柏⾕坞不复往⽇宁静,少林寺也深受其扰。

唐⾼祖李渊称帝的第⼆年,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郑,企图与李唐王朝分庭抗争。

李渊哪⾥容得⾃⼰的卧榻之旁还有⼈酣眠,⽴誓要铲除王世充。

王世充也知道⾃⼰的军事实⼒不⾜以与唐朝抗衡,于是精⼼安排了战略部署。

鉴于柏⾕坞的重要地理优势,王世充将之定为军事要塞,改为州,派侄⼉王仁则带军驻守,与⾃⼰拥兵坐镇的洛阳城遥相呼应。

少林寺眼睁睁地看着本属于⾃家的千亩良⽥被糟蹋改造成了军事基地,少林寺的僧⼈莫说继续耕种、打理,就连在此地停留都不可以。

兵荒马乱多年,少林寺的施舍已⽇益稀少,⼏乎就仗着寺庙⽥产⾃给⾃⾜,勉强养活全寺上下⽼⽼少少数百⼝。

如今,良⽥被占,这不仅给少林寺带来了巨⼤的经济损失,⽽且军队驻扎离寺庙如此之近,⼀旦战争爆发,全寺的僧众与古⽼的建筑物都可能被殃及,到那时,损失恐怕就不是⽥产的问题了。

可⾯对⼗⼏万强悍凶残的军队,区区⼏百个僧众纵然武艺⾼强,也难以抗衡。

何况寺庙中的⼤部分僧⼈都以修习佛法为主,真正修炼武艺的僧兵少之⼜少,不过数⼗⼈⽽已。

⼀番权衡之后,少林寺住持劝阻了跃跃欲试的僧兵暂且忍耐。

忍耐两年等待时机。

这⼀忍就是⾜⾜两年,僧兵们将⽆尽愤恨和不满统统投进⼀招⼀式的练习之中。

他们相信住持所说的“合适的机会终将到来,我们⼀定能赶跑不义之师,收回寺产,恢复少林寺内外的安宁祥和”。

公元621年,少林寺僧众听闻唐⾼祖李渊派出⼤军前来讨伐王世充,都认为这正是他们等待多时的⼤好机会,于是密切关注着唐军的⾏动。

当时,秦王李世民是这⽀讨伐⼤军的统帅。

正值壮年的李世民此前已经为李唐王朝打了⽆数⼤胜仗,这⼀次,他也是运筹帷幄,信⼼满满。

初始,李世民确实⼀帆风顺,过关斩将,将王世充的军队打得落花流⽔。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王世充兵败如⼭倒之际,突然间插进了⼀个窦建德,这个农民起义出⾝的草莽⾸领率兵⼗余万赶来增援王世充。

这⼀下,原本简单的战局变得复杂⽽艰难,唾⼿⽽得的胜利果实转瞬间竟变成了费⽛难啃的硬⾻头,这令李世民措⼿不及,吃了败仗。

和内⼼焦急的李世民⽐起来,少林寺⾥也有⼀群急得团团转的僧兵,眼看唐军即将剿灭王世充,如今却突然陷⼊了僵局。

僧兵们忍⽆可忍,决定出其不意,助秦王李世民⼀臂之⼒,早点结束这场战争。

助李世民击败对⼿。

公元621年4⽉27⽇这⼀天,少林寺僧兵经过数⽇精⼼准备,正式⾏动起来。

那么,到底有多少僧兵参与了这项秘密⾏动呢?史书上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记载⼗三位主要参与者的⾝份与名字,他们分别是少林寺上座善护、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智兴、僧满、僧丰。

他们预先联络好王仁则⼿下的州司马赵孝宰,⾥应外合,⼀举夺取了州城。

王仁则得到紧急通报,还没有回过神来,志操、昙宗率领僧兵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他⾯前,三五下便制服了他⾝边的护卫,将其五花⼤绑,打开城门,送⾄李世民营帐前。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令李世民喜出望外,⽴即派将领⼊驻州城。

同时亲率⼤军围击窦建德军队,在武牢关打垮了其主⼒,并⽣擒窦建德。

失去了有利军事屏障和强⼤外援的王世充知道⾃⼰⽓数已尽,只得宣布投降,李世民终于胜利完成了此⾏的任务。

为了感激少林寺僧兵的⿍⼒相助,李世民派下属李安远持秦王令前往少林寺,赐诸位僧⼈僧袍各⼀袭,除了归还柏⾕坞的⽥产,还特别赠送了⼀具⽔碾。

李世民特别赏识僧兵们⾼强的武艺,除将昙宗封为⼤将军外,其余僧兵“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意思是在危急时刻,他们就是投⾝沙场的将⼠,和平时期他们的⾝份仍是普普通通的僧⼈。

这便是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