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复合瑞芬
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滞不完善,且术中患者意识清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
咪达唑仑具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的作用,瑞芬太尼是阿片受体激动药,起效快、可迅速达到峰值效应,持续时间短。
本研究拟观察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5岁,具有明显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除外。
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
麻醉方法:两组术前都不用任何药物,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
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配方(2%利多卡因15ml+0.5%布比卡因10ml)。
待麻醉效果生效后,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025~0.05μg/(kg·分);对照组如术中镇痛不完善,可给予芬太尼或局麻药辅助镇痛。
观察指标:①监测MAP、HR、SPO2;②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模拟V AS评分方法(0分,完全无痛;10分,难以忍受的疼痛),记录手术开始后5、10、30分钟,手术结束时V AS评分;③镇静评分:采用OAA/S评分标准(5分,对正常语调呼名反应灵敏;4分,对正常语调呼名反应迟钝;3分,仅对大声或反复呼名有反应;2分,仅对轻推或轻摇有反应;1分,对推动或摇动无反应);④遗忘情况:术后1天,询问患者对手术过程,医护人员的谈话等的记忆情况,分为记忆清楚、记忆模糊、完全无记忆;⑤患者总体满意度:术后1天,请患者对麻醉和手术按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总体性主观评价。
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sup>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及穿刺部位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阻滞能否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方法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50例,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A组)为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组;对照组(B组)为单纯局麻药组。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阻滞效果,麻醉期间患者的心血管副作用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作用时间有所延长(P<0.05),观察组中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单用局麻药。
标签: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镇痛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麻醉阻滞不完善等,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芬太尼,可望提高阻滞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臂丛神经阻滞中芬太尼是否可增强局麻药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或急诊的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50例,ASA Ⅰ~Ⅱ级,年龄18~69岁,体重45~70kg,其中男32例,女18例,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芬太尼复合局麻药组和对照组(B组)单纯局麻药组。
患者无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史,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无阿片类药过敏及滥用史等麻醉禁忌证。
1.2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通路。
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A组注入芬太尼0.1mg+2%利多卡因15ml+0.75%罗哌卡因10ml+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共30ml,B组注入2%利多卡因15ml+0.75%罗哌卡因10ml+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共30ml,以上两组局麻药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所有操作均由同一麻醉医师完成。
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a d n t h h n e f h mo y a c a d isiain p r mees( n oe t e c a g s o e d n mi n n prto a a tr HR,MAP,RR,S O2 ,VAS soe a d P ) c r n
n 5. lp t n su d r n rc ilpe u e v lc =3 )Al a i t n e we t b a h a lx s n r e b o k. Gr u e o p B,r mie t n l c n i u u e o l ss 0 e fn a i o tn o s v n cy i .
i h h n e f h mo y a c a d is iain p rmee sb t e h wo g o p ( >0.5 ;t ee wa o n te c a g so e d n mi n n pr t aa tr ewen t e t ru s P o 0 ) h r sn sg iia t dfee c i t e n lei fe t ewe n t e wo r u s ( >0.5 ; t e e wa in fc n in f n ifrn e n h a ag sc e fcs b t e h t g o p P c 0) h r s sg iia t
bod m o i n e c i n y to r a to oc ur i r t du i a she i ro c rng a e rng ne t tc pe i d. Re u t The e sI r w a no i fc nt f e e c s sgniia dif r n e
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应时 , 观察 组增 加瑞 芬 太尼 泵 入剂 量 O0  ̄ (g m J , . p /k ・ i ) 不超 2 1
过 01 .
( gmi) 对照 组给 予芬 太 尼 OO k・ n , .5mg辅 助镇 痛 , 芬
体重 4 — 5k , 性 3 0 8 g男 8例 , 性 2 女 2例 , S A A分级 为 I 一Ⅱ级 ,
t b ev t n go p a d r frn e go p t eo s rain go p u e e fna i a d mia oa a d t er frn e go p oO s rai ru o n eee c u , h b ev t u s d r mie tn l n d z lm r o r n h eee c ru
7 中国 当代 医 药 C NA MOD N ME CI 4 HI ER DI NE
21 0 1年 1 第 l 第 2 0月 8卷 8期
麻醉与镇痛
意识 清 醒 。 常处 于焦 虑 和恐 惧 不 安 的应 激状 态 。传 统 的 氟芬 合 剂辅 助 臂丛 神经 阻 滞 常使 大 多数 患 者 处 于浅 睡 眠状 态 , 会 出 现不 自主体 动 而影 响手 术 操作 闭 。而且 芬 太 尼反 复 多次 注 射 可产 生 蓄积 作用 , 其作 用 持续 时 间延 长 , 在用 药 后 3 4 h 可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临床研究 •81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王义琛1 蔡红刚2(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1)【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32例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并分组。
小剂量组用0.05 μg/(kg •min )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大剂量组用0.1 μg/(kg •min )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比较两组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
结果 大剂量组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P <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小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 <0.05,其中,小剂量组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2例恶心呕吐。
大剂量组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2例恶心呕吐。
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相近,P >0.05;干预后大剂量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优于小剂量组,P <0.05。
结论 0.1 μg/(kg •min )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0.05 μg/(kg •min ),可更好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关键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术;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7-0081-02为了探讨上肢骨折术有效的麻醉方法,本研究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32例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并分组,分析了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32例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并分组。
大剂量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1~68岁,平均(35.24±2.11)岁。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

药 常效果 不佳 , 有报 道小 剂 量 瑞 芬太 尼 术 中 持续 静 脉
泵 注用 于颈丛 麻醉 取得 良好 效果 。我们 将不 同剂量 瑞 芬 太尼持 续 静 脉 泵 注 联 合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用 于 上 肢 手 术, 探索其 最佳 麻醉 剂量 。
资 料 与 方 法
优: 安静 、 无痛; 良: 安静 、 仅 在 询 问 时诉 微 痛 或不 适 ;
师 对阻滞 效 果进 行评 级 ( I 级: 阻滞 完全 , 无痛, 肌 松 良
两组 患者 的性 别 、 年龄、 体重 、 手 术 时 间及 种类 等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阻滞 效 果 : I 级 A组 1 9例 , B组 1 8例 ; I I 级: A组 1 4例 , B组 1 6例 ; I I I 级: A组 2例 , B 组 1例 ; I V级 : A 组 0例 , B组 0例 , 两 组 差 异 无 统计
主 题 词 上 肢 骨 折 麻 醉 , 局 部 血 流 动 力 学 . @ 瑞 芬 太尼 【 中 图 分 类 号 】R 6 1 4 .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编 号1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3 ) 1 0 — 1 3 9 0 — 0 2
数 的影响 。 方法 : 随 机 将 择 期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下 行 上 肢 骨 折 切 开 内复 位 内 固 定 术 患 者 7 O例 分 为 两
组, A 组 为瑞 芬太尼 0 . 1 t L g / ( k g・ mi n ) 持 续静 脉 泵 注 , B组瑞 芬 太尼 0 . 0 5 u g / ( k g・r ai n ) 持 续静 脉 泵 注 。评 价麻 醉效果 , 并记 录入 室( T 。 ) 、 臂 丛 穿刺 前( T ) 、 切皮( T 。 ) 、 骨折复位 ( T 。 ) 、 手 术结 束( T ) 时的血流 动 力学参数 、 呼吸参 数 ( HR、 RR、 MAP 、 S p O 。 ) 及 B I S值 。结 果 : 与 A 组 比较 , B组 麻 醉效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舒芬太尼曲马多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舒芬太尼曲马多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舒芬太尼曲马多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68例随机均分M组(静注曲马多1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F组(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C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每组56例,术毕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舒芬太尼0.05 μg/(kg·h),观察三组患者给药后5 min(T0)、术毕(T1)、术后30 min(T2)、术后60 min(T3)、术后120 min(T4)、术后180 min(T5)、术后240 min(T6)各时段的SpO2、R、SBP、HR及VSA评分,记录寒战发生率及神经阻滞效果。
结果:M组各时段VSA评分及神经阻滞效果评级优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中,静脉复合舒芬太尼曲马多,能有效地阻止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的发生,从而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寒战反应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ufentanil complex Tramadol combin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for upper limb operation.Method:168 upper limb operation patients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M(Tramadol 1 mg/kg,Sufentanil 0.1 μg/kg),group F(Sufentanil 0.1 μg/kg),group C(saline 0.9% 2 ml),56 cases in each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Sufentanil[0.05 μg /(kg·h),PCIA] in end of the surgery.The SpO2,R,SBP,HR,VSA scores in nerve block of 5 min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T0),the end of operation(T1),30 min after operation(T2),60 min after operation(T3),120 min after operation(T4),180 min after operation(T5),240 min after operation(T6)and rate of shivering,effect of nerve block were observed.Result:VSA scores in different time and effect of nerve block in the group M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the group F(P<0.05).The incidence of shivering in the group 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F,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n the operation of upper limb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combined Sufentanil complex Tramado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hyperalgesia and allodynia,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eemptive analgesia,also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hivering response.[Key words]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Sufentanil;Tramadol;Upper limb operation上肢创伤是外科常见疾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属于清醒状态,应激水平增高,临床上选择一种能够缓解患者紧张及疼痛,增加患者满意及舒适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
臂丛阻滞麻醉复合舒芬太尼用药的安全剂量探讨

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包括教育领域。
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将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设备的普遍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的美术作品和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细节和技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视频教学、在线美术课程等,拓展他们的美术视野,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通过对多媒体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也将探讨在多媒体视角下的美术教学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美术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000字】1.2 研究意义美术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媒体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拓展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多媒体视角的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模式,分析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多媒体视角下美术教学特点、策略、案例分析、评价以及挑战与对策的研究,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对于推动美术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意义】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评价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肩关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全麻组单一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使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联合组拔管时间短于全麻组,瑞芬太尼用量小于全麻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手术操作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肩关节手术;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近年来,由于创伤性降低以及安全性的逐步提升,经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感也变得越来越轻,当前的一些骨科手术中,关节手术的推广和实践具有良好的宣传与应用。
在手术环节中,手术的部位以及手术的方式都存在单一性,这类手术将会导致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体内循環系统受到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另外对于麻醉的标准也变得更加精确。
全麻是当前手术中经常使用的麻醉手段,而伴随着对患者疼痛原理的探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肩关节手术中已逐渐广泛的应用。
由于需要更进一步的科学管理在肩关节手术中患者的麻醉工作,通过探析肩关节手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手术中的实际运用价值,收治肩关节手术患者100例。
将患者进行分组,利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插管的时间、麻醉药物剂量和恢复期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开展关节肩部手术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诊断为肩袖撕裂,ASAI~II级患者。
排除严重的心肺和脑综合征,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2]。
全麻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2岁,体质量(59.00±16.09)kg;手术时间85~120min。
联合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0岁;体质量(61.00±15.21)kg,手术时间70~100min。
罗派卡因、瑞芬太尼、654-2复合连续臂丛在断指再植与术后镇痛的应用

罗派卡因、瑞芬太尼、654-2复合连续臂丛在断指再植与术后镇痛的应用发表时间:2010-01-12T13:22:46.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徐继海1 黎智勇1 徐红艳2[导读] 观察罗派卡因、瑞芬太尼、654-2复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再植的血运情况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徐继海1 黎智勇1 徐红艳2(1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 518110)(2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人民医院手外科广东深圳 518110)【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037-02【摘要】目的观察罗派卡因、瑞芬太尼、654-2复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再植的血运情况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上肢前臂手术患者90例,采用20G号D-Y套管针行肌间沟或腋路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中3h后或术毕接自控镇痛泵,将病人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
A组为0.15%罗派卡因+瑞芬太尼0.05μg/kg+654-2每ml 0.2mg+0.9%生理盐水,配100ml镇痛泵。
B组为0. 225%罗派卡因+0.9%生理盐水配100ml镇痛泵,两组背景剂量4ml/h,自控药量每次4ml,锁定时间40分钟,观察术后血运及镇痛效果。
记录镇痛泵情况及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结果 A组在术后6h、12h、24h、36h、48h的患肢(指)的血运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
结论 A组明显优于B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确切的方法。
【关键词】罗派卡因瑞芬太尼 654-2 连续臂丛再植血运术后镇痛长效局麻药现已普遍用于术后镇痛,其加用阿片类药物对镇痛影响与作用,各文献报导与结论不一,本方法在研究观察其中加用瑞芬太尼复合654-2药物以增加镇痛基础,增加血运减少血管痉挛,双重增加罗派卡因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诊或择期的上肢前臂手术行连续臂丛神经阴滞术后镇痛病人90例,ASA Ⅰ至Ⅱ级病人,年龄15-65岁,男:35例,女:55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A组(罗派卡因+瑞芬太尼+654-2),B组(罗派卡因)。
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在患儿手术中的应用

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在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用于患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60 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A 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B 组),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C 组)。
于手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10 分钟(T3)、术毕(T4)记录BP、R、MAP、SpO2<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的发生率。
结果 T2 时B 组P、R、MAP 明显快于A、C组(P<0.05),A 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C 组(P<0.01),C 组麻醉及术中SpO2<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 组(P<0.01)。
结论:芬太尼丙泊酚复合臂丛用于患儿手术中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效果好,术者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芬太尼;丙泊酚;臂丛阻滞;患儿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92-01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快速上升已成为儿童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儿童因为监护不当或自身原因手外伤也越来越高发,常需清创、皮瓣移植、血管神经肌腱吻合、骨折内固定术,结合患儿不易合作的特点,单一臂丛无法满足手术需要,在臂丛操作前及术中常需辅助静脉麻醉药。
以往常辅用氯胺酮,但是氯胺酮静脉注射适量进入浅全麻后,遇有强刺激肌张力增强,会导致有意识的动作,并且BP、R、MAP 都升高,术后有精神症状。
为减少此类不良反应,必要时静脉注射少量短效巴比妥类药物或地西泮,但仍有较高的不良反应【1】。
为了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探讨,用芬太尼代替氯胺酮,丙泊酚代替短效巴比妥类药物或地西泮用于患儿手术。
芬太尼镇痛作用强,对呼吸抑制作用弱,在正常情况下缓慢静推复合丙泊酚,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使麻醉更平稳,更安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急诊患儿60 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12 岁,体重7-35kg。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上肢骨折术中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上肢骨折患者取样62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07月,抽签分组,皆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瑞芬太尼,两组瑞芬太尼给药剂量分别为0.1 μg/kg•min(n=33,实验组)和0.05 μg/kg•min(n=29,对照组),对比血氧饱和度、心率、脉压指标和麻醉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术中血氧饱和度(95.20±1.13)%,心率(80.82±2.43)次/分,脉压(88.80±3.57)mmHg,术后血氧饱和度(96.31±0.92)%,心率(80.82±2.43)次/分,脉压(88.80±3.57)mmHg,皆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75.86%高,P<0.05。
结论:在上肢骨折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0.1 μg/(kg•min)剂量瑞芬太尼可优化麻醉效果,更好的稳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脉压指标。
关键词:上肢骨折术;麻醉效果;用药方法上肢骨折的发生原因与跌伤、扭伤、车祸、高空坠落、暴力等因素有关,对其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属于应激源,对机体刺激较大[1],易引起感染、出血等情况,因此需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来提升手术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为此,本研究取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07月的62例上肢骨折患者,分析观察了手术治疗中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肢骨折患者取样62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07月,抽签分组,皆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瑞芬太尼,两组瑞芬太尼给药剂量分别为 0.1μg/kg•min(n=33,实验组)和0.05 μg/kg•min(n=29,对照组)。
实验组最高68岁,最低20岁,平均(39.27±5.18)岁,男女分布18:15,对照组最高68岁,最低21岁,平均(39.50±5.24)岁,男女分布16:13,P>0.05。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以联合常规剂量瑞芬太尼(0.05μ/kg)麻醉者为对照组(n=33),以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0.01μ/kg)麻醉者为观察组(n=32)。
比较患者麻醉指标、麻醉安全性及循环系统指标差异。
结果:(1)观察组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3.08±3.65)s、自主呼吸恢复(3.55±0.76)min、苏醒时间(4.54±1.19)min ,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2.7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术中切皮即刻HR为(78.25±4.13)次/min、MAP为(76.08±7.19)mmHg,手术结束前15min时HR为(76.72±4.31)次/min、MAP为(75.11±7.45)mmHg,术后5min时HR为(85.36±5.31)次/min、MAP为(79.15±8.08)mmHg,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可在减轻全身麻醉对循环系统抑制反应同时,使患者可在术后实现快速苏醒,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类型。
关键词:瑞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麻醉效果全身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现阶段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新型麻醉方案,可为手术实施提供良好稳定性及配合性基础,但不同剂量全身麻醉药物的应用,或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需合理选择麻醉方案[1]。
因此,为分析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特设本次麻醉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详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4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以联合常规剂量瑞芬太尼(0.05μ/kg)麻醉者为对照组(n=33),以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0.01μ/kg)麻醉者为观察组(n=32)。
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

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高航【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26【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剂量; 瑞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作者】高航【作者单位】沈阳市骨科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 1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 R683.41近年来,上肢骨折等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上肢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疼痛,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进而日常生活。
上肢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群体,具有较高的风险,并且由于骨折的原因,患者长期卧病在床,也增加了患上感染、褥疮等病症的风险。
关于上肢骨折的治疗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次研究随机抽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 0 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小组并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在本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过X线、CT等诊断符合《临床上肢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由于多种原因正在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疗者;②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等严重疾患的患者;③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④癌症晚期营养不良的患者;⑤年龄>80岁,全身状况差者;⑥高凝状态及有出血倾向患者;⑦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明显者;⑧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⑨近1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⑩家属不接受本研究方法者;⑾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中提出异议,拒绝该治疗方案者。
选取的患者均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数观察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2岁,平均(51.0±3.9)岁;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1~69岁,平均(52.3±4.3)岁。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上肢骨折术中运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同时联合运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上肢骨折术的患者,实验时段为2020.5—2022.9,共计纳入68例样本,随机做分组处理,组间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4例)联合施以0.1μg/(kg•min)瑞芬太尼麻醉,参照组(34例)联合施以0.05μg/(kg•min)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和比较组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97.06%)相比参照组(82.35%)要高(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与参照组(8.82%)相近(P>0.05)。
结论:在上肢骨折术中施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同时联合实施0.1μg/(kg•min)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更为理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术;瑞芬太尼上肢骨折是指患者肱骨近端、尺桡骨近端等部位骨组织的连接性因间接或直接暴力而发生断裂[1]。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上肢骨折时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恢复骨连接,但手术具有创伤性,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刺激,因此需要使用麻醉辅助手术治疗[2]。
既往临床上在进行上肢骨折术时常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显著效果,但容易发生不完全阻滞的情况,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有较大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在上肢骨折术中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同时采用静脉麻醉方式辅助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
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上肢骨折术中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基础上联合实施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上肢骨折术的患者,实验时段为2020.5—2022.9,共计纳入68例样本,随机做分组处理,观察组(34例)男55.88%(19/34),女44.12%(15/34),年龄阈值在21-67岁,均值(44.02±4.12)岁。
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中的应用
谭欣
【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4(0)3
【摘要】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小儿手部外伤及畸形矫正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氯胺酮麻醉组;Ⅱ组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Ⅲ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结果Ⅲ组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Ⅰ,Ⅱ组稳定;而且Ⅲ组患儿苏醒快且平稳,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更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总页数】2页(P344-345)
【作者】谭欣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1100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瑞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辅助作用 [J], 胡明灿;田节印;王许平
2.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J], 王遂之;蒋民霞;李莺英;刘贤琼
3.喉罩下七氟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J], 周绍文;焦向阳;薛璋明;贺显建;孟祥忠;曾甜
4.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J], 黄星星; 肖建平; 郭观华; 杨二秀
5.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切割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J], 田中根;杭博;王安奎;郭艳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上肢骨折手术患者50例(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2组,患者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0.05ug/kg/min剂量的瑞芬太尼,观察组给予0.1ug/kg/min剂量的瑞芬太尼,观察麻醉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指标情况好,麻醉效果好,P<0.05。
结论:给予上肢骨折手术患者0.1ug/kg/min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取较好的麻醉效果,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借鉴。
【关键词】瑞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骨折;麻醉效果上肢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临床较为常见。
疾病发生后会造成较大的疼痛感,对患者影响较大,该情况常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造成[1]。
临床常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必须通过合理的麻醉使其机体应激反应有效减轻,因此,需要对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引起重视[2]。
在上肢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较多,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其容易引发阻滞不全的情况,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与其他麻醉方式进行有效的配合[3]。
本研究选取我院上肢骨折手术患者50例,观察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上肢骨折手术患者50例(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2至67(45.82±3.92)岁,体重42至79(60.83±3.29)kg,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至68(45.40±3.25)岁,体重42至78(60.23±3.85)kg。
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0.05ug/kg/min剂量的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 规格1mg),静脉泵注,观察组给予0.1ug/kg/min剂量的瑞芬太尼,静脉泵注,之后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王遂之;蒋民霞;李莺英;刘贤琼【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1(18)28【摘要】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自主体动的发生率,记录术毕时嗜睡及顺行性遗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效果及顺行性遗忘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自主体动及术毕时嗜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及顺行性遗忘作用,并且减少了术中不自主体动及术毕时嗜睡的发生.【总页数】2页(P74-75)【作者】王遂之;蒋民霞;李莺英;刘贤琼【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吉安343000;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吉安343000;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吉安343000;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吉安3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微泵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J], 于明;赵泽宇2.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微泵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 黄永礼3.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微泵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J], 于明;赵泽宇4.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微泵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 陈晓明5.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J], 殷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3~12岁的上肢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基础麻醉后行臂丛神经阻滞。
观察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随后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泵注剂量。
对照组静注氯胺酮加强镇痛。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13.6±4.4)min明显比对照组(31.2±9.6)min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儿无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使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可缩短患儿苏醒时间,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小儿上肢骨折小儿天性好动、自我保护意识能力较差,易发生意外损伤,以上肢骨折多见。
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小儿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及术中安全、术后镇痛提出了更高要求。
小儿因心理不成熟,术中不能耐受任何不适,麻醉时难与同医护人员配合,使麻醉和手术操作产生一定困难。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0月骨科3~12岁的上肢骨折患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近2周内无寒战、发热、咳嗽、咳痰和咽喉肿痛等症。
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性,具有可比性。
手术前未使用镇痛药及镇静药。
1.2 方法入手术室前,东莨菪碱0.01mg/kg、咪达唑仑0.06mg/kg、氯胺酮1.5mg/kg,静脉注射。
入手术室后,面罩吸氧,流速3L/min,静脉通道按4-2-1公式计算补液。
入手术室后,按氯胺酮1-2mg/kg静脉注射,选择肌间沟入路,在神经刺激仪的诱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后注入1%利多卡因8mg/kg,手术开始后,观察组经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湖北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00410),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随后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泵注剂量,最大量不超过0.20μg/kg/min,对照组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静注氯胺酮1-5mg/kg,亦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泵注剂量,最大量不超过7mg/kg/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2页
页码范围:
1135-1136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小儿
学科分类:
R726[医药、卫生>儿科学>小儿外科学]
相关文章:
主题相关参考文献(4篇)耦合文献(81篇)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摘 要: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评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45例行上肢手术患儿氯胺酮基础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K组,n=15);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n=15);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BF组,n==15)。结果:BF组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G、BK组稳定(P〈0.05);术后BF组患儿苏醒最快且平稳,与G、BK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更快,家长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臂丛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评论推荐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徐纳新[1]咸云淑[1]肖军[1]孙孟彪[1]黄飞[1]徐强[编校][2]
[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518036 [2]不详,518036
《中国妇幼保健》
2006年第21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