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施用缩节胺是“株株着药”还是“全株着药”,这里面有说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施用缩节胺是“株株着药”还是“全株着药”,这里面有
说道
种植棉花的朋友都知道,棉花田间管理最繁杂又最关键的是进行植株的整枝,通过整枝调节植株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使有限的叶片光合作用生成的干物质,向棉花的花、蕾、铃运输,促进棉花纤维的形成和成熟。

传统的棉花整枝包括去叶枝、抹赘芽、打顶尖、打边心、除空枝、打老叶等等,用工多、耗时间,劳动强度大,管理不及时还是会耽误棉花的生长发育。

为了简化整枝,目前生产上采用了缩节胺调控棉株生长发育,我们称之为化控,简化了繁杂的整枝活计。

但是,生产中我们发现有些农民朋友对缩节胺喷施环节中是“株株着药”还是“全株着药”掌握不当,化控效果不好。

缩节胺是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洒到棉花上后,可以向上向下双向运输到棉株各个部位,但输出量较少,主要停留在接受药液的叶片上。

经试验和测试,棉叶对缩节安吸收快而运输慢,喷施3天后,棉叶可吸收70%,而只运输转移40%。

所以,喷施缩节胺后,叶片虽然能较快地吸收,但转移到棉株各个部位却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生产中使用缩节胺化控时分为主动化控和被动化控,主动化控株株着药即可,被动化控必须全株着药。

“株株着药”和“全株着药”虽只有一字之差,做法却不同,而且其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所谓主动化控是根据天气和棉株生长状况进行有计划地少量多次喷施缩节胺进行化控,每次喷药前,棉株并未表现出徒长或生育不协调状态。

对喷药的要求是将一定量的药液均匀地喷洒到每棵棉株上部,喷药时行进速度可快些,喷幅可宽些,因而加水可适当少些,做到株株着药即可,不需要整株喷淋,待棉株将缩节胺运转到各个部位后,仍能对各个部位发挥一定的控制作用,使整棵棉株协调生长,可使全田整齐,节约用工,并防止用药过量控制过头。

所谓被动化控,是等到棉株出现了徒长或生育不协调状况时(如植株过高,或叶片过大,或节间过长,或突然生长加快)才进行喷施缩节胺化控。

这时要求喷药后尽快对棉株各部位起到控制作用,不仅要求每亩一定的用药量,还要求较多的加水量,喷药时行进速度宜慢些,喷幅宜窄些,使棉株上下及四周都着药,也就是全株着药,将药液直接喷洒到需要控制的各个部位,以尽快起到控制作用。

如果仍只是株株着药,等待其运输转移,就不容易起到控制作用了。

在土质地力不匀或管理较差的棉田,棉株生育并不整齐,而且还有缺苗断垄,有的地头整地质量差,棉株生育迟缓。

所以对同一块棉田化控时也不能采取一种模式,而要因片、因垄制宜,甚至还要因棵制宜。

一般壮处、密处化控宜重些,弱处、稀处化控宜轻些。

考虑到化控作业效率较高,对药量掌握和技术要求又较严,所以要求单独作业,不要与防病治虫结合进行。

喷洒缩节胺后可以很快被棉株吸收,据实验,喷药后1小时吸收量达30%,6小时后可达44%,24小时为60%,以后3天中才吸收10%。

在喷药6小时以后降雨,基本可达到施药效果,不必补喷。

喷药后6小时内降雨,应根据降雨离喷药时间长短和雨量大小按正常量的1/3~1/2进行补喷。

喷施缩节胺时,对于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块棉田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和次数,以防产生药害。

配药时尽量使用中性水,避免使用盐碱水,降解药效。

如不小心用药过量产生药害,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缩节胺药效期一般20天左右,而且受水分影响较大,不会造成毁灭性药害。

不太严重的地块,浇一次水会很快缓解。

生长受抑制严重的地块,可喷洒赤霉素(920),能很快解除缩节胺的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