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XX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7 画 语文天地七(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7画语文天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 慈 毕 竟 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五、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七、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 莲 穷 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八、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九、梳理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花—-别样红
湖
莲
穷
荷
7 小黄莺唱歌
1.看拼音,写汉字.
lián huān yǒng gǎn zì jǐ měi tiān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来自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yí cì fēi cháng shǒu zhǎng xiǎng shēng
2.数笔画,写笔画。
(1)“自”共( )笔,第二笔是( )
(2)“每"共( )笔,第四笔是( )
(3)“响”共( )笔,第四笔是( )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安静地睡觉。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评选识字“小博士”.
5、选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出示课件生字,请生教大家认读.)
6、小老师教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再来学写几个字。
7、范写“雷"(出示课件),让生观察它的部首变化。(生:“雨”字头的竖变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在书中写“雷、需”两个字(生在书中写生字。)
2.(1)六 竖 (2)七 横折钩 (3)九 撇
3。(1)小花猫 (2)小鱼 (3)小鸟 (4)在看电视
4。喜欢。因为小黄莺不怯懦,不自卑.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观影激趣,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读读课文后面的小资料《我知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8、出示写得好的,学生评价。
三、学习课文
1、师:我们认了字,又写了“需、雷”,现在我来听听大家读课文读得怎样?(生齐读课文一遍.)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
3、找生读课文。(学生比赛读课文,请生评一评谁读得更好。)
生:覃丽娜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1:读课文时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她做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1.读、背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2.学写留言条。
教学重点:理解《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难点:学写留言条。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带有“火”字旁和“皿”字底的生字.
2。说句子:,心想,要是,那该多好啊!
二、讲授新课
(一)读、背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2、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播放课件,看画像听录音,学习朗读这首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③能顺利地朗读课文。
师:是的,实际上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成长,我们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好吗?
生:好。(放录音,生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愿我们也像雷锋叔叔那样,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伸出援助之手,好吗?
生:好。(师将板书连成一颗爱心,结束新课.)
3.读一读留言条。
4。认识留言条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5。仿写留言条。
6.展示优秀留言条。
(三)这节课大家收获了什么呢?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5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生2: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板书:雷锋、小溪、抱小孩)
师:你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
生2:我是从诗中第二节知道的。
师:请女同学齐读第二节,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生3:为什么要说迷路的孩子?
生4:因为孩子迷路了,正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时雷锋叔叔看见了,就主动的把他抱着送回家了。
师:他说得真好。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做过好事呢?
1.出示故事内容和挂图。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汇报读,全班评议.
4.介绍自己读懂的诗句,初步了解诗意.
4.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江南美景.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6.齐背古诗。
(二)学写留言条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讨论:丁丁下午放学后要去公园画画,该怎么告诉妈妈?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里游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中飞翔.
(4)我和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课文中的小黄莺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参考答案
1。联欢 勇敢 自己 每天 一次 非常 手掌 响声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四、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生5: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背大娘)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5:我是从第4节知道的。
师:请学生读读这一节,想一想,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6:为什么要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洒下了晶莹的汗滴呢?
生7:因为他背着年迈的大娘很累,很吃力,但是他不放弃,他愿意为别人献出爱心。
师:你真会动脑筋,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奉献爱心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齐读第五节,读后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解答的举手示意。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导入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六、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生8:最后一句“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9:小溪边迷路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他)她送回家了。
生10:小路边年迈的大娘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她背回家了
生11:我身边也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有一天,我和部鑫从科技楼的风雨操场走出来,看见一位小同学满脸都是血,他鼻子里边还在流血,部鑫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掏出卫生纸把小同学脸上的血擦干净,还给他鼻孔堵住。我觉得部鑫就是我身边的小雷锋。
(课件出示汉字:晓 慈 毕 竟 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五、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七、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 莲 穷 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八、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九、梳理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花—-别样红
湖
莲
穷
荷
7 小黄莺唱歌
1.看拼音,写汉字.
lián huān yǒng gǎn zì jǐ měi tiān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来自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yí cì fēi cháng shǒu zhǎng xiǎng shēng
2.数笔画,写笔画。
(1)“自”共( )笔,第二笔是( )
(2)“每"共( )笔,第四笔是( )
(3)“响”共( )笔,第四笔是( )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安静地睡觉。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评选识字“小博士”.
5、选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出示课件生字,请生教大家认读.)
6、小老师教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再来学写几个字。
7、范写“雷"(出示课件),让生观察它的部首变化。(生:“雨”字头的竖变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钩。)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在书中写“雷、需”两个字(生在书中写生字。)
2.(1)六 竖 (2)七 横折钩 (3)九 撇
3。(1)小花猫 (2)小鱼 (3)小鸟 (4)在看电视
4。喜欢。因为小黄莺不怯懦,不自卑.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一、观影激趣,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读读课文后面的小资料《我知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8、出示写得好的,学生评价。
三、学习课文
1、师:我们认了字,又写了“需、雷”,现在我来听听大家读课文读得怎样?(生齐读课文一遍.)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
3、找生读课文。(学生比赛读课文,请生评一评谁读得更好。)
生:覃丽娜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1:读课文时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她做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1.读、背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2.学写留言条。
教学重点:理解《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难点:学写留言条。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带有“火”字旁和“皿”字底的生字.
2。说句子:,心想,要是,那该多好啊!
二、讲授新课
(一)读、背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2、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播放课件,看画像听录音,学习朗读这首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③能顺利地朗读课文。
师:是的,实际上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成长,我们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好吗?
生:好。(放录音,生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愿我们也像雷锋叔叔那样,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伸出援助之手,好吗?
生:好。(师将板书连成一颗爱心,结束新课.)
3.读一读留言条。
4。认识留言条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5。仿写留言条。
6.展示优秀留言条。
(三)这节课大家收获了什么呢?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5古诗二首
妙析教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生2: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板书:雷锋、小溪、抱小孩)
师:你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
生2:我是从诗中第二节知道的。
师:请女同学齐读第二节,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生3:为什么要说迷路的孩子?
生4:因为孩子迷路了,正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时雷锋叔叔看见了,就主动的把他抱着送回家了。
师:他说得真好。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做过好事呢?
1.出示故事内容和挂图。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汇报读,全班评议.
4.介绍自己读懂的诗句,初步了解诗意.
4.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江南美景.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6.齐背古诗。
(二)学写留言条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讨论:丁丁下午放学后要去公园画画,该怎么告诉妈妈?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里游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中飞翔.
(4)我和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课文中的小黄莺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参考答案
1。联欢 勇敢 自己 每天 一次 非常 手掌 响声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四、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生5: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背大娘)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5:我是从第4节知道的。
师:请学生读读这一节,想一想,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6:为什么要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洒下了晶莹的汗滴呢?
生7:因为他背着年迈的大娘很累,很吃力,但是他不放弃,他愿意为别人献出爱心。
师:你真会动脑筋,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奉献爱心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齐读第五节,读后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解答的举手示意。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导入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六、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生8:最后一句“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9:小溪边迷路的孩子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他)她送回家了。
生10:小路边年迈的大娘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她背回家了
生11:我身边也有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有一天,我和部鑫从科技楼的风雨操场走出来,看见一位小同学满脸都是血,他鼻子里边还在流血,部鑫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掏出卫生纸把小同学脸上的血擦干净,还给他鼻孔堵住。我觉得部鑫就是我身边的小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