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2019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真挚情谊。
反复叙事、直接抒情是本课的最大特点。
【设计理念】
情感型课文的教学,将“读”进行到底,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通过补充资料、想象画面场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揣摩重点词句的涵义走近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生词,会写生字。
2.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揭题
1.播放《抗美援朝》记录片片段,简介战争背景。
师:66年前,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毛主席毅然出兵支援,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侵略者!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结
下了深厚的友谊。
打鬼子,重建家园,整整八年。
8年后,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回国,朝鲜人民满含热泪、举国相送,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年车站送别的一幕。
2.入题。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很大差距,开课引入视频,增强情感的力度和速度,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为下文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课伊始,情已浓。
】
二、初读,梳理
1.学词。
认读、理解词语:“阿妈妮、打糕、捣米谣、金达莱花”,“战役、硝烟、阻击战、噩耗”等。
2.写字。
①重点指导“噩耗”两个字的写法。
②在具体情境中运用:
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回来准备救小孙孙的时候,却听到了的噩耗。
大嫂被炮弹击中倒在了血泊里,等她醒来时,却听到了的噩耗。
3.初步认识反复叙事的写作方法。
师:速读课文,用表格形式汇报课文大意,
4.感受课文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师:通过表格汇报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篇课文除了写三位亲人的故事外,还剩下这样一些文字,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②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③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④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⑤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⑥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小结:就像面对面说话一样,显得特别的真实和诚恳,读着读着,仿佛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就站在你的面前。
质疑:像这样直接抒情的语句,我们该怎么去朗读呢?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初读采取速读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文本大致内容,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
三、品读,对话
导读:有人说,这样的文字是在情感的海洋浸泡过的,字字含情!接下来我们就边读故事边体会感情。
1.紧扣情谊,走近人物。
范读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②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 品词析句,体会深情: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从哪些事可以看出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画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预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