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TSI青海大通计算机组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TSI青海大通计算机组课程总结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刘雪君
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周会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少军【统计信息】
共计10 天时间,为当地老师开设了14 门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理论及应用的五个方向:常用办公软件office应用、Internet相关知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知识和图片等多媒体处理软件的使用。

其中,办公软件office系列课程包括Word2003字处理软件使用方法的提高、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学习与提高、PowerPoint的制作技巧和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 2003的认识与应用;Internet应用除了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还对网页制作进行了学习,另外开设专题《Google、Baidu高级搜索技巧》介绍Google、Baidu搜索引擎使用的高级技巧,帮助老师学会如何有效地查找所需资料;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课程在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如何选购一台计算机与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操作系统知识涉及Window XP认识与提高、计算机安全、常用软件介绍等内容;图片等多媒体处理软件的使用系列课程重点对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视频处理软件——会声会影进行了较为详尽细致的学习与操作。

【实施办法】
每门课程根据难易程度及所需练习时间设置为一到六课时不等。

每门课程设2名志愿者任教,1名主讲,1名助教(视具体情况增加),助教配合主讲现场答疑、个别辅导。

培训时间为每天上午8:00—12:00,一天4节课,每节课50分钟。

【授课情况及经验问题总结】
备课
前期准备比较充分。

考虑到大通当地的经济比较发达,老师们对电脑接触比较多,并结合去年大通点志愿者的经验,我们有针对性地加深课程的难度,扩充了课程内容,比如office 办公软件侧重使用技巧的能力提升,引入数据库知识的基础介绍与应用,加大PS、Flash、会声会影等课程的课时以备深入讲解。

当然,前期工作再充分,都避不及到学校后各种情况的调整改动。

所以前期工作的开展只是为志愿者心理上有个充分准备,在设置课程内容的广度及难度时尽量拓宽挖深,在安排课表时对每位志愿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这样到时候才好根据现实情况有弹性地调整。

【问题1】前期调研质量不高。

对当地老师所做的问卷调查一是数量不多,难以反映老师的普遍需求;二是水分较大,不足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老师的真实水平,对志愿者的前期准备工作造成一定的误导,所以应考虑今后是否有必要继续以这种问卷形式作前期调研。

可以考虑通过网络与老师作直接沟通,或将此步工作放到志愿者到达当地学校后当面开展。

另外,除了对老师的水平及需求作了解外,也要了解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机房个数是否允许同时开设两门课程,防止前期不必要的准备工作。

【问题2】往年资料可读性差。

往年课程资料实在是很多。

TSI开展了若干年,积累了大量的课件,而且一年比一年丰富,没有人很好地分类整理过是一种遗憾,北京TECC的同志们整理了一个长达几百页的PDF,不过可读性比较差。

所以志愿者个人更愿意参考使用自己在大学上课时老师用过的课件,课程的内容当时听过一遍,课件当时看过一遍,课程的例子当时实际操作过一遍,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仍然是有一些印象的,这也使得自己在授课时更方便一些。

但是这样历届的授课经验得不到传授,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于当
地老师来讲,某些内容的重复性授课意义不大。

【问题3】准备工作进度受阻。

虽然这次心理上准备比较充分,但是由于多数志愿者习惯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所以课件都没有充分准备好,导致我们到了当地还得熬夜备课,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课程小组长须制定严格的计划跟踪进度并给予实施。

破冰
到达学校正式开课之前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出发之前最好将备好的课程大纲打印出来,方便老师对课程设置的阅读理解。

在与老师讲明已准备内容之后,让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对涉及的内容及其难度、上课时间、教学方法上作充分的沟通。

【问题1】注重交流方式。

交流时首先要注意询问的方式和语气,以引导老师清楚地表述自己的需求,这样也方便志愿者根据老师的基础对课程进行修改。

问题越具体越好,比如有些基础知识,老师们可能会一点,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自己哪些不会,让我们以为大家都会,其实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当部分老师不会,这些方面就需要在修改课件时注意到。

其次要照顾个别老师的面子问题。

有些老师不愿当众讲出大家都会自己不会的东西,或者当众表达自己的特别要求。

所以除了在课堂上问大家的情况之外,还要私下跟个别老师聊一聊,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课程期待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做一些修改。

【问题2】灵活安排时间。

在保证授课数量与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作息情况以及老师的特别要求,灵活安排上课时间。

我们原本打算上午下午各上两个小时,但是很多老师觉得不能保证一整天有时间,而且下午比较困乏,于是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统一调到上午4个小时,这样老师们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

【问题3】培训纪律有待加强。

上课纪律要跟老师提前申明清楚。

如果想把此次培训作为一个很正式的项目,该严肃的时候就要严肃。

授课
老师们学习计算机具有很明显的目的性,他们需要用到的知识比如OFFICE,计算机安全等等,会比较感兴趣,能够认真听讲,但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或者不实用的,如数据库,编程等等则基本不过问。

考虑到老师们的这种诉求,我们应该对实用的知识多讲一些,讲透彻一些,不实用的能不讲就不讲。

志愿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内容,掌控课堂气氛。

【问题 1】授课深度。

时间有限,有些课程讲得不够细致,有些练习不够充分。

比如老师比较感兴趣的PS、Flash等课程,涉及知识点庞杂,即便此次课表已经安排了最多的课时,课堂上也只能挑其精华,结合比较基础的知识讲授,无法全面深入。

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PT、Access)的掌握则更多地靠实践经验,所涉及的知识点课堂上也只能点到为止。

【问题2】考虑英语组老师情况。

根据去年的反馈,英语组老师希望与计算机组老师交流,于是考虑将部分计算机课程做成英语组的选修课,鼓励英语老师去上。

特别是Office
应用这样的基础课程,计算机老师觉得很简单,而英语老师很需要。

但现实情况是并没有得到多数英语老师的响应,来上计算机课程的英语老师也将兴趣放在诸如PS上。

今后是否可以考虑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对象将英语老师也包含进来。

【问题3】上课人数。

本来基数就不大,上课人数一天比一天少,最后稳定在8人左右。

人数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授课的志愿者在指导时可以更细致,可以手把手地教每个人操作,另一个好处就是剩下来的老师都是比较积极热情的,确实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上课的,上课时也特别认真,可以保证课堂的质量。

当然,授课的人总会期望听课的学生多一些。

所以个人感觉上课纪律问题要事先申明清楚,是比较正规要求所有老师每课必到,还是让老师有选择性地选修课程,该严肃还是顺其自然,这些问题最好事先跟学校沟通好,以避免志愿者与培训老师的尴尬。

【问题4】课堂互动。

志愿者在授课时对此点体会尤为深刻。

视授课内容而定,一般讲
软件操作可以给老师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可以单独指导每一个老师,课堂气氛会很好,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但是当讲一些比如硬件和互联网的理论时就很催眠,还是切实从老师的角度考虑,分析他们的需求,枯燥而不实用的理论应该尽量少讲。

【问题5】培训质量。

十几天的培训,三十四个课时,讲授的知识点很容易边学边忘,因为练得少,学得也不扎实。

时间所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本来计划学校机房课后定时开放,方便老师随时上机练习,志愿者也方便个别指导,但老师积极性不高。

所以我们采取课堂上有选择性的少量练习,课后上传课件到网上QQ群的办法,供老师们自由下载,自行参
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