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英教授自拟保胎饮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专家经验·
张良英教授自拟保胎饮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姜丽娟1,卜德艳1,赵文方2,指 导:张良英
(1.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00;2.云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关键词:张良英;保胎饮;习惯性流产;妊娠;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001-03
张良英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和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从事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临证经验丰富,擅长诊治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流产与保胎”方面,颇有建树,笔者有幸成为张良英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侍诊老师左右多年,深受老师的言传身教,现将运用老师自拟保胎饮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8例均为张良英教授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馆带徒期间接诊患者,经尿妊娠试验及B超检查确诊为妊娠,且胎儿发育正常。

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

治疗组年龄22~37岁,平均28岁;自然流产连续5次,第6次妊娠18例;连续流产4次,第5次妊娠30例;连续流产3次,第4次妊娠14例;连续流产2次,第3次妊娠6例;伴有阴道出血48例,占总数的70.1%,孕龄38d~15周;有不良妊娠史(人流、药流、死胎、葡萄胎、宫外孕)48例。

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29岁;自然流产连续5次,第6次妊娠14例;连续流产4次,第5次妊娠28例;连续流产3次,第4次妊娠12例;连续流产2次,第3次妊娠6例;伴有阴道出血40例,占总数的66.7%,孕龄40d~16周,有不良妊娠史(人流、药流、死胎、葡萄胎、宫外孕)45例。

2组妇科检查排除遗传性疾病、自身病理疾患及解剖因素如息肉出血、阴道纵隔、横隔、双子宫、双阴道以及宫外孕、葡萄胎、子宫肌瘤等病理因素。

年龄、既往孕产病史、流产次数、流产发生时间、出血时间、出血次数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胎漏、胎动不安的诊断标准拟订:(1)妊娠28周以内,阴道少量下血,或腰酸,腹部胀坠作痛;(2)妊娠试验阳性,B超探查胎动、胎心搏动正常,并与停经月份相符;(3)或屡孕屡堕,男方检查正常。

2 治疗方法
2组病例均卧床休息,增强营养,禁止性生活,补充维生素E;严禁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

2.1 对照组 孕6周开始给予黄体酮治疗,黄体酮胶囊100mg,早晚各口服100mg,连续治疗6周。

2.2 治疗组 采用张良英教授自拟保胎饮治疗,组成:菟丝子20g,熟地20g,桑寄生15g,川断15g,阿胶15g(烊化),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杜仲15g,黄芪20g,海螵蛸20g,淮山药15g,制何首乌15g,山茱萸15g,当归10g,砂仁6g,甘草6g。

虚热扰胎加黄芩、黄柏、栀子等;出血量多加用生地榆、旱莲草等;胃脘不适予苏梗、陈皮、砂仁、法半夏、公丁香、豆蔻、陈皮、姜竹茹、生姜等;眠差加炒枣仁、远志、知母等;大便不畅用火麻仁、炒决明子、肉苁蓉、生首乌等。

上药浓煎400mL,口服,100mL/次,每日2次;每周3剂。

服药开始时间及疗程同对照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1)主要观察有无阴道出血、有无腰膝酸软以及面色、舌脉的变化;血β-HCG定量测定值;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

就诊第1d和治疗每周抽取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

2011年第32卷第11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定血HCG和孕酮,观察2组保胎有效者治疗前后HCg,LH动态变化值;(2)B超检查:可根据B超观测子宫大小,妊娠囊的发育与孕周是否相符。

3.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均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腰腹疼痛消失或者改善,停药后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观察时间应超过原妊娠最长时间3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流产或经检查胎儿死亡于宫内。

4.2 治疗结果
4.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8例,临床痊愈62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91.2%。

对照组60例,临床痊愈43例,无效17例,治愈率为71.7%。

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4.2.2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流血、腰痛、腹痛、下腹坠胀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组别n阴道流血腰痛腹痛下腹坠胀
治疗组68 5.31±1.28* 7.52±1.78* 6.17±1.63* 4.77±1.09*对照组60 7.62±2.15 9.45±2.27 8.27±2.04 6.22±1.7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引起滑胎的病因目前包括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免疫五大因素,累及1%~2%的生殖育龄妇女,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流产原因不明。

研究表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大部分与免疫学异常有关,如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均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张教授主张滑胎再妊娠后无论有无流产症状,及早安胎,防患于未然,不仅能防止流产的再次发生,而且可以提高保胎成功率。

张教授据中医“肾主生殖”及妇女以血为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观点,认为影响妇女经带胎产生理病理的有脾肾、冲任二脉;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肾气亏虚,冲任不足,系胎无力,不能养胎。

冲为血海,而血的来源与生成依赖脾胃的生化,肾的闭藏和脾的统摄,如脾胃不能生化,则精血无源。

脾不统血,肾失闭藏,则经血外溢而失控。

”任主胞胎,胞脉系于肾,肾为孕育之根,其所以能孕育和系胎又依赖于肾气的盛衰。

而气血,津液阴精均源于脾胃之生化,故脾为孕育之源。

所以冲任二脉正常作用的发挥必须接受来自脏腑气血的滋养,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环,与足少阴、足太阴等的经脉相通,故冲任二脉的生理功能可以说是脏腑,特别是脾肾功能的体现。

脾肾任何一脏发生的病变都会直接影响冲任二脉的病理变化。

故治疗上常常提到的调补冲任、安冲、固冲等,也是通过治疗脾、肾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故凡冲任之为病,均与脾、肾有关。

滑胎的发生首责于冲任失养。

“冲为血海”,妇女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胎胞以血为养,冲任脉为妇女妊娠之本,起子胞中,总督一身精、血、津、液,孕育胎儿。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冲任之本在肾,胞络系于肾”肾气盛实,则任通冲盛,胎自安固。

故《景岳全书》曰:“凡妊娠之数见堕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冲任之本在肾,胞络系于肾,肾气盛实,则任通冲盛,胎自安固。

若肾阴虚则精血不足,冲任失养;肾阳虚则胞宫失于温煦;肾气虚则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屡孕屡坠。

本病原因复杂,涉及男女双方诸多方面,但最常见原因是体质虚弱以致胎不成实,其基本病机为肾虚受胎不实,冲任不固;或气血亏损,源流不继而致滑坠。

其中尤以肾虚为主。

正如《景岳全书》言:“阳邪之至,吾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
2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32卷第11期
即治疗之要着。

”祖国医学中肾的功能包含了现代医学的生殖、内分泌、免疫、神经等多系统的功能活动,肾虚必然使多系统的功能失常,引起滑胎的发生。

因脾肾两虚为本,治疗应重在补脾益肾,但受孕之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致使孕妇机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同时随着胎儿渐大,往往影响机体气机之升降。

故在用药时,除了补肾培土的同时,还应佐以清热、理气而安胎。

保胎饮中菟丝子、黄芪、白术、茯苓、熟地同为君药,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桑寄生、续断、杜仲、山茱萸、女贞子、党参、淮山药同为臣药,桑寄生、续断助菟丝子补肾固肾,山茱萸、女贞子滋肾养阴,党参、淮山药健脾益气,在调补肾中阴阳时因加参芪则可调补肾气,用山茱萸、女贞子体现补阳不忘阴,滋阴不忘阳;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海螵蛸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药味不多,但配伍精当合理,是张良英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经验的结晶,也是中药保胎的一个较好方剂。

方中以寿胎丸和四君子汤为基础,寿胎丸出自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味虽简、配伍严谨,主治肾虚之滑胎。

四君子汤补脾为主,保胎饮中菟丝子乃大菟丝子成熟的种子,补肝肾、益精、壮筋,味甘性平,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善补而不峻,菟丝子性柔润而不燥,双补阴阳,长于补肾安胎;益阴而固阳。

张锡纯曰:“菟丝子大能补肾肾旺能荫胎”。

又曰:“愚于千百味药中得最善治流产之药,乃大菟丝子是也”;川续断,补肝肾,调冲任,止血安胎,《本草汇言》善谓之“所损之胎孕非此不安”。

桑寄生《本草纲目》载“……坚发齿,长须眉,安胎……助筋骨,益血脉,主怀妊娠血不止,令胎牢固”。

《神农本草》也载其能安胎,可知桑寄生强筋骨,能养血,大能使胎气强壮,桑寄生根不着土,寄生于桑树上,最善吸收桑树的养料以濡其身,亦犹胎之寄母胞中,血气相同,气类相感,故能使胎强壮。

桑寄生性平和,不温不燥,为补肾、养血、安胎之要药,与杜仲共起益肾固本,调补冲任之责;杜仲、黄芪,益元气,壮脾胃,培中举陷,与白术、熟地黄、黄芩、陈皮合用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固冲任而胎安。

另加黄芩,清热燥湿,凉血安胎,与白术相须而用,起到清热养血安胎之功,对于肾虚伴见热象者尤为适用,此即朱丹溪之“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香附、紫苏梗疏肝理气,行气宽中,顺气安胎,同时可防补益药滞腻之弊。

阿胶系驴皮所熬,最善补肝肾、滋真阴、养营血。

张锡纯曰:“以其迟能挽流产之类,故也是安胎不可少之品。

”人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可补肾又可健脾,以后天养先天,气以载胎,血以养胎,先后天同补,加强安胎之功。

张教授对于再孕后有阴道异常出血,若胎元异常,胎殒难留,或胎死不下者,则安之无益,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主张下胎以益母体。

下胎可根据患者妊娠时间的长短及孕妇体质的强弱,或采用中药活血逐瘀去胎,或采用刮宫术去胎、引产术去胎等。

中药去胎以生化汤为主加减应用,常用药物为:当归15g,川芎l0g,桃仁12g,炮姜8g,枳壳10g,益母草12g,党参15g,红花8g,台乌10g,甘草5g等。

若阴道少量流血时间较长,下腹部疼痛明显者,加生蒲黄10g,川楝子12g,丹皮10g,延胡索10g;若神疲乏力明显者,加制黄芪30g,白术12g,淮山药15g;腰痛明显者加川断15g,补骨脂10g。

张良英教授指出若要采用中药下胎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应向患者交待清楚病情,若阴道流血量多者,需立即到医院处理;②必须是停经时间在50d以内者;③患者的体质较好;④妇科检查及血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

对于外伤直损冲任,内扰胎元,致胎气不安者,张良英教授常在保胎方的基础上加炒蒲黄10g治疗。

保胎用炒蒲黄乃张良英教授独到之处,经过30余年的实践,认为由于瘀血而致的阴道少量下血,腰酸腹痛之胎动不安,尤其经B超证实宫腔内有积血者,用之不但无害,相反还可起到化瘀止血安胎的作用,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收稿日期:2011-08-02)

2011年第32卷第11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