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比较优势理论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利用的资本总量和可利用的劳动总量之比
• (K/L)1<(K/L)2 表明国家1为劳动丰裕国,国家2为资本丰裕国
• 要素的价格之比
• 前提条件是要素的需求相同
• (w/r)1<(w/r)2表明国家1为劳动丰裕国,国家2为资本丰裕国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最优要素组合时的 资本投入量和劳动 投入量之比
(100,50) 多(15,18)
绝对优势的评价
•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 • 否定重商主义的观点,提出一国财富的新标准 •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未解释在产品生产中都居于有利或不利地位国家是否可以参与国
际贸易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
• Ricardian Model •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有利地位的优势不同,不利地位的劣势不同 • 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将其出口,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 双方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按可利用的资源的越多,生产与提供 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与劳务就越多为标准
• 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有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 • 专业化生产绝对优势产品,交换绝对劣势产品 • 双方获得利益,世界也有好处
假设条件
•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单一要素 • 要素同质同酬 • 每单位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量不变(即产品边际成本不变,机
B
LD LC LB
A X
1 1
LA
L
要素禀赋论内容和推论
定理内容
• 即使技术水平相同,要素的禀赋的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 • 一国将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分析过程: 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供给不同→要素价格不同→
产品成本不同→产品价格不同→贸易产生
H-O定理的图形分析
机会成本递增
会成本不变)
• 完全竞争市场
绝对优势的分析
单位时间所 小麦
生产的产品 数量
(蒲士耳)
A国
100
布 (码)
40
绝对优势的 产品
小麦
B国
25
50
布
7
贸易前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单位时间生产 100
40
25
50
国内价格
0.4
2.5
2
0.5
均衡生产
70
12
15
20
均衡消费
70
12
15
20
世界生产
Hale Waihona Puke 完全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 60
贸易可能的价格范围
小 麦 (1.25, 3) 贸易价和数量
布(0.33, 0.8)
均衡消费
45
0
0
60
15:30
30
15
30
多消费 世界生产 世界消费
5
5
5
0
(60,60) 多(10,5)
(60,60) 多(10,5)
三、图形说明
Y
国家1
PW
贸易 C1 利益
A1
贸易三角形
A国
60
布 (码)
75
比较优势的 产品
小麦
B国
20
60
布
贸易前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单位时间生产 60
75
20
60
国内价格 1.25 0.8
3
0.33
均衡生产
40
25
10
30
均衡消费
40
25
10
30
世界生产
(50, 55)
世界消费
(50, 55)
15
贸易后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国际贸易理论
知识点
• 重商主义和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 • 要素禀赋论内容和推论 • 里昂剔夫之谜 • 标准贸易模型 • 贸易利益的分解 • 贸易利益的分配
•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荷兰病 • 不幸增长
重商主义和绝对优势理论
Y
B2
国家2
贸易三角形
D2
C2 贸易利益
A2 PW
B1
D1
X
X
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论
•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定理 • 1919年,赫克歇尔在纪念经济学家戴维的文集中发表了题为《对
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 本论点 • 俄林继承其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 际贸易》一书,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创立了要 素禀赋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 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 劳动价值论(规模报酬不变) • 完全竞争市场 • 自由贸易政策 •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 • 要素要被充分利用 • 无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比较优势的分析
单位时间所 小麦
生产的产品 数量
(蒲士耳)
出口部门 X扩张
进口部门 Y萎缩
LX的需求↑↑ KX的需求↑
最优要素组合的点 位于原点发出的一 条射线上,其斜率 代表该产品的要素 密集度
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K
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KY
KX
Y
X
LY
LX
L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 同质产品在要素丰 裕度不同的国家其 要素的密集度不同。
K
2
2
KD
D
KC
KB
C
KA
Y(K) P2
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贸易后的福利与贸 易前相比增家,但 是各国从贸易中得 到的利益不一定相 同
B2
A2 C1(C2)
PPF1(L) A1
U
U2
U1
B1
P1
PPF2(K)
PW
X(L)
26
推论
• 要素均等化定理
• 也称为H-O-S定理 • 国际贸易会导致同质要素相对和绝对报酬相等。
国1(L)
重商主义
• 1500-1750年欧洲经济思想的集合 •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所拥有的贵金属上 • 世界资源的静态观,零和博弈 • 经济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制造业、农业部门(本国腹地)和外国
殖民地(外国腹地) • 强调有必要使得一国的出口超过进口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国富论》Adam Smith
假设条件
• 222模型,两国家,两产品,两要素 • 产品生产函数相同,技术水平一样,规模报酬不变 • 偏好相同 • 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完全竞争,无任何贸易障碍,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 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流动 • 资源被充分利用等等
国家的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85, 32)
世界消费
(85, 32)
贸易后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完全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生产 100
0
0
50
贸易可能的价格范围
小麦(0.4, 2) 贸易价和数量
布(0.5, 2.5)
均衡消费
80
20:20
20
20
30
多消费 世界生产 世界消费
10
8
5
10
(100,50) 多(15,18)
• (K/L)1<(K/L)2 表明国家1为劳动丰裕国,国家2为资本丰裕国
• 要素的价格之比
• 前提条件是要素的需求相同
• (w/r)1<(w/r)2表明国家1为劳动丰裕国,国家2为资本丰裕国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最优要素组合时的 资本投入量和劳动 投入量之比
(100,50) 多(15,18)
绝对优势的评价
•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 • 否定重商主义的观点,提出一国财富的新标准 •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未解释在产品生产中都居于有利或不利地位国家是否可以参与国
际贸易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
• Ricardian Model •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有利地位的优势不同,不利地位的劣势不同 • 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将其出口,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 双方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按可利用的资源的越多,生产与提供 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与劳务就越多为标准
• 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有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 • 专业化生产绝对优势产品,交换绝对劣势产品 • 双方获得利益,世界也有好处
假设条件
•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单一要素 • 要素同质同酬 • 每单位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量不变(即产品边际成本不变,机
B
LD LC LB
A X
1 1
LA
L
要素禀赋论内容和推论
定理内容
• 即使技术水平相同,要素的禀赋的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 • 一国将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分析过程: 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供给不同→要素价格不同→
产品成本不同→产品价格不同→贸易产生
H-O定理的图形分析
机会成本递增
会成本不变)
• 完全竞争市场
绝对优势的分析
单位时间所 小麦
生产的产品 数量
(蒲士耳)
A国
100
布 (码)
40
绝对优势的 产品
小麦
B国
25
50
布
7
贸易前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单位时间生产 100
40
25
50
国内价格
0.4
2.5
2
0.5
均衡生产
70
12
15
20
均衡消费
70
12
15
20
世界生产
Hale Waihona Puke 完全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 60
贸易可能的价格范围
小 麦 (1.25, 3) 贸易价和数量
布(0.33, 0.8)
均衡消费
45
0
0
60
15:30
30
15
30
多消费 世界生产 世界消费
5
5
5
0
(60,60) 多(10,5)
(60,60) 多(10,5)
三、图形说明
Y
国家1
PW
贸易 C1 利益
A1
贸易三角形
A国
60
布 (码)
75
比较优势的 产品
小麦
B国
20
60
布
贸易前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单位时间生产 60
75
20
60
国内价格 1.25 0.8
3
0.33
均衡生产
40
25
10
30
均衡消费
40
25
10
30
世界生产
(50, 55)
世界消费
(50, 55)
15
贸易后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国际贸易理论
知识点
• 重商主义和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 • 要素禀赋论内容和推论 • 里昂剔夫之谜 • 标准贸易模型 • 贸易利益的分解 • 贸易利益的分配
•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荷兰病 • 不幸增长
重商主义和绝对优势理论
Y
B2
国家2
贸易三角形
D2
C2 贸易利益
A2 PW
B1
D1
X
X
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论
•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定理 • 1919年,赫克歇尔在纪念经济学家戴维的文集中发表了题为《对
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 本论点 • 俄林继承其师赫克歇尔的论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和国 际贸易》一书,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创立了要 素禀赋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 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 劳动价值论(规模报酬不变) • 完全竞争市场 • 自由贸易政策 • 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不能流动 • 要素要被充分利用 • 无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
比较优势的分析
单位时间所 小麦
生产的产品 数量
(蒲士耳)
出口部门 X扩张
进口部门 Y萎缩
LX的需求↑↑ KX的需求↑
最优要素组合的点 位于原点发出的一 条射线上,其斜率 代表该产品的要素 密集度
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K
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KY
KX
Y
X
LY
LX
L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 同质产品在要素丰 裕度不同的国家其 要素的密集度不同。
K
2
2
KD
D
KC
KB
C
KA
Y(K) P2
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贸易后的福利与贸 易前相比增家,但 是各国从贸易中得 到的利益不一定相 同
B2
A2 C1(C2)
PPF1(L) A1
U
U2
U1
B1
P1
PPF2(K)
PW
X(L)
26
推论
• 要素均等化定理
• 也称为H-O-S定理 • 国际贸易会导致同质要素相对和绝对报酬相等。
国1(L)
重商主义
• 1500-1750年欧洲经济思想的集合 • 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所拥有的贵金属上 • 世界资源的静态观,零和博弈 • 经济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制造业、农业部门(本国腹地)和外国
殖民地(外国腹地) • 强调有必要使得一国的出口超过进口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国富论》Adam Smith
假设条件
• 222模型,两国家,两产品,两要素 • 产品生产函数相同,技术水平一样,规模报酬不变 • 偏好相同 • 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完全竞争,无任何贸易障碍,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 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流动 • 资源被充分利用等等
国家的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85, 32)
世界消费
(85, 32)
贸易后各国的情况
A国
B国
小麦 布
小麦 布
完全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生产 100
0
0
50
贸易可能的价格范围
小麦(0.4, 2) 贸易价和数量
布(0.5, 2.5)
均衡消费
80
20:20
20
20
30
多消费 世界生产 世界消费
10
8
5
10
(100,50) 多(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