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施工企业的盈余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公路施工企业的盈余管理
文章在盈余管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盈余管理所采用的手段,并分析了盈余管理同利润操作的不同,最后提出盈余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标签公路施工;盈余管理;利益操作
盈余管理是我国会计界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一般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在一定时期内调节企业利润,失效效益的最大化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的主体是生产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而言,要收取一定的税收,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产生避税的念头,企业的生产管理者设法对利润进行调整。
盈余管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中,盈余管理广泛被利用,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目的是为了保护股东利益和公司经理层自身利益。
1 盈余管理的特征分析
1.1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面。
无论是企业的董事、还是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总经理,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掌握着和披露者,他们必须家中对国家会计政策的解读,并选择会计的政策和方法,可以根据工程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方法对会计进行评估,也有必要对交易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安排。
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或者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盈余管理成为了可能,也成为一些上层管理者获取利益的手段。
1.2 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
企业的管理层可以说是有意图的行为,有选择性的、有目的性并且有意识的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者有针对性的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对交易进行安排。
1.3 盈余管理是以获得利益为根本。
企业管理当局之所以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目的就在于获得更多的切身利益。
尽管管理的结果会让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误解,但是其根源还是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
2 盈余管理采用的手段
2.1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判断。
在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不同的选择和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去影响或改变财务报告。
首先,对一个企业而言,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短时间内地位是很难改变的,这就比如会滋生了更多的待摊、预提项目和应计项目,这就给管理者提供了机会,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提高利润或者用相反的方法来调低利润。
其次,管理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及很多难以预测的经济事务中也要做出估算和判断。
比如他们要考虑到资产的损耗,考虑职工的养老、退休金、工伤、意外、坏账损失等情况,如果有
出现同个类别的经济业务来往,也必须在工人的会计方法中选择一种来处理,只要选择的方法不同,其会计的盈余也是不同的。
2.2 生产经营及关联交易的调节。
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的经济经营活动中也有一定的掌控权,可以对活动适时的进行调整,目的也是为了充分的考虑盈余结果。
管理当局会及时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关的交易进行调整,比如说存货水平及其采购和发出的时间安排,应收账款的管理,固定资产的购入等,这些调整都会对会计收益产生影响,这样就可以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手段。
3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作的对比
盈余管理是指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目的是朝向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它是以合法为前提的。
而利润操纵却是以不合法为前提的,是指通过使用违规违法的手段对账目进行造假,人为因素的去控制利润的增加或者降低。
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有以下不同:
3.1 法律法规的认可与否。
盈余管理要想产生,前提条件就是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会计政策。
不管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都会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操作的规范上也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于企业而言,就有权利对会计进行处理,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将合法的手段变成盈利的可能。
而利润操纵却带有一些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而且也是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来实现企业的盈余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3.2 运用的手段不同。
二者在运用的手段上不同,盈余管理运用的手段都是在会计法律和准则规范的范围内的,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
而利润操纵恰恰相反,采用不合法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掩饰或者粉饰。
它的有些手段看过去好像呵护会计的准则和要求,实际上已经超过界限的度,成为不合法的行为。
比如说在营业收入方面,提前确认营业收入,但是在确认本期费用的时候又进行推迟,在年终做一些虚假的销售,利用销货退回的会计来处理,做企业亏损的账目等等。
3.3 行为的动机不同。
二者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都会使得企业的会计报表出现一定的偏差,真实性和可靠性也遭受损害,在行为动机上却明显不同。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合法的利润调整,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望通过对企业的管理使得企業朝着能盈利的方向趋向预定的管理目标,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力求合理的避开税收,让自身的管理业绩得到提升,也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满足股东的财富利益需求。
而利润操纵则是管理当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合法地调整企业的盈余,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
3.4 导致的后果不同。
由于二者在行为动机和方法手段上都有所差异,所以在二者的结果上也出现明显的差异。
盈余管理的结果有双面的,可能是正的结果也可能是负结果。
而利润操纵往往表现出来的都是负结果。
在当前社会,现代委托代理的技术日益成熟,加上一些激励措施的采用,企业的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
益的最大化都要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而这些措施正常情况都是带来正面效益。
4 公路施工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路施工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资质,固定资产数额较大,工程项目的周期也比较长,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企业拥有很多大中小型的公路施工机械。
公路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企业经营的成本、企业收入、费用分摊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盈余空间,也有一定的弹性和空间。
国家新办法的企业会计制度也为盈余管理创造了一些条件,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和技术处理。
原来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工程价款应在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时候,要根据结算的工程价款金额来确认合同收入。
新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上就不同了,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估计结果能够可靠的话,企业在确认合同收入的时候却是要根据完工的百分比来结算的。
如果不能可靠的估计的话,则另当别论,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合同成本能收回的,则根据实际收回的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工程合同费用;如不能够收回的,不能收回的金额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工程合同费用,不确认收入。
总体上,新的办法更谨慎,也强调实质性。
如今的公路施工企业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需求发生改变,转入了市场运作的阶段,普遍进行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呈现出更加公平合理的趋势。
要想让企业活动长远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稳定利润的增加,在财务的各项指标上都要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那样才能让企业早日上市或者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因此,在企业实行一定的盈余管理,对合理的避税,平稳利润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