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慧社区指导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2014年02月
目录
2. 智慧社区服务
指 标 内 容
3. 智慧社区管理
4. 鼓励创新
5. 保障机制
6. 评估机制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
华强信息
一、网络设施
1.实现高清数字 电视网络接入能 力全覆盖
二、硬件设施
4.原则上每位社 区工作人员1台 社区能够为居民 提供信息化知识、 上网技能培训、 就近上网等服务。 5.推广便民服务 缴费终端网络建 设
智能便民服务 终端实现居家
养老和社区养 老的智能化。
便民服务终 端获得气象预
报以及旅游服 务、交通资讯。
生活
21-24.居民能够通过 多种智能便民服务
政务
终端获得邮政服务、
查询搜索服务、法律 咨询服务、 25-26.进一步推 进街道“一站式” 公共服务大厅 和社区“一站 式”服务大厅 信息化建设。
智慧社区服务小结
目录
2. 智慧社区服务
指 标 内 容
3. 智慧社区管理
4. 鼓励创新
5. 保障机制
华强对智慧交通的观察和思考
评估 内容 评估 主体 评估 标准
协同度 安全度 感知度 安全度
专家 社区居民 辖区单位 新闻媒体 第三方社 会组织等
实现以上指标 30个及以上为五星 25个及以上为四星 20个及以上为三星 15个及以上为二星 10个及以上为一星
智慧社区服务通 过多种便民终端,让 不同年龄层、不同健 全度的居民都能享受 到其为生活带来的便 捷。大大提高居民的 生活质量与生活效率。
目录
2. 智慧社区服务
指 标 内 容
4. 鼓励创新
5. 保障机制
6. 评估机制
智慧社区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
• 27.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重要天气服务提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 场所、逃生路线、民防设施地理位置、气象灾害风险点等信息以及气象防灾减灾、地震等 科普教育服务。
三、便民服务终端
6.智慧社 区门户 网站 7.社区电 子信息 显示屏 8.智慧社 区服务热 线 9.社会服务 之窗APP 应用
2.家庭宽带100兆 社区宽带1000兆 WIFI按需覆盖公 共场所
3.探索和丰富新 一代信息技术在 社区的应用
终端展示
社会服务之窗APP应用
智能便民服务一体机
社区电子信息显示屏
物业管理 • 28.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居民楼、商务楼宇安装烟雾报警等消防设施、器材及燃气 报警设备;根据居民需求,提倡在弱势群体住户屋内安装火灾简易、独立报警装置等设备。 • 29.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智慧物业物联网系统,实 现智慧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车辆出入管理、车位信息动态感知、车位引导、停车场 管理、社区应急车道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同时 在社区安装可视对讲、安保监控、门禁等安全技防设备。 精细管理 • 30.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对社区人、地、事、物、组织等进行综合的智能化、信 息化管理,实现社会服务“全覆盖”、社会管理“全时空”、社会动员“全响应”、社会 资源“全共享”、社会问题“全关注”、社会环境“全监控”、社会建设“全参与”。
等基本信息查 询服务13.及预 约挂号、健康 教育、健康自 我管理等服务。
养老助残
15-18.为老年人 、残疾人提供
身教育和学习的 网络化服务平台
终端获得职业介
绍、就业指导、 社保、医保、住 房公积金、保障 性住房、物业管 理等政策及办理 程序的信息查询 服务。
出行旅游
19-20.居民能够 通过多种智能
目录
指 标 内 容
3. 智慧社区管理
4. 鼓励创新
5. 保障机制
6. 评估机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智慧社区服务
智慧社区七大服务
文化、教育、体育
10.居民能够通过
智能便民服务 终端 获得各级
各类服信息务 11.搭建服务居民终
卫生、计生
12居民能够通过 多种智能便民
劳动保障就业
14.居民能够通过多 种智能便民服务
服务终端获得
三大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管理 物业管理 精细管理
管理统一,体现整体密度
目录
2. 智慧社区服务
指 标 内 容
3. 智慧社区管理
5. 保障机制
6. 评估机制
鼓励创新
31.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探索特色工作项目或成果。
目录
2. 智慧社区服务
指 标 内 容
3. 智慧社区管理
4. 鼓励创新
6. 评估机制
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 政策保障 经费保障 队伍保障 推进机制
• 32.建立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推进组织,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 和系统推进实施工作。
• 33.研究制订高起点、高标准的政策和指标支持体系,为扎 实有效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 34.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基 本经费纳入同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 35.逐步培养集技术、业务和行政能力于一身的新型复合型 人才,每个街道应明确1名领导负责分管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每个社区应明确1名工作人员负责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 36-38.建立智慧社区建设诊断机制和持续推进机制,服务信 息维护、更新的长效机制。推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先进 科技成果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