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5页wor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变热了》教学设计
流程设计:
我将为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为:
提出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观看微课视频(水变热实验)→分组实验完成学习任务单→推测验证(热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拓展(热对流应用)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重点】:使学生了解在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主要是靠对流方式,以及热对流的应用。

【难点】:指导学生应用热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材料准备】:
烧杯、酒精灯、水、石棉网、三脚架、火柴、锯末。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
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

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想不想看看?
师演示(为了防止水流出,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
生观察现象
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
生回答。

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边说边做)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将装有冷水(蓝色)和热水(红色)的两个瓶口相对,让学生猜想要发生的现象。

第一次是冷水在下方,没有任何现象发生,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障碍;接着把装置倒过来,也就是热水在下方,则发生了对流的现象,依此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继而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二、猜想假设: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由于在前面已学过热空气,知道热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学生根据所学,将知识迁移到这,猜测上升的可能是热水。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稍停)看来,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既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亲自实验的兴趣,使下面的实验水到渠成。

)生回答做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微课导学】
观看微课程视频,观看《沸水活鱼》的小实验、了解实验操作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1.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探究的效果,学生要想证明他们的猜想,就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法进行设想。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

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

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都有什么?
(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给学生提供纸屑、粉笔末、高锰酸钾等参照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去认识水的对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意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和科学表述能力。

当然,学生不一定都能说好,但此环节也不求甚精,只要学生说得有一定道理就要鼓励,让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听明白了?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地循环运动。

(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不同形式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说,直至说透、说明白,既可锻炼学生们的实验表达能力,又为下面分析原因、建立对流概念打下基础。


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

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非常正确。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屏幕。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科学概念的初步能力。


课件展示。

(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

)板书:对流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变热了。

(板书课题)
水是通过什么方式变热的?
简单地说,对流就是什么?
同学们真不简单,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

四、迁移运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地利用了热对流。

你知道有哪些?
(让学生懂得科学概念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运用懂得的道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得多,好不好?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各项探究能力的持续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