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
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
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
※难点解析二:
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
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
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
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
※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
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
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
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
☆例题分析:判断对错
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
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
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当然上述说法同时用往往二字避免了绝对化,因为有些时候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时段出现死亡率升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