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未③?
[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3]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2.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吟”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②憎恶,厌恨。
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
②稍许;略微。
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鲁迅的《自嘲》,完成练习。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①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②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
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自嘲》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华盖,指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的运气。
B.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诗人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
C.诗中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包含着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
[3]对待敌人时,我们应该“_________”;对待人民时,我们应该
“_______________”。
(选择诗句填空)
5. 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
醉: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
(2)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
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_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_______”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
(______)
②“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
(______)
③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
(______)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下面的古诗《过故人庄》,并完成填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解释下列字词。
过:_____________ 鸡黍:_____________
轩:_____________ 话桑麻:_____________
[2]诗中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_________。
三、四句是描写
_________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像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B. 颔联描写自然环境美。
上句是远景,绿树环合,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大,优雅恬静;下句是近景,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
C. 颈联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心
旷神怡之感。
D. 尾联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
[4]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诗歌欣赏,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①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知州的第三年。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古诗描写的时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
[3]诗中的“__”字,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
“_”字,把诗人约客久等不至,内心十分焦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15. 课内阅读。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