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发明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443249.1
(22)申请日 2020.12.08
(71)申请人 孙一书
地址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海丰大
街1301号
(72)发明人 孙一书 
(51)Int.Cl.
C23G 1/14(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及其制作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脱脂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在液相的脱脂剂内引入固相成分,在使用时以高温作为驱动条件,迫使其开放与脱脂剂进行融合,通过主导水纤维杆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并输送至释气包内,然后启动分解反应快速释放出大量气体,气体携带吸脂微球从延伸管中流动至脱脂剂深处,不仅可以带动剥离珠和剥离丝在工件表面进行高频刮除,降低油脂在工件表面的附着力,同时利用气体形成的气泡在表面炸裂时的冲击力,一方面可以辅助剥离油脂,另一方面加速脱脂剂的流动和渗透,而吸脂微球则可以在扩散后利用亲油特性对油脂进行吸附,然后统一回收处理,
可以大幅提高脱脂效果及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CN 112695332 A 2021.04.23
C N 112695332
A
1.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所述固相成分包括多个助脱脂球(1),所述固相成分的含量为每10ml液相成分内包含有1个助脱脂球(1),所述液
相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氢氧化钾40‑60份、碳酸钠5‑10份、亚硝酸钠5‑10份、
五水偏硅酸钠5‑10份、柠檬酸钠4‑8份、木质素磺酸钠4‑8份、膨润土粉10‑15份、消泡剂0.5‑2份、活性剂10‑20份、乳化剂12‑14份、渗透剂3‑5份和去离子水80‑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包括质量比2:2的活性剂QYL ‑10F和活性剂AEO ‑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质量比1:1:3的乳化剂TX ‑10、乳化剂OS和乳化剂OP ‑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所述渗透剂为渗透剂JF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脱脂球(1)包括承载球体(11)、多个释气包(12)以及延伸管(13),所述释气包(12)均匀镶嵌于承载球体(11)的外表面上,所述延伸管(13)镶嵌于释气包(12)外端并延伸至承载球体(11)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13)内镶嵌有热熔柱,所述热熔柱内插接有主导水纤维杆(3),所述释气包(12)内镶嵌连接有多根分散分布的分导水纤维丝(2),且分导水纤维丝(2)均与主导水纤维杆(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13)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延孔(6),且外延孔(6)宽度大于主导水纤维杆(3)的外径,所述主导水纤维杆(3)下端连接有剥离珠(4),所述剥离珠(4)外端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剥离丝
(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气包(12)内填充有压缩后的泡腾崩解剂和镶嵌于泡腾崩解剂内的吸脂微球(7),所述主导水纤维杆(3)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脂微球(7)包括铁粉芯(71)、多孔吸油层(72)和亲油涂层(73),所述多孔吸油层(72)包裹在铁粉芯(71)的外端,所述亲油涂层(73)涂覆于多孔吸油层(72)的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去离子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并升温至40‑60℃;
S2、依次加入碳酸钠、亚硝酸钠、五水偏硅酸钠、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在300‑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20min;
S3、继续升温至60‑80℃,再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钾、膨润土粉、消泡剂、活性剂、乳化剂和渗透剂,在100‑1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4h;
S4、待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将固相成分投入至溶液中,静置12h后若无明显破裂痕迹,则进行包装并保持低温保存。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2695332 A
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脱脂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脱脂剂主要用于脱除物体表面油污,包括:碱性脱脂剂、乳液脱脂剂和溶剂脱脂剂三种。

[0003](1)碱性脱脂剂,由碱、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组成,包括复合高效脱脂剂、高温强力脱脂剂等。

[0004](2)乳液脱脂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浸透性、乳化性及分散性可以脱除金属表面的污垢;一般采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并用水稀释制成乳液。

[0005](3)溶剂脱脂剂,采用浸渍法或蒸汽法脱脂,主要采用的溶剂有卤代烃溶剂及氟代烃溶剂等。

[0006]金属工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加工、防锈及装载贮运等,其表面常接触各种以矿物油脂或动植物油脂为基础成分并添加有各种有机添加剂或无机物质的油品(油污)。

因此,在金属工件表面处理工艺中,首先要实施的重要一道工序就是必须这些油污(脱脂、除油),否则难以保证后道工序的转化膜质量,难以保证后道喷涂层与金属基体具有优良的结合力。

化学脱脂包括利用碱性溶液对金属工件表面油脂的皂化和乳化作用,除去皂化性油脂;利用相应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除去非皂化性油脂。

[0007]但是现有的脱脂剂都是静态被动脱脂的,在面对工件表面油脂强力附着时,不仅脱脂效果不佳,且效率极低,甚至需要技术人员进行人为干预,尤其是面对死角处的油脂时,往往仅依靠脱脂剂自身的脱脂作用,难以有效除去油脂。

发明内容
[0008]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及其制作方法,可以通过在液相的脱脂剂内引入固相成分,并以助脱脂球的形式存在于脱脂剂内,在使用时以高温作为驱动条件,迫使其开放与脱脂剂进行融合,通过主导水纤维杆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并输送至释气包内,然后启动分解反应快速释放出大量气体,气体携带吸脂微球从延伸管中流动至脱脂剂深处,不仅可以带动剥离珠和剥离丝在工件表面进行高频刮除,降低油脂在工件表面的附着力,同时利用气体形成的气泡在表面炸裂时的冲击力,一方面可以辅助剥离油脂,另一方面加速脱脂剂的流动和渗透,而吸脂微球则可以在扩散后利用亲油特性对油脂进行吸附,然后统一回收处理,可以大幅提高脱脂效果及效率。

[0010] 2.技术方案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2]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包括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所述固相成分包括多个助脱脂球,所述固相成分的含量为每10ml液相成分内包含有1个助脱脂球,所述液相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氢氧化钾40‑60份、碳酸钠5‑10份、亚硝酸钠5‑10份、五水偏硅酸钠5‑10份、柠檬酸钠4‑8份、木质素磺酸钠4‑8份、膨润土粉10‑15份、消泡剂0.5‑2份、活性剂10‑20份、乳化剂12‑14份、渗透剂3‑5份和去离子水80‑120份。

[0013]进一步的,所述活性剂包括质量比2:2的活性剂QYL‑10F和活性剂AEO‑9。

[0014]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包括质量比1:1:3的乳化剂TX‑10、乳化剂OS和乳化剂OP‑10。

[0015]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所述渗透剂为渗透剂JFC。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助脱脂球包括承载球体、多个释气包以及延伸管,所述释气包均匀镶嵌于承载球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延伸管镶嵌于释气包外端并延伸至承载球体外侧,延伸管用来支撑起承载球体为脱脂剂提供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方便后续气体的释放以及脱脂剂的流动渗透,释气包则可以与脱脂剂内的水分结合启动分解反应,然后通过延伸管直接向脱脂剂深处释放大量的气体。

[0017]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管内镶嵌有热熔柱,所述热熔柱内插接有主导水纤维杆,所述释气包内镶嵌连接有多根分散分布的分导水纤维丝,且分导水纤维丝均与主导水纤维杆连接,热熔柱采用加热熔化的物质制成,低温保存时可以对释气包进行密封保护,在使用时加热迫使其熔化,然后主导水纤维杆可以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输送至分导水纤维丝,进而由释气包与水分接触启动分解反应。

[0018]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管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延孔,且外延孔宽度大于主导水纤维杆的外径,所述主导水纤维杆下端连接有剥离珠,所述剥离珠外端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剥离丝,外延孔既可以保证主导水纤维杆与脱脂剂的接触,同时满足气体向周侧的释放,并且也可以间接扩大主导水纤维杆的摆动幅度,辅助提高剥离珠和剥离丝对油脂的剥离效果。

[0019]进一步的,所述释气包内填充有压缩后的泡腾崩解剂和镶嵌于泡腾崩解剂内的吸脂微球,所述主导水纤维杆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泡腾崩解剂在遇水后会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来提高脱脂剂的活性,吸脂微球可以随气体同步释放至脱脂剂内,在辅助提高对工件表面冲击的同时,自身可以吸附油脂。

[0020]进一步的,所述吸脂微球包括铁粉芯、多孔吸油层和亲油涂层,所述多孔吸油层包裹在铁粉芯的外端,所述亲油涂层涂覆于多孔吸油层的外表面上,铁粉芯利用亲油特性可以配合多孔吸油层主动吸附油脂,亲油涂层则方便后续技术人员通过磁场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甚至是再利用。

[0021]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将去离子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并升温至40‑60℃;
[0023]S2、依次加入碳酸钠、亚硝酸钠、五水偏硅酸钠、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在300‑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20min;
[0024]S3、继续升温至60‑80℃,再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钾、膨润土粉、消泡剂、活性剂、乳化剂和渗透剂,在100‑150r/min的转速下搅拌2‑4h;
[0025]S4、待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将固相成分投入至溶液中,静置12h后若无明显破裂痕
迹,则进行包装并保持低温保存。

[0026] 3.有益效果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8](1)本方案可以通过在液相的脱脂剂内引入固相成分,并以助脱脂球的形式存在于脱脂剂内,在使用时以高温作为驱动条件,迫使其开放与脱脂剂进行融合,通过主导水纤维杆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并输送至释气包内,然后启动分解反应快速释放出大量气体,气体携带吸脂微球从延伸管中流动至脱脂剂深处,不仅可以带动剥离珠和剥离丝在工件表面进行高频刮除,降低油脂在工件表面的附着力,同时利用气体形成的气泡在表面炸裂时的冲击力,一方面可以辅助剥离油脂,另一方面加速脱脂剂的流动和渗透,而吸脂微球则可以在扩散后利用亲油特性对油脂进行吸附,然后统一回收处理,可以大幅提高脱脂效果及效率。

[0029](2)助脱脂球包括承载球体、多个释气包以及延伸管,释气包均匀镶嵌于承载球体的外表面上,延伸管镶嵌于释气包外端并延伸至承载球体外侧,延伸管用来支撑起承载球体为脱脂剂提供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方便后续气体的释放以及脱脂剂的流动渗透,释气包则可以与脱脂剂内的水分结合启动分解反应,然后通过延伸管直接向脱脂剂深处释放大量的气体。

[0030](3)延伸管内镶嵌有热熔柱,热熔柱内插接有主导水纤维杆,释气包内镶嵌连接有多根分散分布的分导水纤维丝,且分导水纤维丝均与主导水纤维杆连接,热熔柱采用加热熔化的物质制成,低温保存时可以对释气包进行密封保护,在使用时加热迫使其熔化,然后主导水纤维杆可以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输送至分导水纤维丝,进而由释气包与水分接触启动分解反应。

[0031](4)延伸管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延孔,且外延孔宽度大于主导水纤维杆的外径,主导水纤维杆下端连接有剥离珠,剥离珠外端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剥离丝,外延孔既可以保证主导水纤维杆与脱脂剂的接触,同时满足气体向周侧的释放,并且也可以间接扩大主导水纤维杆的摆动幅度,辅助提高剥离珠和剥离丝对油脂的剥离效果。

[0032](5)释气包内填充有压缩后的泡腾崩解剂和镶嵌于泡腾崩解剂内的吸脂微球,主导水纤维杆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泡腾崩解剂在遇水后会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来提高脱脂剂的活性,吸脂微球可以随气体同步释放至脱脂剂内,在辅助提高对工件表面冲击的同时,自身可以吸附油脂。

[0033](6)吸脂微球包括铁粉芯、多孔吸油层和亲油涂层,多孔吸油层包裹在铁粉芯的外端,亲油涂层涂覆于多孔吸油层的外表面上,铁粉芯利用亲油特性可以配合多孔吸油层主动吸附油脂,亲油涂层则方便后续技术人员通过磁场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甚至是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发明助脱脂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发明延伸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发明吸脂微球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标号说明:
[0039]1助脱脂球、11承载球体、12释气包、13延伸管、2分导水纤维丝、3主导水纤维杆、4剥离珠、5剥离丝、6外延孔、7吸脂微球、71铁粉芯、72多孔吸油层、73亲油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3]实施例1:
[0044]请参阅图1,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包括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固相成分包括多个助脱脂球1,固相成分的含量为每10ml液相成分内包含有1个助脱脂球1,液相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氢氧化钾40份、碳酸钠5份、亚硝酸钠5份、五水偏硅酸钠5份、柠檬酸钠4份、木质素磺酸钠4份、膨润土粉10份、消泡剂0.5份、活性剂10份、乳化剂12份、渗透剂3份和去离子水80份。

[0045]活性剂包括质量比2:2的活性剂QYL‑10F和活性剂AEO‑9。

[0046]乳化剂包括质量比1:1:3的乳化剂TX‑10、乳化剂OS和乳化剂OP‑10。

[0047]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渗透剂为渗透剂JFC。

[0048]请参阅图2,助脱脂球1包括承载球体11、多个释气包12以及延伸管13,释气包12均匀镶嵌于承载球体11的外表面上,延伸管13镶嵌于释气包12外端并延伸至承载球体11外侧,延伸管13用来支撑起承载球体11为脱脂剂提供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方便后续气体的释放以及脱脂剂的流动渗透,释气包12则可以与脱脂剂内的水分结合启动分解反应,然后通过延伸管13直接向脱脂剂深处释放大量的气体。

[0049]请参阅图3,延伸管13内镶嵌有热熔柱,热熔柱内插接有主导水纤维杆3,释气包12内镶嵌连接有多根分散分布的分导水纤维丝2,且分导水纤维丝2均与主导水纤维杆3连接,热熔柱采用加热熔化的物质制成,例如蜡,低温保存时可以对释气包12进行密封保护,在使用时加热迫使其熔化,然后主导水纤维杆3可以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输送至分导水纤维丝2,进而由释气包12与水分接触启动分解反应。

[0050]延伸管13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延孔6,且外延孔6宽度大于主导水纤维杆3的外径,主导水纤维杆3下端连接有剥离珠4,剥离珠4外端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剥
离丝5,外延孔6既可以保证主导水纤维杆3与脱脂剂的接触,同时满足气体向周侧的释放,并且也可以间接扩大主导水纤维杆3的摆动幅度,辅助提高剥离珠4和剥离丝5对油脂的剥离效果。

[0051]释气包12内填充有压缩后的泡腾崩解剂和镶嵌于泡腾崩解剂内的吸脂微球7,主导水纤维杆3采用弹性吸水材料制成,泡腾崩解剂在遇水后会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来提高脱脂剂的活性,吸脂微球7可以随气体同步释放至脱脂剂内,在辅助提高对工件表面冲击的同时,自身可以吸附油脂。

[0052]请参阅图4,吸脂微球7包括铁粉芯71、多孔吸油层72和亲油涂层73,多孔吸油层72包裹在铁粉芯71的外端,亲油涂层73涂覆于多孔吸油层72的外表面上,铁粉芯71利用亲油特性可以配合多孔吸油层72主动吸附油脂,亲油涂层73则方便后续技术人员通过磁场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甚至是再利用。

[0053]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4]S1、将去离子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并升温至40℃;
[0055]S2、依次加入碳酸钠、亚硝酸钠、五水偏硅酸钠、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在300r/ min的转速下搅拌10min;
[0056]S3、继续升温至60℃,再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钾、膨润土粉、消泡剂、活性剂、乳化剂和渗透剂,在100r/min的转速下搅拌2h;
[0057]S4、待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将固相成分投入至溶液中,静置12h后若无明显破裂痕迹,则进行包装并保持低温保存。

[0058]实施例2:
[0059]请参阅图1,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包括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固相成分包括多个助脱脂球1,固相成分的含量为每10ml液相成分内包含有1个助脱脂球1,液相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氢氧化钾50份、碳酸钠8份、亚硝酸钠8份、五水偏硅酸钠8份、柠檬酸钠6份、木质素磺酸钠6份、膨润土粉12份、消泡剂1份、活性剂15份、乳化剂13份、渗透剂4份和去离子水100份。

[0060]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1]S1、将去离子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并升温至50℃;
[0062]S2、依次加入碳酸钠、亚硝酸钠、五水偏硅酸钠、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在400r/ min的转速下搅拌15min;
[0063]S3、继续升温至70℃,再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钾、膨润土粉、消泡剂、活性剂、乳化剂和渗透剂,在125r/min的转速下搅拌3h;
[0064]S4、待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将固相成分投入至溶液中,静置12h后若无明显破裂痕迹,则进行包装并保持低温保存。

[0065]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0066]实施例3:
[0067]请参阅图1,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包括固相成分和液相成分,固相成分包括多个助脱脂球1,固相成分的含量为每10ml液相成分内包含有1个助脱脂球1,液相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氢氧化钾60份、碳酸钠10份、亚硝酸钠10份、五水偏硅酸钠10份、柠檬酸钠8份、木质素磺酸钠8份、膨润土粉15份、消泡剂2份、活性剂20份、乳化剂14份、渗透剂5份
和去离子水120份。

[0068]一种脱脂剂生产配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9]S1、将去离子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并升温至60℃;
[0070]S2、依次加入碳酸钠、亚硝酸钠、五水偏硅酸钠、柠檬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在500r/ min的转速下搅拌20min;
[0071]S3、继续升温至80℃,再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钾、膨润土粉、消泡剂、活性剂、乳化剂和渗透剂,在150r/min的转速下搅拌4h;
[0072]S4、待溶液冷却至常温后将固相成分投入至溶液中,静置12h后若无明显破裂痕迹,则进行包装并保持低温保存。

[0073]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0074]本发明可以通过在液相的脱脂剂内引入固相成分,并以助脱脂球1的形式存在于脱脂剂内,在使用时以高温作为驱动条件,迫使其开放与脱脂剂进行融合,通过主导水纤维杆3吸收脱脂剂内的水分并输送至释气包12内,然后启动分解反应快速释放出大量气体,气体携带吸脂微球7从延伸管13中流动至脱脂剂深处,不仅可以带动剥离珠4和剥离丝5在工件表面进行高频刮除,降低油脂在工件表面的附着力,同时利用气体形成的气泡在表面炸裂时的冲击力,一方面可以辅助剥离油脂,另一方面加速脱脂剂的流动和渗透,而吸脂微球7则可以在扩散后利用亲油特性对油脂进行吸附,然后统一回收处理,可以大幅提高脱脂效果及效率。

[0075]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3/3页CN 112695332 A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