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工程内控标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输中心系统工程内控技术标准
㈠总则
⒈为更好地为全市人民服务,保证系统工程质量,较好的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化,特制定本内控技术标准。

⒉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质量优良的原则,按市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做到统一规划设计,分期实施,预留发展的方针进行建设,对各片区应进行全额设计,以便进一步联网和保证网络安全、优质运营。

㈡设备、器件选型要求
⒈光接收机、光工作站、光缆、光发、供电器、干线放大器、延长放大器,需采用经部级鉴定,有入网证的进口设备。

⒉用户分配放大器、各种电缆、无源器件,可采用经省级以上部门鉴定,有入网证的产品。

㈢线路架设要求
⒈光节点至楼头各楼之间,延长放大器至各用户分配放大器的支线用75-9或75-7线架设,分配放大器至各分支端口用75-7线架设,各分支分配口至用户终端用75-5线架设。

⒉75-9架空支干线用钢绞线吊挂,挂钩距为50公分,对于跨距小于20米的支干线或其他架空线电缆可用8#铁线
吊挂,75-5线用12#线吊挂,且最远距离不能超过50米,绑扎距为50公分。

⒊沿建筑物架设明线电缆每隔50公分钉一个卡子,要求线路做到近平直,光缆转角处弯曲度应大于线径的20倍,并留有余量。

4.每个光点或光站所带干放不应超过三级,按全额设计,每个光点或光站所服务的半径楼房应在200米以内,平房区应在500米以内,即楼房区所带户数300户左右,平房区为500户左右。

5.路由选择应达到近平直。

6.线路支承杆,野外采用6m、7m以上油炸杆,街(村)内采用8m以上油炸杆架设,油炸厚度应大于1公分。

7.杆距
街(村)内:40±5m 野外:45±5m
8.埋杆深度
坚实土质应> 杆长1/6
一般土质应> 杆长1/5
9.杆路吊线采用1×7×2.2-5.4等级吊线。

10.拉线
⑴天线杆、转角杆、跨越杆,首末杆均应设标准拉线。

⑵线路每隔10空杆设一对拉线。

⑶拉线角度应在45°-30°之间。

⑷拉线采用1×7×2.6-5.8(比吊线粗一个等级)。

⑸地锚尺寸应为1500×200毫米或1500×180毫米。

⑹拉线中把用3.0钢线缠扎,首节150毫米,间隔约280毫米,末节100毫米。

11.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12.电源线宜与信号线、分开敷设;
13.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
14.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应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15.挂钩的间距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
16.墙壁电缆当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5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0.7m.
17.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冻土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且上压一层砖石保护.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不得用非直埋式电缆作直接埋地敷设.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有电缆标志牌.
18.主干线或支干线过主要街道时,应有醒目的标牌标明高度。

主支干线要分开,主干线应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工作。

19.线路中余口必须用75Ω电阻封口。

20.线路最低间距地面高度。

⑴主要街道及路口>5m
⑵一般街道路口>4.5m
⑶平房沿墙明线安装>2.5m
⑷跨越铁路及河流>7m
21.电缆与其他架空明线线路共杆的间距
22.下垂度
㈣光缆线路敷设规定:
⑴光缆的曲率半径:施工过程(动态)应大于20倍光缆外径,竣工(静态)应大于15倍光缆外径。

⑵盘打“8字圈”要由熟练工人指导,严格注意进出方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盘横“8”字,内径不小于2米,种 类
间距(M ) 1-10kv 电力线
2.5 1kv 以下电力线
1.5 广播线
1.0 通讯线 0.6 20 30 40 50 60
垂度(cm ) 0
14 19 25 34 46 10
16 21 29 39 53 20
20 27 35 46 62 30
25 33 42 55 71 40 32 40 51 65 83
杆 距 温 度
牵引时不许造成“金钩”。

⑶放缆过程中全工程面(放缆端、牵引端、牵引头),应保持不间断联络。

⑷光缆盘的安放位置必须与线路成一直线,光缆盘距吊线引上点大于5米,光缆端头应从盘上方引出,杆上应有大滑轮。

⑸人工牵引时,牵引端以二人为限,中间杆上每两杆有一个作辅助牵引。

角杆上必须有人作辅助牵引,杆上辅助牵引的临时余量不能超过80厘米。

⑹光缆施工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⑺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⑻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处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
⑼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10m.
⑽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时,再进接续.
⑾架空光缆应在杆上设置伸缩余兜, 其数量应根据所在
冰凌负荷区级别确定,对重负荷区宜每杆设一个; 中负荷区2-3根杆宜设一个;轻负荷区可不设,但中间不得绷紧. 光缆余兜的宽度宜为1.52-2m;深度宜为0.2-0.25m.光缆架设完毕,应将余缆端头用塑料胶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
⑿在桥上敷设光缆时, 宜采用牵引机终点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光缆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过紧;当遇桥身伸缩接口处时应作3-5个"S"弯,并每处宜预留0.5m.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架金属管保护.光缆经垂直走道时,应固定在支持物上.
⒀管道光缆敷设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⒁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 接续后应做好连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⒂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 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⒃地上光缆引上电杆,必须采用钢管保护. 引上管必须有塑料管保护,引上管距地2.5米,管口要封堵好。

引出侧作Ω余留。

⒄光缆与高压线交越时,应用塑料管将吊线做好绝缘处理。

㈤管道光缆的敷设:
⑴在塑管孔中必须一次敷足3-4根子管,管子应选3-4种颜色。

⑵子管不得跨井敷设。

⑶子管在井间不得有接头。

⑷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
⑸管孔内预设一根镀锌铁线;
⑹穿放光缆或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
⑺人工牵引时一律采用井下逐井牵引方法,光缆在人井中的暂时余留不得超过80厘米,也不能短于30厘米。

除末端外无特殊情况禁止将光缆牵引出井口。

⑻光缆敷设完毕,井内要有足够的余量,使光缆沿井壁妥善安置好。

⑼管口与光缆或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
⑽接头井内、接头盒两端各余留12米以上,圈好后,扎在人工井搁架上。

接头盒要固定在横托板上。

⑾井内光缆暴露部分,要以纵剖白色塑管从子管端头起包扎好,并以红色聚以烯胶带疏缠。

⑿进入管孔的光缆或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
⒀井内光缆号牌应扎好,正面朝上。

⒁管道光缆,电缆或直埋光缆,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 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
⒂管道光缆或直埋光缆应在光缆的接续点作永久性标志.
㈥简易管道的敷设
1.开凿路面及挖出的石块等杂物应与泥土分别推置:
2.城镇内的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米。

3.堆置土不应压埋消火栓、闸门井及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检查井、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

4.土堆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等部门的要求。

5.挖掘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

6.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帘、纸袋等杂物。

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7.管道顶部30厘米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厘米的栎石、碎砖等坚硬物。

8.、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15厘米厚。

9.管道顶部30厘米以上,每回填土30厘米应用木夯排夯三遍.直至回填、夯实与原地表平实。

10.在市内主干道路的回土夯实,应与路面平齐。

11.市内一般道路的回土夯实,应高出路面5-10厘米。

在郊区大地上回填土,可高出地表15-20厘米。

12.靠近管道井孔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砾石、碎砖等硬物。

13.管道井孔坑每回土30厘米,应用蛤蟆夯排夯三遍。

14.管道井孔坑的回填土,严禁高出管道井孔口圈的高度。

15.在修复管道施工挖掘的路面之前,如回填土出现明显的坑、洼,管道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市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处理。

16.通信管道工程回土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等杂物。

17.简易管道井的规格为1.3m×1.3m×1.3m。

18.简易管道采用二寸白龙塑料管敷设。

19.管道沟规格为宽0.5m,高1.0m。

20.两个管道井之间的管道沟为直线。

21.管道沟底为水平面。

22.管道井至楼头引上管的位置应与楼头的入口成垂直.偏差应控制在20cm的范围内.
23.引上管与钢管的接驳处应有一定的角度,(≥80度)不能有死角.
㈦光缆与其它设施的间距
⑴架空光缆与其它设施、树木最小水平净距离表
名称最小净距(米)
消火栓 1.0
铁道地面杆高的3/4
人行道0.5
市区林木 1.25
郊区、农村树木 2.0
⑵架空光缆线路由其它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垂直净距离表
平行时交越时名称
垂直净距(米)备注垂直净距(米)备注街道 4.5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底面胡同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底面铁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7.5 最低缆线到底面公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底面㈧双向HFC网络的设计规范
⑴反向设计指标为:各有线电视用户与光点或双向放大器间的反向回传链路损耗不大于30dB。

⑵各有线电视用户与光节点或双向放大器间的反向回传链路差值不超过6dB。

⑶采用楼房中间进线的对称设计原则,线路中所串接的分支器的个数不应超过3个。

⑷双向设计时分支器的造型,其分支损耗不大于14dB,
必须保证光点与双向放大器之间的反向回传链路损耗不大于双向放大器的最大反向放大倍数19dB。

⑸光点与双向放大器间的距离设置不小于100m,并且在此两者之间的电缆选用每百米损耗较大的电缆。

㈨暗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预埋工程要根据《预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电缆的规格,数量,选择相应的管径的塑料管预埋。

预埋塑料管必须为整根塑料管,中间不能有接头。

对主要的信号线须预埋1根相应管径的塑料管备用。

对放大器至各单元的管路应以并连的方式敷设管线。

预埋管径为1寸的塑料管,以利于今后升级改造。

如图
-7线、-9线单根时应预埋管径1寸塑料管进行预埋。

竖线3根以下-5线须预埋1根1寸塑料管,3根以上,5根以下须预埋2根1寸塑料管。

如图
2、预埋楼应采取集中分配方式,单户单供,每户须预埋单根1寸的塑料管,单独下线。

即在本楼本单元内一户一线制集中的分布。

入户电平为75±3dB。

3、放大器箱,横线大箱,分支箱不予留在任何的管道井内,须随土建工程一齐预埋在墙体内,各种箱体应端正、清洁、无破损,箱体表面与与墙体外表面一齐。

箱盖与箱底须用椤丝四角固定。

4、终端盒位置须按施工图纸所标注的位置预留或按施工方要求放置,要与房间摆放相互协调,预留高度与电源插座一致,相互间隔500mm-1000mm为宜,盒位端正,清洁,无松动。

5、每单元的集中分配箱都应有电源管线引入。

引入管管径为6分塑料管,预埋至本单元配电箱内。

电源线应为整根。

中间不应有接头,线端应用红蓝胶布标明电源线的相位。

6、主线横管放在本楼的中间楼层,由楼头两端引入,引入管外端应于楼体墙面一致。

位置在横线所在楼层二层与
一层相接的楼头处,或按施工方整体规划的要求施工各楼的主线入口。

7、单栋楼采用二台放大器时,管路应为并联方式敷设。

主线管横管须予留2根以上1寸塑料管,其中至少有1根塑料管预留备用。

8、进入箱内的预埋管应预留统一长度5-6公分。

9、敷设完任何一根预埋管时,应用钢丝穿入管内,检查所予埋的管路是否畅通,确定完好无损后,应立即做好防护措施,以免水泥等杂物阻塞塑料管,保证各种预埋管路的畅通。

10、引入分配箱及放大器箱内的各种电缆应按顺序排列好,集中捆绑、编号,做好标注。

各种电缆预留长度为80cm-100cm。

分支箱内电缆应留有余量,不能出现电缆有死角弯。

11、终端盒的引入线预留长度为10-20cm。

终端盒的引入管预留长度为3-6cm。

12、放大器及分支器应固定在箱体内。

13、线路长度超过20m以上管路时应在相应的位置预留导孔箱。

转角小于或等于90°时应加装导孔箱,以利于日后的线路替换。

14、各种箱体应保证完整,锁俱可靠。

15、各种电缆应可以替换,不得出现死线现象。

16、施工员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如发现与图纸不符或施工图纸变更时,应及时与主管领导沟通,由主管领导向设计室出俱图纸或工程变更申请单,由设计室审批后方可更改施工图纸及变更施工材料,不经设计室同意,私自更改设计图纸,出现一切后果自负,所有经济损失由施工员自行负责。

17、预埋楼的施工工艺、要严格执行制定的《预埋楼施工规范》及《施工内控标准》施工,遇有特殊情况须向上级领导汇报后方可更改。

18、施工员要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做好《工程内业》及隐蔽工程的施工图纸。

工程结束后交由设计室存档。

19、工程竣工后,应同本部门主管领导进行自检自查,对所施工的各楼的管线、布线、箱体、施工工艺、用户电平等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20、联合验收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施工员自行负责。

21、施工员有责任对小区内的管道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领导。

㈩监控室机架安装,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架设备
①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
图要求。

②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③机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凸凹现象。

④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名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2、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
①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②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到位,标志齐全,正确。

3、布放电缆
①布放电缆的规格,路由,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

②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

③电缆转弯处应均匀圆滑,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60mm。

④布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⑤在活动地板下布放的电缆,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

⑥引入、引出房屋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应加装防水罩.
向上引入、引出的电(缆), 在出入口还应做滴水弯,其弯度不得小于电(光)缆的弯曲半径. 电(光)缆沿墙上下引入、引出时应设支持物.电(光)缆应固定(绑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间隔距离不宜大于1m.
4、敷设电源线
①机房的直流电源线的安装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

③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④铜(铝)条馈电线在正线上涂有红色油漆标志,其他不同电压的电源线用不同颜色标志区分。

⑤采用胶皮绝缘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电缆剥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⑥电源电压范围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⑦电源保护转换应符合设备技术规定。

⑧机房内不同电压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标志。

5、对机房的要求
①机房室内充分干燥,地面,墙壁,顶棚等处的预留孔洞,予埋件的规格,尺寸,位置,数量等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②地槽路由,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要求,盖板应严密、坚固,地槽内不渗水。

③市电引人机房,机房照明正常。

④室内温度、湿度应符合设备要求。

⑤机房内必须具备有效的消防设施,机房内及其附近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6、机架安装
①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机架顶应采用夹板与列槽道(列走道)上梁加固。

②光纤分配架,数字配线架,安装排列及各种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设备安装震荡加固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7、敷设、编扎光纤连接线
①光纤连接线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②光纤连接线两端的余留长度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

③槽道内光纤连接线拐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38-40mm。

④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加套或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

⑤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十一)主要技术参数
⒈技术参数
一级光网c/n≥50dB CTB≥65dB CSO≥60 dB
二级光网c/n≥48dB CTB≥63dB CSO≥58 dB
⒉16路混合器插入损耗≤25 dB
⒊前端光发机输入电平≥76 dB<85 dBuv
⒋反向光接收机输出电平≥95 dBuv
⒌回传通道总载噪比≥30 dB
⒍光点输入光功率为0--3 dBm,输出105 dB
光工作站输入光功率为0―-3 dBm,输出105 dB
⒎光链路损耗
光纤损耗0.4 dB/km 接头耗损0.5 dB/对系统余量1 dB 光分路器附加损耗0.5 dB/只光纤熔接损耗0.02-0.05 dB/个
⒏放大器各端口电平(市网以-36/6)
⑴干线放大器
输入口电平>70dB 输出口电平93/86
⑵延长放大器
输入口电平>75dB 输出口电平105/99
⑶分配放大器
输入口电平>75dB 输出口电平105/102
⒐用户电平:75 ±3dB
⒑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⒒系统各部分技术指标分配表
⒓光缆损耗(单模)
⒔SYWV 物理发泡同轴电缆衰减常数表(db/100m ) C/N (dB)
CTB (dB) CSO (dB) GB6510-86 43
54 / GY/T106-92 43
54 / 国际标准 /
/ 54 系统设计值
44 55 55 项目
设计值
(dB)
前端 光干线 分配网络 比例 指标(dB) 比例 指标(dB) 比例 指标(dB) C/N
44 2/10 51 4/10 48 4/10 48 CTB
55 / / 3/10 65 7/10 58 CSO 55 / / 4/10 61 6/10 58 波长(um )
损耗(dB/km ) 1.31
0.4 1.55 0.25

目 标 准
频率MHZ SYWV-75-5 SYWV-75-7 SYWV-75-9 450 14.6 9.6 7.5
550 16.8 10.7 8.5
750 19.6 13.54 9.9 (十二)避雷接地
⒈接地装置的位置,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及接地体和接地
线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

⒉前端机房要有良好的避雷保护设施,卫星接收天线引
入端必须配备雷击保护器,所有前端设备采取共同地线接入
方式(电源接地和信号接地应分开),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光发射机架应该和电源工作地设备保护地同时接地。

⒊前端、天线、各放大器光接、光站和跨越楼顶电缆均
应做接地线和加装避雷器(针),以防止信号泄漏和抗外电
干扰,防止雷击,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避雷针与天线水
平间距大于3米应满足对天线的45°保护角。

⒋光缆架空钢绞线和光缆保护加强金属芯必须有良好
的接地保护措施。

⒌跨越杆、终端杆、角深大于1米的角杆位于高处的电
杆应加避雷针。

6.主支干线路每隔200米接地一次,接地电阻应小于4
欧姆。

附:线路峻工验收主要技术要求
线路工程随工检查项目表
线路工程定期检查表
预埋工程随工检查项目表
预埋工程定期检查表
线路峻工验收主要技术要求1、电杆洞深
2、电杆的杆距
电杆应按设计规定的杆距立杆,一般情况下,市区电缆
线路杆距为35—40m 、郊区线路的杆距为45—50m 。

3、直线线路电杆位置左右偏差
直线线路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

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电杆本身应上下重直。

4、角杆在线路转角点内移值
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内移值为200—400mm ,因地形限制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5、终端杆竖立倾斜度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

6、电缆吊线的原始重度及允许偏差:
电缆吊线的原始垂度应符合原始垂度标准表的要求,在20℃以下时允许偏差不大于标准垂度的10%,在20℃以上时,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见垂度标准表)。

7、敷设光缆牵引力
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不
木 质 电 杆
杆长m 洞深m 分类
普 通 土 硬 土 水 田 湿 地
石 质 6.0 1.2 1.0 1.3 0.8 7.0 1.4 1.2 1.5 0.9 8.0
1.5
1.3
1.6
1.0
宜超过2000KN。

敷设电缆时的牵引力应小于电缆允许拉力的80%。

8、敷设管道光(电)缆曲率半径要求
光缆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电缆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线路工程随工检查项目表
项目内容检验方式
立杆1、电杆的位置及洞深
2、电杆的垂直度
3、角杆的位置
4、杆洞的回土情况
随工检查
拉线1、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情况
2、拉线距离的情况
3、地锚质量及深度
4、吊把拉线质量
5、拉线坑回土情况
随工检查
撑木1、距高比及方法
2、撑木与电杆结合部位和质量
3、撑杆洞的回土
随工检查
架设线条1、线条平直程度
2、垂直及交叉
3、线条绑扎规格
随工检查
其他1、线路与其他设备的间距
2、线路与高压线路的间距
3、其他保护措施
随工检查
线路工程定期检查表
项目内容检验方式
立杆检查1、电杆的位置及沟深
2、电杆的垂直度
3、角杆的位置
4、杆洞的国土情况
定期检查
拉线检查1、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情况
2、拉线距离
3、地锚的长度,地铺深度
4、吊把拉线施工工艺
定期检查
架线检查1、线条平直程度
2、垂直及交叉
3、线条绑扎规格
定期检查
峻工检查1、洞深检查,杆距检查
2、线路检查,角杆检查
3、拉线检查
4、整体检查
定期检查
预埋工程随工检查项目表
预埋工程定期检查表
项目内容检验方式
预埋管及穿线1、预埋管走向
2、预埋管位置
3、终端盒位置
4、大箱的位置
5、分支箱的位置
6、放大器电源线预埋管
7、穿线情况
随工检查
内容检验方式
横线检查1、预埋管走向
2、横线检查
3、大箱预留位置
4、分支的予留位置
定期检查
封顶检查1、终端盒位置
2、大箱位置、分支箱位置
3、放大器电源管检查
定期检查
穿线检查1、预埋管检查
2、大箱检查
3、分支箱检查
定期检查
外线检查1、出户线检查
2、地埋线检查
3、管道井检查
定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