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目的是对四年级学生数学水平进行大致了解,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特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一、命题思路
在本次期末考试中,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四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
全年级共有120名学生参加检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全乡考生平均分为85.8分,及格率为95.8%。
为了能进一步准确科学地对学生的做答情况做出科学分析,我们对数学试卷整体进行分析:
(二)分析:
本次考试共六个大题可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填空题。
学生掌握得较好。
主要存在问题:第2小题20%学生填写0.65里面有(5)个0.01。
第8小题找规律有的学生不会找。
第9小题,30%的学生不会将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第11小题,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20%学生填不完整。
第二部分判断题:得满分的约95%,个别学生错在第4小题可做13套童装不知用去尾法。
第三部分是选择题,满分的为80%,失分原因:1、第3题,5题失分率较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不注重审题,不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是计算题,满分的约为60%,失分原因:、多数学生粗心大意错在解方程0.56Y÷2=1.05。
第五部分:实践探究。
得满分的约为80%。
失分原因:在第2,3题,学生语言叙述不清,表达不够准确;还有个别学生会做计算,但不会找规律。
第六部分:解决问题。
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得分情况:得满分的约为80%。
失分原因:1、第1、2题做的较好。
但个别学生没有解设,写答案,导至失分。
2、第3、4题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不能准
确解决问题,个别学生还计算错误,以至于失分。
3、第5
题学生生活经验少,没有审清题,出错人数较多。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过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多几少”:
1、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少一些知识转移、搬迁。
数学思想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数学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有效途径。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数学知识起源
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算、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数学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数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数学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数学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
数学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臵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有推进作用。
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重学生的养成习惯,细心答题,并在教学中真实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
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掌握好的方法,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在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情况下,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实践中体验数学。
组长:
分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