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导游词导游路线: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千人石→剑池→云岩寺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丘导游词
导游路线: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千人石→剑池→云岩寺塔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我叫沈洁娜,大家可以叫我小沈,不知大家是否听到过苏东坡曾在此留下过的“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诗句,诶,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奇怪了,虎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让大诗人留下如此高的评价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虎丘来寻找答案吧。
【景区概况】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
这是一座突兀于一片平原上的山丘,高度为30多米,占地面积约300亩。
相传,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东部海岸线上的一个海湾,而虎丘是由火山爆发而产生的灼热岩浆堆积而成的小岛,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当时被称为海涌山或海涌峰。
那这海涌峰后又为何改名为虎丘呢?其原因有二:其一是据《史记》记载,吴王夫差之父阖闾便葬在此地,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在丘上,久久不肯离去,故名虎丘。
其二是说虎丘这个景区像一只东虎蹲在那里,以形为名便名虎丘。
【断梁殿】
虎丘的游览主要分为前山、千人石和山顶三个部分。
走过海涌桥,在我们眼前的是断梁殿,因为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中间有明显的拼缝,所以称为断梁殿,断粱殿是寺庙的二山门,建于元代至正四年也就是1344年。
据苏州民间传说,元代的时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苏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
当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而打算上正梁时,工匠们突然发现,原本作为正梁的大木料被当作顶梁柱而一锯成两截。
由于限期已经临近,无法再另外寻找正梁的木料,老工匠"赛鲁班"便想方设法建造了这座断梁殿,总算按期竣工。
当然,这只是一则民间故事,经不起推敲和考证。
因为,仅仅在苏州地区,元代建造的断梁殿就有两处:一处是虎丘二山门,另一处是东山轩辕宫。
也就是说,不可能两处建筑工地
的工匠,都把正梁锯错了。
仔细分析起来,是这座断梁殿的建筑手法独特,虽然是对接的两段栋梁,但却十分坚固的承担起了屋顶的压力。
这座殿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憨憨泉】
大家请随我往上走,各位游客,过了断粱殿,我们看到的是憨憨泉。
相传,梁代僧人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
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眼睛就看不见了。
他虽然眼睛瞎了,但耳朵灵,心眼好。
有一天他来挑水的时候,似乎听到了地下有人在讲:"这座虎丘山,原来叫海涌山,山上的泉眼可以直通大海。
"憨憨听到以后,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挖了很久,两手都挖出了血。
村民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
"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了一股清泉,泉水喷到
憨憨的脸上,他的双眼又重见光明了。
这时,憨憨发现那位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古井旁。
这叫做"青蛙嬉水"。
这个民间故事虽不可信。
但是,这眼古井确实是憨憨法师所凿的,距今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了。
【剑池】
好,各位游客,请跟着我走,大家请看到这石阶的东侧,这呢,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
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这首诗引出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铸剑。
干将夫妇采集天地精气,终铸成了干将、莫邪雌雄双剑。
吴王阖闾得到了干将所献的雌雄宝剑后,挥剑试刃,将大石一劈为二,这就是那块大石。
第二个故事是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一只老虎当坟而踞。
秦始皇用剑斩虎,未中虎身却误砍石块,留下此痕。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似乎是针对秦
王试剑的传说而作。
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便形成了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所形成。
【千人石】
再向前走啊,我们看到这块地方的石头是呈现红色的。
这石头叫做千人石。
千人石得名有两种传说,相传,吴王阖闾的墓室建成后,其子夫差害怕工匠们泄露墓室内机关,就以饮酒的名义,召集了参加筑造墓室的千余名工匠聚集在石上观看鹤舞。
趁机将所有工匠杀死。
工匠们的献血渗入石头,日久不褪。
以后每逢阴雨天,就能见到千人石呈现暗红色。
其实,千人石之所以呈现暗红色,是因为它是海底火山凝灰岩的性质,呈酸性并且含有铁矿的缘故。
而另一个传说是说东晋有个高僧名叫竺道生,人称“生公”,曾是京城有名高僧,但他倡导顿悟成佛修习佛法,因此受到了佛教传统观念的抵触,被赶出京城。
竺道生云游四海后,见虎丘山景色幽静,云岩禅寺香火袅袅,于是就
在这里开始传经说法。
因为他讲授的是修习佛法的新方法,因此前来听经的香客很少,于是生公就搬来各种大大小小的石头充当听众。
群石领会了他的意思,都点头。
百鸟也驻足静听。
千年白莲竟也在寒冬一齐开放。
因此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说法。
后来,来听生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了千人以上,因此后人就将这块讲经的石头称之为“千人石”或“千人坐”
【剑池】
各位,请往这边上走,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后,大家是否有种“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的感觉呢?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了。
传闻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便把他的遗体葬在这剑池之下,那这传闻到底这是不是真的呢?有一本叫作《山志》的书中,记下了这样的一件事:公元1512年,苏州
剑池忽然水干见底,当时,人们奇异地看见一面池壁上有扇紧关着的石扉。
有的游人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竟然大着胆子下到池里去探访。
在剑池的石壁上,人们看见了明代宰相王鏊等人留下的题记。
这段记载尽管很简单,但它无疑地向人们表明,以前关于剑池埋葬着吴王阖闾和大量珍宝的传说,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而很可能就是事实。
事实上,近代也有科学家对剑池进行开掘,发现了四块巨大的石碑,这石板的实质和春秋时期的实质相符,所以这剑池底下很可能就是阖闾墓的所在了,可后来却没有再往里挖,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其实是因为上面有虎丘塔,如果往里挖掘,就会影响到塔的地基,也就是说塔会倒,那为了保护虎丘塔,就没有进一步探索阖闾墓所在,所以至今,阖闾墓仍然是个神秘的谜。
【云岩寺塔】
说完这剑池,各位游客,请大家随我去看看被称为“东方比萨斜塔”的云岩寺塔吧,请各位注意脚下安全。
各位请看,我手所指的方向就是云岩寺塔了,它始建于公元601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座塔八角七层,高47.7米,重6000多吨。
至于为什么会斜呢?可能是当年建塔打地基的时候下面的土是沙和泥的混合土质,所以年月久了,水土流失,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了,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不过现在苏州市政府已经对它进行了二次大修加固,不会再倾斜下去了。
【欢送词】
各位游客,游览完这云岩寺塔,您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呢?那我也就不多说了,我相信,美景自在人心,请大家且行且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