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汇编-数据表格-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 年中考一模汇编-数据表格
一、实验题 1 .(2022·上海静安 · 一模)为了研究物体在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 增加量 ΔF 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个金属圆柱体、水、酒精以及相同的柱形容器(足够 高)等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他们先在容器内倒入足够的酒精,再将金属圆柱体分别缓慢浸 入酒精中,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 ,并计算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 F ,然后换用相同体积的水再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酒精(ρ =0.8 10 千克/米 3 )
酒精
实验序号 h (米)
1 0
2 0.02
3 0.05
4 0.10
5 0.14
6 0.18
表二 水 7 (ρ =1.0 103 千克/米 3 )
水
实验序号 h (米)
7 0
8 0.02
9 0.08
10 0.10
11 0.16
12 0.18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 中 F 与h 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同一圆 柱体在浸入相同柱形容器的同种液体过程中, F 与 h 成正比;
F (牛) 0 0.5
2.0
2.5
3.5
3.5
F (牛) 0 0.4
1.0
2.0
2.8
2.8
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 与 8 或者 4 与 10 中 F 与 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同 一圆柱体在浸入相同柱形容器的不同液体过程中, 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发现 F 与 h 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请你根据表一、表二 中的数据,尝试分析并写出这两种情况发生的临界深度h 的值。
______ (需写出分析过程)
2 .(2022·上海松江·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 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 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 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体积有关; 猜想四: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形状有关。
他们利用电子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奶、食 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索实验,将装有细沙的小瓶从液面处由静止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 0.3 米。
记录的部份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______判断下沉的快慢;
①要探索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______ 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 与 3(或者 4、5 与 6 或者 7、8 与 9)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3.(2022·上海普陀·九年级期末)小李和小明为了“探索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用 A 、 B 两个导体进行实验。
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 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和 表二中。
表一(小李)
电压(伏)
1.2 电流(安)
0.08
实验序 号
1 导
体
下沉时
间 t (秒)
0.53
0.40
0.30 下沉时
间 t (秒)
0.70
0.50
0.45 下沉时 间 t (秒)
0.87
0.70
0.60
质量 m (克)
20.0
25.0
30.0 质量 m (克)
20.0
25.0
30.0 质量 m (克)
20.0
25.0
30.0 序 号
4
5
6 序 号
1
2
3 序 号
7
8
9
液
体
食
用
油
液 体
液
体
牛
奶
水
表二(小明)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 或者 4、5、6 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对同一导体, ______。
①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数据,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①根据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他们提出了猜想: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 流不相同,为进一步验证猜想,他们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a ) (b )所示。
(a )方案 通过挪移滑片来改变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 (b )方案通过替换定值电阻 R 来改变接入电 路的导体电阻。
讨论后觉得图(a )的方案难以完成实验。
请你写出其原因: ______。
4 .(2022·上海杨浦·一模)为研究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减小量与哪些因素有 关,小明设计了方案进行实验。
小明用测力计将圆柱体A 悬挂在空容器中,如图所示,此 时测力计示数F 0为 8.0 牛。
然后逐次向容器中注入液体,并将圆柱体下表面至液面的距离h 、 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 记录在表一中。
为进一步探索, 小明换用材料、 体积与圆柱体 A 相同, 但形状不同的圆柱体 B 重复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电压(伏)
1.8
3.6
5.4
电流(安)
0.18
0.36
0.54
实验序 号
4
5
6 导 体
B
0.16
0.24
2.4
3.6 2
3
A
______
表一: (圆柱体A)
实验序号
1
2
3
4
5______
表二: (圆柱体B)
实验序号
6
7
8
9
10______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者6~8) 数据中F 和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在同种液体中,______;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 (或者6~8)数据中F 与F
的差值ΔF 和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在同种液体中,______。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结论;
______
①继续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发现实验序号9 的数据不合用于题①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①进一步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实验序号5 中,F 为______牛。
实验序号10 中,F 为______牛。
5.(2022·上海青浦·一模)某小组同学在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结论后继续实验,他们先按图用导线连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阻值为20 欧)、开关等,然后将不
同阻值的导体R
x 接入电路AB 间,并记录电压和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
h (厘米)
2.0
4.0
6.0
8.0
10.0
h (厘米)
3.0
6.0
9.0
12.0
15.0
F (牛)
7.4
6.8
6.2
5.6
F (牛)
7.2
6.4
5.6
5.2
试卷第4 页,共8 页
电压表示数(伏)
1.8
3.0
4.0
5.0
5.4
6.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数据中的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的初步 结论是: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当一个串联电阻相同时, 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数据中的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的初步 结论是: 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6 数据中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及导体R x 电阻的大小等条 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
(4)在分析了实验中 R x 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后,他们进一步发现,当R x 的阻值越接 近另一个导体的阻值时, R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的乘积越大。
请根据这一发现及相关 数据,可以进行的猜想是:串联电路中,当某个导体的_______,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 流的乘积最大;
(5)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拟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AB 间继续实验,可供选用的滑动 变阻器有“10Ω 2A ”、“20Ω 2A ”、“50Ω 1A ”三种规格。
你认为选用_______规格的 变阻器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6.(2022·上海崇明 · 一模) 在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死海不死”的文章后, 小敏想“探索浮力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按照图中字母顺序做了如下实验:
电流表示数(安)
0.36
0.30
0.25
0.20
0.18
0.15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5
10
16
25
30
40 R 阻值(欧) x x
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 A 、C 、D ,可以验证猜想_____ ;分析比较实验步骤 A 、B 、C ,可 以验证猜想_____是正确的;
(2)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E 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N ,计算可知盐水的密 度是_____kg/m 3.
7 .(2022·上海闵行 ·一模)小红研究密度计浸入液体深度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她用下端 缠绕细铜丝的均匀木棒制成密度计, 放入不同液体中, 密度计均能竖直飘荡. 小红记录密度 计在不同液体中静止时,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并填写在表格中.
①密度计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二力平衡条件和_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支密度计________。
③请猜测实验序号 5 中的浸入深度 h ________8 厘米(选填“>”、“=”或者“<”)。
8 .(2022·上海徐汇 · 一模)某小组同学利用家中现有实验器材测定大米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 电子天平、米、水、食用油和已知瓶内体积为V 0 的空饮料瓶。
小李和小王同学分别设计了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实验序号 液体密度 (克/厘米3) 浸入深度 h (厘米) 1
0.8 12.5 2 0.9 11.1
3 1.0 10.0 4
1.1 9.0
5
1.2
(1)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_____,测质量的实验工具是______;
(2)小李测出大米的密度π 为 915 千克/米3,小于水的密度,与实际生活中米总是沉于水
1
底不相符,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是______;
(3)小王同学实验方案中,米的体积V = ______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π水); (4)小吴发现小王实验中的米粒颜色变白,用手一捏就碎了,她认为米粒吸水后膨胀,所 以小王的测量结果也不许确。
她用食用油替代水, 按照小王的方案重新测定大米的密度, 发 现米粒颜色未变白, 但需要知道食用油的密度。
请匡助小吴同学运用现有器材, 简要说明测 定食用油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和计算方法。
______ 二、综合题
9 .(2022·上海奉贤·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小制作小组同学设计的身高测量仪的简易电路 图。
电源电压为 6 伏, R 0 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测得并记录部份数据见下表: 身高 h /厘米
电压表示数/伏
电流表示数/安
(1)计算定值电阻 R 0 的阻值; (__________)
(2)计算身高 180 厘米的同学测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 p ;(__________) (3)请说明 R 0 在电路中的作用: ______。
(4)甲、乙两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对绘制的h-U p 图象作出不同 的猜想,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_ (选填“甲”或者“乙”)。
(5)当身高为 170 厘米的同学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伏。
小王同学
①测出瓶中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 ;
3
①测出适量米的质量m ;
4
①将米装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擦干溢出的水, 测出此时的总质量m ;
5
①根据实验原理求出大米的密度π2。
小李同学
①测出空饮料瓶质量m ;
1
①测出瓶中装满米后的总质量m 2
;
①根据实验原理求出大米的密度π 。
1
180
4.0
…
165
2.0
(175)
3.6
(160)
0.0
0.3
170
…
…
试卷第8 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