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一、简析单元内容与特点本单元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二、教案目标
1. 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字,能正确读写44个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
3. 理解文章内容,分清层次,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4. 积累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三、教案建议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教材的教案,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案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案要求,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案的过渡。
四、教案重点难点
1.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案重点。
2. 加强读书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
五、课时分配
5. 灰雀2 课时
6. 小摄影师2 课时
7. 奇怪的大石头1 课时
8. 我不能失信1 课时语文园地二2 课时
第5 课《灰雀》教案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和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弗拉基M 尔?伊里奇?列宁,本名弗拉基M 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 月22 日-1924 年1 月21日),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
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文大意
2. 注意读准“渣”是翘舌音,“胸”是后鼻音。
3.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郊外、自言自语、可惜、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二)预习内容
我会读
1. 读准生字词: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仰望、面包渣、或者、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欢蹦乱跳、诚实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思
本文主要讲了,通过预习课文,我懂得了。
我会问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还有这些不明白的问题
1.
2 .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3、勾画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一抄。
4 、学习字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
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四、课堂检测
A、观察本课生字特点,记住字形,书写
B、辨字组词
郊()惜()低()渣()
校()借()底()查()
五、课后作业
1.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 搜集有关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5 . 灰雀
列宁(喜爱)灰雀
男孩诚实知错能改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案难点是要求学生从对话中把握人物心理。
我采用多读和形式灵活的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同时我还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第6 课《小摄影师》教案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和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出身贫
苦,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了重要影响。
登上文坛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反动思潮。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前苏联有
以高尔基命名的州和城市。
二、预习学案
1.我会学
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知识自学生字。
注意“摄、社”(翘舌音)、“躬”
(后鼻音)的读音,尤其注意不要将“摄”读成ni e o
2.我知道
仔细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3.我不解
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三、导学案
1、赛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2、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3、组合作交流,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并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课堂检测
1、观察本课生字特点,记住字形,书写
2、多音字选择
卷ju cn()ju)当d c ng( )
d m g ()
3、组词
校( ) 期(
) 安(
)
罢( )
胶( ) 基(
) 按(
)
摆( )
4、近义词
突然- ( )
吩咐- (
)
准备-
(
) 转告
()
五、课后作业
1.小练笔:
续写这个故事
2、主题阅读:阅读主题丛书并做好词句积累。
六、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第7 课《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案
一、学习目标
二、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三、 2 .学习课文生字。
四、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生字。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五、知识链接: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
曾留学日本和英国。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
革命。
李四光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
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一、预习学案
1. 我会读
奇怪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2. 我知道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3. 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还有这些不明白的问题
(1)
(一)预习交流,质疑促学
1. 组长带头,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3. 交流质疑,互帮互助。
(二)小组合作探究
1.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 一块大石头为什么会引起李四光的好奇?
3. 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4. 你从李四光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他怎的品质?
(三)探究感悟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四、课堂检测
1、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可它
它应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
五、课后作业
1. 语言积累: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2.我的奋斗计划
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六、板书设计
游戏发现:奇怪的大石头
(问:老师、爸爸善于动脑奇怪的大石头追根溯源f
< [
学:地质学J 执着研究获得成果I震惊世界
第8课《我不能失信》教案案
一、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导学案
(一)“读正确”:
1、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按小组自己的方法分工合作朗读全文。
2、其他小组针对个人和小组读文章是否正确的情况给与评价。
(对读音、断句、声音洪亮等角度进行评价)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读明白”
1、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例:我们小组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板书重点词语)我们组要向大家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
我们组知道课文写了宋庆龄小时候因为答应朋友而拒绝去伯父家坚守诺言的事,变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思考:从那里可以看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呢?
3、学生在文中上寻找、批画后交流。
4、师生共同发现总结:
(三)“读进去”
1 、谁能读出宋庆龄语言的坚决、行动的果断?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采蜜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四、板书设计
准备
去伯
伯家
一一
宋庆龄诚实、
我不能失信父母劝说——拒绝守信,值得我
坚守约定——愉快们学习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1. 培养良好习惯,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2. 交流读后感想。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二、教案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三、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
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 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二、教案重难点: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三、教案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齐读巩固。
5.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阅读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
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
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 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
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习作
作文题目:《我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习作要求:
写我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必须是最熟悉、最了解的人。
必须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指导过程:
一、说一
1. 师讲述习作要求的范围。
2. 分组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师巡视,相机指导:
①自最熟悉的人
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一件事。
二、想一
1. 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件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刚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
2. 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
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写一写
1.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 各自修改。
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 找3 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 再改自己的习作。
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
5. 誊写作文。
(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
题。
)
第二课时(修改课)
一、交流习作:
1.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15 / 30
2. 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二、修改习作:
1. 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重新修改习作。
三、誊写习作:将修改好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讲评课)一、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点。
朗读优秀习作。
二、指出本次细作的缺点。
三、提出矫正措施。
写字
第一课时
一、教案目的要求:
1. 分析这部分的结构字特点,注意长短的合理搭配
2.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 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提高书写技能。
二、重点难点:
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案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本课要求。
1. 出示生字:胸脯散步震卷仰遗
2. 朗读生字。
3. 引入课题:结构的长短要合理搭配
(二)探求新知
1. 观察这些左右结构字,你发现了什么?
2. 举例一、二说明好吗?
3. 指导学习这些字(特点分析),示范书写
三)写字指导与练习:
1. 读一读,说笔顺
2. 指导书写,示范。
生练习书写。
3. 巡视辅导。
提醒做好“双姿”。
(四)自我评价:
1. 指导自我评价。
2.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归纳,拓展练习布置)。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明确本课要求
1. 师生问好,检查上课准备情况。
2. 引导读一读:胸脯散步震卷仰遗思考:
(1)分析字的结构?
(2)哪些字不是左中右结构,为什么?
(3)左中右结构字,左中右三部分宽窄是一样的吗?(二)探求新知
1. 观察这些左右结构字,你发现了什么?
2. 举例一、二说明好吗?
3. 指导学习这些字(特点分析),示范书写
(三)学生练习:
1. 读一读,说笔顺。
2. 生练习书写。
(四)教师评价与总结
《灰雀》教案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反思
崔爱群
课前准备中,我特别注意文中所蕴含的思维因素,但对于学生是不是能体会感悟到这一点,我有些忐忑。
课上,首先认识了几只灰雀,学生在朗读描述灰雀的句子后感受到灰雀活泼,健康,惹人喜爱。
我问: “如果你看到这么可爱漂亮的灰雀,会怎么对待它呢?”有的说: “逗他玩,给他食物吃,天天来看它,听它歌唱。
”还“给它们做一个木房子”有的说“想把它捉回家,在家里好好地养着,可以随时看到它。
”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
在这里我没有对孩子们的说法做出评价,而是顺势请学生看看课文中列宁是怎么对待灰雀的。
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我又特别提示了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重点词。
并在朗读的时候读得重一些。
而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找遍了周围的树林的,却没找到,这时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向他询问见过灰雀没有,男孩说:没我没有看见”我让学生表演读
这句话,并提示性地设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他说了两个‘没'还,打吞(吞吞吐吐,不连贯)。
”我进而发问: “为什么吞吞吐吐呢?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呢?”孩子们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心里有鬼,犯错误了。
而列宁注意到这一点了没有呢?这时孩子们有的说注意到了,有的说列宁没注意到,争论不休。
我提醒孩子们还知道哪些列宁的故事,他们马上联系《蜜蜂引路》这一课,认识到列宁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他一定注意到了男孩的这一个细节表现,由此推测出列宁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小男孩知道灰雀的去向。
接着读列宁的话,猜
想列宁真的认为灰雀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吗?学生马上反驳说: “不是的,因为老师在前面介绍过灰雀适合在这里生活, 它就不会被冻死”再“说列宁每天都来看灰雀,还给它们食物,它们也就喜欢住在这里,不会随便飞走的。
”“对呀,昨天都还欢蹦乱跳的,今天怎么会突然冻
死了呢?再说就算是突然死了,也应该有尸体呀,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所以我觉得不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列宁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我认识为他后面的自言自语也并不是真正只对自己说,他也是说给小男孩听的,他是想表明自己很为灰雀担心。
”我觉得孩子们越来越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了,而且还注意抓住人物惯有的特点来思考。
我惊叹于孩子们思维的细致,我为先前的担心感到多余。
我接着问: “那你们觉得灰雀去哪儿了?”马上有学生抢着说: “是被小男孩捉走了! ”我反问: “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这么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候,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我是从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这句话看出来的。
如果不是他捉走的,怎么会这么肯定地说会回来,而且知道还活着。
”还“有,就是列宁问他: ‘会飞回来?'他又很肯定地说了一次‘一定会飞回来'可以看出就是他捉的”最“后说‘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说,明小男孩说的是真的,而且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就知道了跟他有关,是他捉走的,而不是别人捉走了他要回来的”。
我追问道: “小男孩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列宁灰雀的去向呢?”因“为他开始已经说自己不知道了,现在不好说明白了。
就只好用行动来表示(放回灰雀)”。
我觉得学生已经读懂课文了,于是引向认识道理上。
“那么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吗?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列“宁明白这些情况,因为他看到灰雀已经回到了树上。
”但“列宁没有追问小男孩,因为他看到灰雀还是欢蹦乱跳的,说明小男孩可能也是太喜欢灰雀了才捉的,并没有伤害它”。
“他还看到小男孩站在树下,低着头。
说明小男孩认识到错误了,没必要再说他了。
”这时候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读课文,他们读得可带劲儿了,最后,我问孩子们: “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说喜欢列宁“因为他爱鸟。
”“他会教育小孩子,不是大声地批评他做错了,而是用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动他,让他改正错误。
”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喜欢小男孩: “他有错就改,很勇敢”他“也喜欢小鸟”。
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 问: “小男孩错在哪里?”他“不该捉走小鸟”小“鸟在树上才最快乐,书上说它在枝头‘欢蹦乱跳 '地唱歌”对“,喜欢小动物就要让它自由地生活。
捉回家了, 虽然也给了它好吃的,但没伴儿了它就不快乐了,他不能到处飞了,就不自由了。
”我被孩子们感动了,我想,不用我多说, 他们已经明白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所有道理,而且这一次不是我告诉他们的,是他们自己感悟到的
主题汇报课
读书汇报会——《爱的馈赠》
学习目标:
1.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爱的馈赠》一组课文中的几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2. 感受课文所描写的爱的内涵。
教案重点难点:
领略爱的涵义
课前准备:
主题丛书《爱的馈赠》
教案时间:1 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种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心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去领悟爱的涵义吧。
二、自主交流:
1. 小组内互读词语
2. 小组汇报收获,互相评价。
三、合作探究:
四、小组汇报:
1. 展示探究结果。
2. 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或感悟。
提纲:读了就想说
我喜欢的....
我从中学到了....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该组其它课文。
第二单元测试卷
读拼音,写汉字。
y门「ji e ju O n k CD ch a xi6g p u m i c an g ()()()()()
i1 sh i l u x in g s d n b u y O n
g w d n g zh 6 j
in
g
()()()()()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停当()转告
(
)鞠躬()面包渣()
流域
(
)陨石()婉转()摄影师()三、组词。
郊()惜()
诚
(
)秦()社()
胶()借()城
()春()杜
(
)
四、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五、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 摄影师 三 ( ) 灰雀 五 ( ) 电车 一( ) 杂志社 两( ) 照相机 六 ( ) 石头 一( )
朋友
一( ) 白发
六、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 喜爱 ( ) 明媚 (
)
震惊(
)
七、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2.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3.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八、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一 --- 就 ---- 无论 -------- 还是 ---- 女口果 ----- 就 ---
1. ( ) 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 ( ) 应该向她道歉。
2. ( ) 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 ( ) 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3.
( ) 是凛冽的寒冬, ( ) 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
他们就立 刻起床练武。
九、 按课文内容填空
,天才在于积累
) 。
而读书。
)
的结果。
5.(
) 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闻鸡起舞
1.( )
2. 世上无难事, (
3. 为(
)
4. 任何成就都是 (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
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
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
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
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
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主要讲了晋朝青年()的故事。
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2个)
3. 用“一”画出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
十^一、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一个名人
集体备课
《小摄影师》教案案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
照相机、打量、摆弄”等12个词语。
2.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预习学案
1.我会学
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知识自学生字。
注意“摄、社”(翘舌音)、“躬”
(后鼻音)的读音,尤其注意不要将“摄”读成ni e o
2.我知道
仔细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3.我不解
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三、导学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小男孩会回来吗?(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
望孩子来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课外延伸,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四、课堂检测
一、听写词语基本、突然、按照、吩咐、摆弄、准备、胶卷、车辆、杂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