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合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显示了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中石墨与基体的不同形态:
四、铸铁的性能 1。抗拉强度低、塑性韧性差 因石墨相当于孔或裂缝,明显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球状石墨对基体的破坏作用相对较小,故球墨铸铁的力性接 近低碳钢,且可以用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提高性能。 2。铸造性能好。 3。耐磨性好。 4。消震性好。 5。切削加工性能好。 6。缺口敏感性低。
727 ℃间缓慢冷却时,会 沿晶界析出 Fe3CⅡ,形成网 状组织。
●铁素体(F)在727℃~室温
间缓慢冷却时,会沿晶界析 出少量 Fe3CⅢ。
§4 – 2 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 按含碳量铁碳合金分为 7 类:
⒈工业纯铁 WC: 0~0.02% ⒉亚共析钢 WC: 0.02 ~ 0.77% ⒊共析钢 WC: 0.77% ⒋过共析钢 WC: 0.77~2.11% ⒌亚共晶白口铁 WC: 2.11~4.3% ⒍共晶白口铁 WC: 4.3% ⒎过共晶白口铁 WC: 4.3~6.69%
四、过共析钢 在ES线以下缓冷时,在 A晶界上析出 二次相 Fe3CⅡ, 同时A的成分沿 ES线变化。至727℃,A 的成分到达S点,发生 共析转变,温度恒定。 待A全部变成P,共析转 变结束,温度再继续下 降。 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 P + Fe3CⅡ。 二次渗碳体 Fe3CⅡ保留 在 P 周围,形成网状组 织,这种网状组织使钢 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属有害组织,必须消除。
六、亚共晶白口铁 在液相线以下为L + A两相。 在1148 ℃时 L 相成分到达C 点,发生共晶转变,变成 Ld。
继续冷却时,初晶A沿边界 析出Fe3CⅡ,至727 ℃,初晶A 的成分到达 S 点,发生共析 转变变成 P, Ld则变成L’d。 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 P + Fe3CⅡ + L’d
二、铸铁的组织 1。按铸铁石墨化的程度其组 织可有: ⑴ F+G; ⑵ P+F+G; ⑶ P+G; ⑷ P+Fe3C+G; ⑸ 白口铁。 从⑴至⑸,石墨化渐不充分, Fe3C渐多,G渐少。 2。可以将铸铁看成是G分布 在工业纯铁或钢基体上的 铁碳合金。 视石墨为裂缝或孔洞来估计 铸铁的性能。
三、铸铁的分类 1。按石墨化的程度分: ⑴白口铸铁:不进行石墨化,断口呈银白色。 ⑵麻口铸铁:石墨化不充分, P+Fe3C+G ⑶灰铸铁:石墨化较充分,断口呈灰白色。 ● F+G —— 铁素体灰铸铁 ● P+F+G —— 珠光体铁素体灰铸铁 ● P+G ——珠光体灰铸铁 2。对灰铸铁,又按石墨形态分: ⑴普通灰铸铁——石墨呈片状; ⑵球墨铸铁——石墨呈球状; ⑶可锻铸铁——石墨呈团絮状; ⑷蠕墨铸铁——石墨呈蠕虫状。
二、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1。铁素体 碳在 α- 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ferrite, 简写为 α 或 F。 铁素体溶碳能力极微,其性能是软、韧。 2。奥氏体 碳在 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austenite, 简写为 γ 或 A。 奥氏体溶碳能力也低,其性能也是软、韧。 3。渗碳体 Fe3C,cementite, 含碳量为 6.69%. 性能:硬、脆。
七、过共晶白口铁 液相在高温直接结晶出 条状的一次渗碳体Fe3CⅠ, 在1148℃发生共晶转变, 组织是: Ld + Fe3CⅠ 在727℃发生共析转变, Ld 变成L’d 。 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 L’d+ Fe3CⅠ 。
§4-3 Fe-Fe3C 相图的主要应用 一、估计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时的力学性能 1。含碳量越高, Fe3C 就越多,则硬度越高,而塑性、 韧性越低。 2。在亚共析钢的范围(WC≦0.8%),含碳量越高, 则强度越高。 二、判断铁碳合金的热加工工艺性能 1。铸造性能:液相线和固相线的距离越小,则铸造性 能越好。 所以共晶成分合金的铸造性能最好。 2。锻造性能:单相固溶体的锻造性能好,莱氏体不能 锻造。 所以低碳钢的锻造性能优于高碳钢,铸铁不能锻造。 三、确定钢铁材料铸造、锻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
第四章 铁碳合金
一、铁碳合金的组元 1。纯铁 ⑴ 力学性能: 软、韧 ⑵ 同素异构转变: 固态时,材料的晶体 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纯铁在912℃ 和1394℃会发生同素异构 转变,如右图所示。
● 912℃以下的纯铁称 α Nhomakorabea- Fe, bcc结构, ● 912℃ ~1394 ℃的称 γ - Fe, fcc结构, ● 1394 ℃以上的称δ- Fe, bcc结构。 2。渗碳体 (Fe3C) 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在铁碳相图中表现为一垂线, 故作为一独立组元。
§4-4 碳钢 一、分类 1。按含碳量分: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WC 0.25% 0.25% < WC 0.6% WC>0.6%
2。按冶金质量分: (根据杂质S、P的含量多少) 普通碳素钢 优质碳素钢 高级优质碳素钢 3。按用途分: 碳素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
二、牌号及用途 1。普通碳素结构钢 Q195, Q215, Q235, Q255, Q275 ⑴均为普通钢,数字表示屈服强度,单位为MPa。 ⑵ Q275的含碳量约0.3%,其余均为低碳钢。 ⑶ 一般用于工程构件(桥梁、建筑……)或要求不高的机 械零件,在热轧状态(相当于正火)使用,不再进行热处 理。 2。优质碳素结构钢 ⑴ 钢号是二位数字,表示钢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如10、 25、45、50等。 ⑵ 质量性能优于普碳钢,用于制造机械零件。 ⑶ 一般须进行热处理提高性能后再使用。
五、共晶白口铁 在 C 点(1148℃)发生共 晶转变,全部变成 Ld, 即A + Fe3C。 在1148℃以下的缓冷中, A的成分沿 ES 线变化, 并在周围析出Fe3CⅡ。至 727 ℃,A的成分到达S点, 发生共析转变变成P。 室温时的组织是: P + Fe3CⅡ + Fe3C, 称为变态莱氏体,记着: L’d
L4.3
1148 ℃
A2.11 + Fe3C
产物称莱氏体:ledeburite , 简写为: Ld ⑵共析转变,在 PSK 线上, A0.77
727 ℃
F0.02 + Fe3C
产物称珠光体:pearlite, 简写为: P ⑶包晶转变(HJB线)略
3。二次相析出 研究溶解度线ES、PQ知:
●奥氏体(A)在1148℃~
§4 – 5 铸铁 一、铸铁的石墨化 1。铸铁中的碳以石墨形式结晶 或析出的现象称铸铁石墨化。 (石墨:graphite, 简写为G) 石墨化越充分,则铸铁中石墨 越多,而Fe3C 越少。 2。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 ⑴(C +Si)%越多,则石墨化 越充分; ⑵ 冷却速度越慢,则石墨化越 充分。
3。碳素工具钢 ⑴钢号是 T + 数字,如T7、T8、T10、T12、T13,数字表示钢 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 ⑵全部都是优质钢。还有高级优质钢,在钢号后尾以A, 如T8A. ⑶用于制造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但尺寸不大、形状不复杂, 使用温度不高的工具,如钳工工具等。 ⑷ 应在热处理后使用。 4。碳素铸钢 ⑴ 钢号是ZGxxx-xxx, 后为两组数字,分别表示钢的屈服强度和 抗 拉强度,如ZG230-450, ZG310-570等。 ⑵ 用于形状复杂不能锻造成形,性能要求较高的机械零件。
一、工业纯铁 在PQ线以下缓 冷时,在 F晶 界上析出三次 渗碳体Fe3CⅢ , 最终组织为: F + Fe3CⅢ 因Fe3CⅢ量少, 在晶界呈薄片 状断续分布, 对性能影响不 大,一般可忽 略不计。
二、共析钢
在727℃发生共析转 变,全部变成珠光 体,再继续冷至室 温。 室温平衡组织为 P。 在光学显微镜下珠 光体的形貌是Fe3C 与F交替排列的层片 状组织。若放大倍 数不够,则层片不 能看清。
三、亚共析钢 在 A+F 两相区缓冷时,A的 成分沿GS线变化,至727℃时, A的成分到达S点,发生共析转 变,温度恒定。待A全 部变成P,共析转变结束, 温度再继续下降。 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 F + P。
根据杠杆定律可以推得, P在钢中的相对量与钢的 含碳量x的近似关系是: WP= x / 0.77
以下研究 Fe-Fe3C 相图。
三、Fe-Fe3C 相图 1。相区 ⑴单相区: L、δ、A、F、Fe3C ⑵两相区: L+δ、 δ+A、A+F、 L+A、L+Fe3C、 A+Fe3C、F+Fe3C
⑶三相区:三条水平 线 ECF (共晶转变) PSK (共析转变) HJB (包晶转变)
2。恒温转变 ⑴共晶转变:在 ECF 线上,
五、牌号及用途 1。普通灰铸铁:如 HT150, HT200, HT250 …… HTxxx ,三个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单位MPa。 用于要求消震、耐磨、形状复杂的地方,如机床床身、汽缸、 箱体、活塞等。 只进行去应力退火。 2。球墨铸铁:如 QT400-15, QT500-05 , QT600-03 …… QTxxx-xx, 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单位MPa和%。 用于一般机械零件,如齿轮、曲轴、凸轮轴等。 可进行改善基体组织的热处理(如退火、正火、调质等)。 3。可锻铸铁:将白口铁长时间石墨化退火,使其中的 Fe3C 转 变为团絮状石墨而成。 如 KT300-06, KT350-10, KT450-06, KT650-02 数字意义同球 铁。性能接近球墨铸铁,但生产成本低。用于小件的批量生 产。 可锻铸铁实际并不能锻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