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语文教学有它的特殊之处。

在教学中尽量设法引起小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的兴趣,才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多媒体所具有的声音和图像功能,正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文字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而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145-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孔丘语)“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朱熹语)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被吸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
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充分利用音响效果唤起学生感官的注意,创设一种感到悲哀的气氛,然后再重理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画面,再配合以录音朗读,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使学生进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境中去,让整堂课始终沉浸在对总理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因失去人民的好总理而悲痛欲绝的情感之中。

在这堂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出深厚的氛围,一方面为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最佳效果。

2运用多媒体可以再现课文情境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创设视听情境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九寨沟》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康定情歌》的音乐片断,用音乐来营造浪漫、抒情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带着新奇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再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亲自感受宇宙的神秘,生物世界的奇妙,秀丽的大自然风光,日出美景等,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在进行“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大自然之美,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学生乐意学,也容易学。

3运用多媒体可以突出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

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如:《初冬》识词学句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识词学句紧扣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文章描绘了北方乡村初冬早晨的景色。

作者以准确优美的文笔描写
雾气逐渐消失,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的动态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

这样一幅动态的优美自然画面,对住在南方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学生不能观察到,也没有这样的表象,因而在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中受到影响,这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的光盘形象的影像,先出现雾中的景象,让学生观看景物,然后突出“望不见”、“看不清”的词语;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雾中的景物像什么?找出“像隔了一层纱”一句,利用鼠标的功能,屏幕的一半出现一块纱巾,另一面是雾景,相互对比,这样形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又展示晨雾渐渐消失,景物慢慢变清晰的情景。

让南方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使学生明白不同地方有不同气候和不同的自然现象景观。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从而更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语文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