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职业模块双基训练(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kě)惆怅.(chàng) 携.手(xiã) B.橘.子(jú)苍.茫(cāng) 漫.江(màn)C.遒.劲( qiú) 遏.制(â)寥廓.(guō) D.飞翔.( xiáng) 峥.嵘(zhēng)砥.柱(d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鱼翔.浅底(翔,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
B.怅.寥廓(怅,表达失意的情绪)
C.谁主沉浮
..(沉浮,指盛衰)
D.峥嵘
..岁月稠(峥嵘,不平凡,不平常)
3.对“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描绘了在橘子洲头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这句的大意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这句对万物蓬勃向上的情状做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D.这句从眼前景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是前面六句写景的总收。

4.对下列诗句朗读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万类/霜天/竞/自由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5.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独”字给人以孤独之感。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运用色彩生动地描绘出湘江深秋绚丽景色。

C.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巧妙地回答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问题。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了诗人敢于搏击风浪的思想感情。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拟人)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夸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夸张)
7.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浪遏飞舟?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词句,完成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尽染:碧透:
百舸:霜天:
10.起句交代了什么内容?“独”字写出了怎样的情境?
11.一个“看”字领属到哪一句为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把你能联想到的描写秋色的词句写出2 -3例。

(二)阅读下面的词句,完成各题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14.词中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精神面貌:
活动志趣:
15.本词很讲究炼词,用字传神,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染”字,表现出景色变化之快,之广。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字,一是充分表现飞得矫健有力,一是表现游得轻快自由。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本是表示评论之意,但言中隐约说出青年人涉世不深,不甘大笔诛伐之意味。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个“遏”字,显示出革命青年强大力量,从而隐晦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6.下面是对本词的分析,其中分析欠妥当的是( )。

A.从写作时代上讲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从格律上讲这是一首古典诗词,属于近体诗,是中国诗歌白花园中的奇葩。

B.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描绘的意象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所
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C.“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有语句上的倒装,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歌抒情主人公。

D.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17.“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18. -个“恰”字领属到哪一句为止?这几句塑造了“同学少年”怎样的形象?
19.哪一句形象地表达诗人激流勇进,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