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环保主题班会教育《白色污染》精品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环保主题班会教育《白色污染》精品教
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白色污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白色污染”?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白色污染”?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以身作则,消灭“白色污染”。
教学难点:
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最近你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现小草的变化啊?(小草变绿了)这预示着什么呢?(春天来了)对啊,春姑娘已经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之一是创设一个学生熟知的情境,自然的进入实践活动;目的之二是为下面的对比活动提供一个充分的条件,让学生有据可依。
注意:当时正是春天)
2、出示课件: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师:在这鸟语花香、天蓝水清的世界中如果出现了这些东西(出示课件:白色污染有关图片资料。
)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前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白色污染有一些感性认
识,知道什么样的污染是白色污染。
讨论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下白色污染的危害,如抛弃在铁路两边的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等,为进一步了解白色污染的可怕进行充分准备。
)
3、揭示课题:现在这种污染已经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并称之为“可怕的白色污染”。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先看一组资料,多媒体出示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学生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从文字上感知白色污染的可怕)
二、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师:白色污染源之一就是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家每天都在用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数据,相信大家统计之后一定会大吃一惊的!(简短的导语衔接,进入实践活动的第一步:统计)
师:白色污染到底有多可怕呢?
1、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充分利用统计图表,统计出自己的数据,是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
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有的学生可能是调查了几天的数量,再求出一天的平均数量,也有的学生可能只调查了一天,没有关系,只要调查出一个大概的数据即可。
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获得数据的过程,
在小组讨论时,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获得数据的方式:如询问父母、自己统计等。
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获得数据,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统计本小组同学的家庭一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稍后汇报,教师记录在多媒体上出示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
然后出示:全班平均每个家庭一天大约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计算器计算,结果四舍五入,由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充分发挥学生利用数学信息交流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数据时,要让学生制作适合本组实际情况的统计图表,再进行计算。
然后汇报给教师,可以把数据展示在多媒体上,为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求平均数时,如果不能整除,可以用估算
的方法求出整数值,这也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
4、要想知道全校同学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分别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我们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讨论、合作计算。
教师提示:1周按7天计算,1个月按30天计算,1年按365天计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要学生在一步步地计算中感知白色污染的严重,从数量上具体的感受;学生可以选择用计算器计算,采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体验数据之大)
5、单纯的数据计算结果已经让我们很吃惊,你还有没有更形象的法呢?
例如:如果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请你计算一下全校同学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地,占地多少平方分米?我们潮泉镇中心小学
的大约占地是20000平方米,把这些塑料袋铺地,大约相当于几个学校面积?
出示一组数据:(一)一个塑料袋展开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重量约是1克,10个塑料袋叠起的高度大约是1毫米。
(二)我校的面积约是20000平方米,一个四年级学生的身高约是141厘米;一个四年级学生的体重约是34千克。
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小组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还可以联系自己的调查资料:例如自身的体重、身高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单纯的说教不能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的感受一些数字,提示他们通过材料的对比来了解一些数据,生活中给出的例子更加形象直观,通过惊人的数据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
三、总结交流,反馈提高。
看了你统计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呢?出示一组资料(多媒体),看后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你们小组的环保措施。
(这个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有建设性的、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并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四、消灭“白色污染”。
1、设计手抄报,展评作品。
2、小组合作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消灭“白色污染”。
3、设计几句治理消灭“白色污染”的公益广告。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是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设计更多的活动。
例如,可以出一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板报,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和社区捡拾废弃的塑料袋,还可以组织学生搞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等等。
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活动,体验综合实践活动。
)
五、课后延伸
结语:白色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的环境是很严重的威胁,如果不控制后果非常可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统计、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了白色污染的可怕。
但是,如果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少用一个塑料袋就为保护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在座的每个人都作环保宣传员,白色污染一定可以控制的,相信你和我的想法一样!
课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的“白色污染”进行清理。
(课上说的再好也不如课下一个简单的行动,所以,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中去,所以安排这个课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的“白色污染”进行清理。
)
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超越传统单一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整合起来,实现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
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的、创造性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使学生身心得以和谐的发展。
本节课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分析等主要形式,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主,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
社会实践能力“可怕的白色污染”这部分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保护我们的环境”中的一节课,也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数学学科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让学生调查、计算、讨论,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感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在这里,还不是从量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让学生先调查自己家里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并求出小组内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进而计算出学校里所有学生家里一年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如果铺开,占多大面积。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统计表格,不但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调查、计算,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同时体验到了白色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从量化的角度来重新讨论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节课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在进行比较后看到数据时的惊讶的表情。
他们真的没有想到,小小的塑
料袋居然这么可怕。
在这节课中,他们充分体验到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设计中感觉到,在进行比较的具体操作中学生有些吃力,如和自己的身高比较,和自己的体重比较,虽然课前安排孩子们量了身高,称了体重,但是小组活动中效果还是不好,分工合作的能力偏低,用的时间比较长,结果出现了差异,小组合作能力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
但是,看得出孩子们很用心了,从中也看到了“跳一跳,够的着”的效果。
独立解决问题后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而且是方法策略。
我们也能看到解决问题之后的孩子们真的很开心,这个活动促使他们体验到了学生的乐趣。
学生在这节课上,针对调查计算的结果各抒己见,叙述环保措施和策略,真正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消灭“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