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再严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谨,再严谨
作者:郝志岗
来源:《科学导报》2015年第88期
工作在出版社,以编辑医学图书为自己的主要方向,接触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机会自然多了起来。

有这样一位作者令我很难忘,我一直把他的书摆放在书柜的显眼位置,每每看到这一大部头著作,编校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初识作者吴岩医生,是在2007年的一天上午。

吴岩是原108医院的副院长,是一位离休军医。

当时入职不久,编辑室交给我一部稿子让我审核。

我一看书名《休克肾笔记》,感到图书的专业程度很高,信息量会很大,倍感压力,毕竟这是一部特别专业的西医图书。

我作为一位普通的医学生,审核不太熟悉的书稿,能否担当重任,心里有些许担忧。

上千页的书稿,内文插图若干,而我又是以审核者的身份去阅读,按照作者的出版进度要求,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据作者介绍,图书完成花费了8年时间,反复校对,质量已经达到出版要求,不能随便改动。

按照我的经验,书稿总会存在瑕疵,本着为作者负责、为读者负责的原则,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审稿编辑加工,而这些工作必然会与作者要求的进度产生冲突。

能否和作者很好地配合完成图书的出版工作,我心里忐忑不安。

毕竟作者已经80岁高龄,精力能否允许作者核对数据、图片、引文,这都是一个挑战。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总是多余的,因为我遇上了一位特别认真的作者、一位敬业的老同志、一位有着科学专业精神的老学者。

作者知道我在审读稿件,对我提出的一些表述疑问并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反复推敲、耐心解释,并且嘱咐我如果有疑问,随时打电话沟通,或者他专门来我办公室一同解决。

实际情况是,专业问题需要作者仔细核查资料、认真比较,才能查缺补漏,单纯地电话沟通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作者夫妇提出,书稿是他们多少年辛苦整理出来的,内容一要保证科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二要有创新性,让同行有所得,三要紧跟科研发展前沿,不能滞后,并希望我到他家里,一起核对解决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待到时机成熟再付印。

于是,我们便开启了两年时间的深度编校合作。

第一次到吴岩家里,印象最深的是他书房里一摞摞的书稿。

每一篇章的书稿都用文件夹规范保存,所做的修改都认真标记,详细记录参考图书目录页码、修改日期。

书柜里的常用参考图书,一看就是历经作者反复翻阅,书中的红色标注记载着作者的思考和质疑。

作者又捧出一大摞原始图片,这些珍贵的图片都是作者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极具科研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对一幅幅照片的科研价值和临床价值都极为了解,并且有一种迫切介绍给医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的热情。

用他的话说,这么好的图片应该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去应用,价值体现不在于发现,而在于应用。

在和作者交流的时候,快递上门送书,是最新版的泌尿系专业图书,我感觉快递人员和吴岩一家很熟悉,一问才得知,为了便于及早掌握最新的有关休克肾的研究,
吴岩早已学会了网上购买图书。

一位80岁的老者不局限于逛书店、图书馆的传统方法,学会了利用网络,用现代的话说,“为了专业,吴老也是蛮拼的”。

每周我都会去吴岩家里两三次,每次都会带几页有疑问的样稿。

对于我提出的疑问,作者总会很快捷地从他整理有序的文件夹里找出原始的样稿,或者从参考图书准确地找到引文的出处,核查数据,甚至找出不同版本的著作比较推敲,很慎重地在校样上做出修改意见。

有时候,我想让作者凭借自己的印象提出修改意见,吴岩却不会为了省事放松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一定要找到根据,给读者一个科学的结论。

很多时候,一个疑问我们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处理,几页书稿,作者也会用几天的时间精细化阅读,直至觉得没什么疑问才会交给我。

2009年,作者的《休克肾笔记》完美地付印成书,心怀感恩的作者将图书邮寄到各大医学图书馆,为的是让更多的同行有所启迪帮助。

图书出版以后,我也会经常到作者家里拜访,作者一如既往地在研究着他付出心血的休克肾领域。

究竟是怎样一种动力让一位耄耋之年的共产党人辛勤耕耘,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让一位医生孜孜不倦,是怎样的一种情操支配着作者的人生?我想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实现中国梦的践行,一位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医生的探索,一位全心全意纯粹服务人民的军人的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