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画家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画家具——席与礼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刘丽娟
摘要: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较秦都取得了进步。

汉代的生活起居方式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被称为“低坐”,即以“ 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

汉代儒家文化发展迅速,十分注重“礼”,这种对“礼”要求的表现在家具使用方面上,家具的形式设计与使用受到了“礼”的约束,也成为礼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代出土并保留下来的家具并不多,但是汉代的石画像直观的表现了汉代人家具的使用方式。

就通过对汉画中的家具进行对汉代等级礼制状况进行考究,详细分析汉家具席与礼之间的关系,指出汉代是一个崇礼的时代。

关键词:汉画家具席礼
一,礼的含义与作用
礼,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释名》曰:“礼,体也。

言得事之体也。

”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

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在中国古代被用于辨别是与非、规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区别不同的人群。

礼的诞生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推而广之,变成了维护社会安定与统治秩序的工具。

宣传的理想是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差别性。

礼即是人们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等级社会的统治者进行阶级社会统治的工具,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一种社会安定的作用。

由于人们长期遵守这种礼仪制度,人们的生活习惯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成为社会习俗。

而表现在外物上就是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工具,它们的使用方式与制作有着严格的礼制。

家具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也突出表现出统治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与伦理观念,更成为阶级社会等级关系的标志。

二,汉代家具的礼制
每个时代的礼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各具特点。

汉代
儒家文化盛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

汉朝的礼制是基于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进行的,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发展更是迅速,对礼提出更加具体的观点,而对于礼的遵守也是十分的严格。

汉代人们对于礼制得遵守是非常重视的,对于礼的约束趋向人性化,逐渐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的生活习俗。

然而无论哪个朝代产生于阶级社会的礼制的中心思想都是等级秩序、尊卑长幼,汉代也不例外。

在崇尚礼制得社会背景下产生,汉代家具势必也体现出等级制度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汉画中的家具,无疑是直观的再现了当时“礼”的发展情况,十分形象的再现了当时的礼制文化。

从汉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家具形制比较矮,没有相对比较高的家具,坐具以席、床榻为主,人们往往是“席地而坐”,席的形象是最为常见的,它的制作工艺简单,材料也十分普遍,多为矩形或者方形。

在汉墓出土的石画像或者画像中多见,如羊子山汉墓的车马宴饮图中,都是一矩形的席出现的,在对席的细节中也偶尔刻画出席的边缘。

在汉画中人们大多是呈现出跪坐在席面上的,而席的形象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汉代由于置器物的就是几、案、俎等,它们的长短个不一,根据需要进行制作。

形制上差别很小,主要是因为承放不同的物品而名称不一样。

汉画所描绘的家具主要是席、床榻、几案、几俎等,并且这些家具在使用上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因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在形制、装饰、陈设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体现出身份等级,长幼尊卑。

三,席与礼
1)席的形制相关记载
席的形制规定,是辨别席的使用规格的依据的一方面,而席的形制是体现席的等级差别的一个方面。

而对席的形制相关礼仪记载在周礼中就已经存在,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可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长者独坐,其次,共坐人数多时(一般为四到五人),最长者应被推于异席坐,最后,专席独坐的除尊长者外,还有一种就是家有丧事者要专席而坐,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因为汉画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将忧者或丧者的状态展现出来并非是件容易事,然而确能直观的表现出席的形制与坐席的人数。

2)汉画中席的形制分析
汉画像中,席的形制主要体现在形状与大小两个方面。

从形状看,有正方形与矩形两种,正方形的坐席一般为一人独坐,称独坐席。

矩形的坐席方式有二人合席、三人及多人共席等。

这几种形制席在大型宴饮乐舞场面中表现的最多,宴饮场面的刻画采用的是俯视的视角,更易于展现席的平面。

独坐席者的等级地位较高,从画面看不同形制的席体现着坐席人的尊卑、长幼的关系,独坐席主要出现在宴饮乐舞、拜谒、画面中。

但意义及在画面中的地位与独坐席意义相同,都为体现主人在整个场合中的地位。

除去夫妇合席,共坐一席者身份尊卑没有很大的差异,沂南汉画像石墓的“收租图”与四川讲学画像都体现了这一现象。

3)不同形制席的等级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汉代时席在形制上的等级差别仍然存在,体现出使用者的尊卑关系。

独坐席、二人合席、多人共席的使用等级,需要放在具体的场景中分析。

当三种形制的席同时出现时,不同使用者的尊卑才可以体现出来。

成都羊子山汉墓的宴饮乐舞图就体现了这样的等级关系,主人独坐一席,位于画面的中心,被视为尊者,前面一人跪拜,左侧为宾客,为二人合席,右侧为乐器演凑者,五人合席,其尊卑关系一目了然。

由此可得,汉代时坐席的等级制度依然存在,人物身份通过所坐席的形制有所体现,在独坐席的使用礼仪上与周礼有承袭的关系,但是有所演变从周代的长者独坐席演变为尊者独坐席。

从尊卑共坐现象的存在及卑者熟人同席来看,汉代已经产生属于自己时代的礼制及礼仪观念,但是无论礼仪制度如何改变,其体现等级尊卑、维持统治秩序的本质不会改变。

四总结
经过上文分析,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的家具之一,在周代有相当成熟的礼仪规定。

到汉代时人们依然多采取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席依然是人们的主要坐具。

因此人们在坐席时为体现彼此身份地位而使用不同形制的席,或者从设席的方位上体现自己的高贵。

但是周礼记载的坐席的礼仪方式,很多在汉画像中是看不到的,汉代人以席坐不同体现身份尊卑,却没有遵从周代的礼仪规定。

参考文献
[1]《周礼》,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2]《礼记》,崔高维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3]瞿兑之:《汉代风俗制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

[4]胡文彦:《家具与礼》,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