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复盘:雕爷牛腩的8种互联网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菜头复盘:雕爷牛腩的8种互联网思维
雕爷准备做牛腩的时候,他已经是一枚壕,有车有房有家不错的电子商务公司。

所以,不要把雕爷牛腩当作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是应该视为高帅富的跨领域空降作战。

和所有借中国自由市场之力崛起的商人一样,雕爷在找到了生意模式,确定市场地位,拥有稳定现金流和发展速度之后,陷入了忧郁之中。

他去全世界各地旅游,看了所有音乐剧,甚至自己赞助了小剧场,但还是陷入了“今生不过如此”的迷惘。

生活里还会有什么激情?
他想了很久,而不是思考了很久。

觉得他自打生下来,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70年代,相对匮乏的80年代,和逐步丰富的90年代,心中念念不忘,至死不休的欲望只有一个字:吃。

吃包括没有尝试过的美食,小时候想吃而吃不起的美味,和吃了一圈下来最难忘的滋味。

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一群人每次聚会,最后都会聊到一个话题:开饭馆。

由于花了那么多时间探讨,开饭馆简直变成了一个梦魇,从用什么桌布,买什么碗碟,一直到优惠卡的设计都已经细究了无数遍。

然而我们中没有一个人真去开这家饭馆,直到有一天,闲得蛋疼的雕爷重温了一部周星驰的电影,看到了一个镜头:
这个影像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许多此前讨论中的问题突然迎刃而解,一气贯通。

雕爷兴冲冲跑来找我,问我说:“如果咱们用大马士革钢做一把菜刀,上面刻上“民族英雄”几个字,放在这家店里当镇店之宝,那该多好玩啊?”我打断他说:“可是,可是咱们卖什么呢?起码也得有个菜吧?”雕爷两眼放光:“牛腩,当然是牛腩,而且是咖喱牛腩,我就喜欢吃牛肉,我就喜欢吃咖喱。


好吧,你喜欢吃牛腩,而且是喜欢咖喱牛腩。

那么在你周围有几个人会喜欢吃这个玩意儿?问出这句话,我就后悔了。

因为我知道,雕爷的“王彩玲理论”一准在等待着我。

王彩玲理论源自顾长卫电影《立春》,电影里有一个居住在三线小城市的文艺女青年王彩玲,她和周围的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格格不入。

在任意一个二三线城市,都有王彩玲的存在,她们在当地是绝对小众。

但是,整个中国的王彩玲加起来,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人群。

以前没有人会做王彩玲的生意,因为她们太分散,触达她们、聚合她们的成本太高。

但是,“互联网就是负责解决这个问题的”,雕爷的口头禅又出现了。

咖喱牛腩一定是一个小众口味,雕爷喜欢吃,意味着一定也有其他人喜欢吃。

北京是超级城市,一定分散着许多喜欢吃咖喱牛腩的人。

在任何一个区,任何一条街,任何一栋楼里,他们一定是小众,但是他们加在一起,支撑5家店以上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这就是王彩玲理论在咖喱牛腩上的运用。

另外,雕爷拿我提出了一个实例:我带他去过望京一片,一家位于北五环外的川菜馆子,以花椒鸡和水煮鱼而闻名。

花椒鸡之麻,让雕爷吃完之后还哆嗦了半小时,完全不是他的菜。

花椒鸡之麻,让大多数北京城里的人无法接受。

但是,并不妨碍望京一片门庭若市。

因为北京市里有这个癖好的人,只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去。

而且去了没有多少菜可以选,菜单就半张A4纸大小,两面印,顺着点一面就可以开餐。

餐馆利润也不低,别人认为是缺陷的地方在它这里恰恰是优势---能开车去北五环外找饭吃的人,客单价不会低于一百,而且不会吃完了上大众点评骂,他们没这个功夫。

接下来就是正常的逻辑:哪里的牛腩最好吃?牛腩这个字都来自粤语区,自然是香港。

香港烧咖喱牛腩的师傅里谁最牛?自然是厨神戴龙。

当一枚壕想要得到一张绝密配方,从来不会是什么难事。

雕爷连店面都没看,就先买下了配方,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牛腩二万五千碗。

基本上,雕爷有半年时间中午一碗咖喱牛腩,晚上一碗咖喱牛腩。

吃完了提意见,提完了厨师再炖过,炖完再吃。

这一段时间,雕爷火气特别大,快四十的人了满脸青春痘。

这换了谁谁都受不了,咖喱可比不得咸盐,顿顿吃咖喱说英文都会打嘟噜,而且编程能力提升特别快。

(这句话是在调戏印度阿三,印度人喜欢吃咖喱,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外包开发基地。


在用肉身试验咖喱的过程中,这家店卖什么菜也逐渐清晰起来。

总的原则只有一条:别让顾客选。

这个逻辑在中餐馆里是根本没有的,任何一家餐厅都有一本厚重的菜单,上面有几十上百种菜肴。

只要你想吃,本店一定有,这是中餐馆的服务逻辑。

雕爷把菜单压缩到只有十几样菜,然后振振有词地反问:你所说的好餐馆里,你记得几道菜?你用的苹果产品里,你不能说出的有几样?如果你做了一百个产品,用户只记得其中的一两样,主要也买这一两样,难道你不应该把剩下的全砍掉么?如果你开餐馆,难道不应该是每道菜都是你最好的,最用心的,有信心让顾客吃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如果做不到的话,你写一千道菜在菜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什么才是让人一吃忘不掉的菜呢?作为一枚壕,雕爷有他的解决方案:全国试吃组。

从冷菜到甜品,大陆、香港、澳门无论哪一家餐厅评价高,那么就派出试吃组过去品尝,机票宾馆报销,带着成果回来就成。

于是,当雕爷痛不欲生地每天口服两碗牛腩的同时,他的一帮手下也在痛不欲生地从早到晚吃一天面条,或者吃一整天凉菜,或者吃一整天甜点,然后带着资料返回北京,让厨房做出来大家品尝测评。

也有意外的惊喜。

选酒水的时候,我刚刚在Path上看到朋友霍炬推荐罗斯福10号,一种比利时修道院啤酒。

看了他的介绍,我疯了一样在各种网店寻找---这种酒攻占大陆市场并不顺利,很难在正规商店买到。

等我喝上第一口,立即在微信上发消息给雕爷:请你务必尝试一下罗斯福10号。

第三天,我的电话响了,雕爷带着明显微醺的口气对我说:“菜头,啤酒非常好!随时来我公司,我这里有好几箱,让我们忘掉德国啤酒吧。

”就这样,他选定了口味更为清淡的罗斯福6号啤酒作为雕爷牛腩的唯一指定啤酒,原因是我和他觉得味道不错,黑色的橡木屑落在白色的啤酒沫上,如同人生一样让人伤感。

接下来是营销推广,我们都不擅长这个。

雕爷的想法朴实无华:请客吃饭,中国人就喜欢这个。

整个团队在半年时间里没有做别的事情,就是不断邀约各种社会贤达前来用餐。

但是不对外开放,只对邀请的嘉宾服务,称之为“封测”。

而我在长达三个月时间里,每天都在微博发送相同的一句话:事实证明,雕爷牛腩狠美味!发到天怨人怒,发到习惯成自然,发到我用任何语言写出这句话,下面一堆人立即可以反应过来。

发到这句话变成微博上每天的一道风景。

封测的效果出人预料的好。

从“雕爷牛腩是什么”到“你被邀请了吗”,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是否被雕爷牛腩邀请参加封测,一时间变成了京城新锐人士是否够潮,是否有面子的代名词。

无数被阻拦在门外的人在微博抱怨,投诉,愤怒地斥骂,让内测的价值不断升高。

可以看到别人在吃,但是进不去。

服务员会送你一袋牛肉干,让你吃了更想进去试一次,但你还是进不去。

回家看到微博上有人得意洋洋地炫耀,照片撩人,但是你还是进不去。

和卖手机的人相比,雕爷的
“饥饿营销”要诱惑得多。

让人心目中对雕爷牛腩的价格期待一再攀升。

等到苍井空出现在开业典礼,营销点爆微博,真实的价格公布出来,完全出乎潜在顾客的期待:只是100多一点点。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不用节衣缩食,不用垫高脚尖,随时可以带着朋友进去,吃一份传说中的雕爷牛腩,没有任何压力。

所以,雕爷牛腩每天可以翻台6次,门口经常排着长长的队。

许多人并不喜欢吃咖喱牛腩,只是喜欢吃鲍鱼面。

甚至有些人连面都不喜欢,只是喜欢吃点甜和小菜。

但是,他们来了,这里满足了他们对一餐饭的美好想象。

有人喜欢讨论牛腩本身,错,雕爷牛腩值钱的是这种想象力。

无数人都可以做出牛腩来,但是做不出顾客要求的想象力。

最近,雕爷牛腩经常被拿来作为“互联网思维”的案例。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空洞无边的字眼看上去只是作为“成功”这个词的更为谦卑的表达形式。

不过,在雕爷牛腩这里,倒真有几点有意思的东西可以分享:
1、互联网产品做加法必死无疑,雕爷牛腩证明了数量有限的精品可以打败海量的泛泛之作。

2、互联网产品要求快速迭代,雕爷牛腩用了大量采样,快速跟进,迅速测评并且改进的方法,提升菜品质量。

3、互联网产品的传播模式要求掌握信息节点,雕爷牛腩通过内测,让各种社交网络上的大V、达人作为信息节点发布同类信息,进而扩散品牌知名度到整个社交网络。

4、互联网产品要求驱动力强壮,细节精致,雕爷牛腩诉诸饮食男女,为装修、器皿、摆盘投入大量精力,它们都获得了回报。

5、互联网产品要求超出用户期待,雕爷牛腩成功地用价格和服务做到了这一点,进餐馆不再引发仇富心理,而是让人跃跃欲试。

6、互联网产品让相对小众人群在绝对数量上富集,使得传统上无法做的生意变得可能。

而雕爷牛腩不但做到了这一点,更超越了这一点,成就了品牌的同时,也赢得了大众人群。

7、在前文中没有提到的一点是:数据管理。

雕爷是个数字盲,所
以反而对数据特别看重。

每天的每道菜被点了几次,新客还是老客点,决定了下一周它是否留存,还是换上新菜。

每天在微博上有多少条反馈,反馈了什么意见,都会被记录和分析。

在雕爷牛腩兴建期间,不乏有各种拍脑门的决策。

但是一旦正式开始运营,一切都服从于数据。

8、雕爷牛腩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号,顾客有任何建议或者投诉,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解决。

今天再过来复盘,一切都貌似有理有据。

但是在当时当地,事情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封测期间,房租、人工、设备加上物料,每个月会烧掉一百万人民币。

哪怕是一枚壕,眼睁睁看着每个月烧掉那么多钱,却并不确信未来顾客是否能够接受这种点餐模式,能否习惯咖喱的味道,那种感觉是何其恐怖和煎熬?企业家在自由市场的冒险精神占了上风,这一次豪赌获得了成功。

现在,后厨里的确放了一把大马士革钢的菜刀,上面也的确写了“民族英雄”四个大字。

不过它并没有被拿出来频繁展示,只是安安静静放在一角,以证明在理性的判断和分析之外,人们偶然的癫狂和幻想,会促成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比如说:一个根本没做过菜的北方汉子,在经营电子商务多年之后,突然开了一家成功的餐馆。

++++后记++++
有人问我,为什么在微博上给雕爷做广告?以及:为什么不帮我做。

甚至:和菜头你那么缺钱吗?
首先,如果你也和我认识十几年,知根知底,一起吃饭喝酒经过事情;如果你的产品我都用过,而且我觉得品质不错,有推荐的冲动,那么,我也会为你打广告。

如果我们之间彼此可以在凌晨2点以后打电话,彼此见证过对方的巅峰和低谷,拍打过对方的肩膀,一起欢呼或者叹息,那么,我也可以为你打广告。

其次,如果你每次和我见面,都会有各种新奇的想法,见鬼一样的冲动,并且着了魔一样想要把它实现了。

我愿意为了你的激情买单,不为了什么,只是因为人生太过乏味,生命太过短促,我愿意陪你疯一把,想点什么点子,在你后面推一下,无论是直上云霄还是直堕地狱,都他妈可以快一点,早见分晓。

最后,我欣赏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好爹,没有关系,没有利用人性的弱点,最终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成的人。

也许你不喜欢雕爷的高调,也不喜欢他的营销方式,对他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他凭借自力,在商海里打拼出一条路来,把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我觉得这很不错。

雕爷把自己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城堡,里面有滑梯,有密室,有胶囊公寓,还有热带雨林和各种小动物,甚至让前台兼职开卖果汁和煎饼果子,在我看来纯属神经病。

但是这是他自己赚来的钱,他的员工喜欢,他的用户满意,我认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奖励。

啊!这个世界上多一点这种神经病该多好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