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不再满足
于单纯为父亲报仇, 而是要清除罪恶的根源, 建立一 个公正的政权。他的复仇责任已扩大为改变整个社 会制度的历史责任: ∀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唉 , 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 整乾坤的责任! ∃ [ 2] ( P. 788) 当复 仇时机成熟以后 , 哈姆雷特用浸了毒液的剑刺死了 克劳迪亚斯。他的杀君杀父行为表明他对整个黑暗 社会制度和邪恶残暴君主的否定和反叛 , 因而 , 他的 复仇行为是彻底而激烈的。 赵氏孤儿 剧中的复仇 行动只是针对恶人, 没有动摇帝王的权威, 更没有撼 动整个封建制度。剧中以程婴、 赵氏孤儿为代表的 正义的一方认为赵家的不幸和冤屈是由奸臣屠岸贾 一手造成的 , 因而复仇的对象就是恶人屠岸贾。实 际上, 国王晋灵公也是导致赵家悲惨冤案的一个主 要原因。他听信奸臣的谗言, 使正直的朝臣蒙冤遭 诛。赵家三百多人惨遭涂炭, 无辜丧生 , 他却不闻不 问, 不管百姓死活, 这是典型的封建专制作风 , 可见 , 封建制度才是造成赵家悲剧的根本原因。但程婴和 赵氏孤儿没有意识到这悲剧的根源 , 他们的复仇行 动只是针对恶人 , 对君主没有丝毫怨言 , 最后还是在 君主的恩准下, 奸臣被擒 , 赵家恢复了世袭爵位 , 完 成了复仇。剧末, 是对君主的歌功颂德。可见 , 赵 氏孤儿 中的复仇行动仅限于为个人家庭报仇洗冤 , 正义的一方只是满足于除去奸臣 , 而从未想到去改 变整个黑暗的社会制度。这种复仇行动不如哈姆雷 特的复仇行动那样彻底、 有力。 2. 复仇主角形象不同 在刻画人物方面, 哈姆雷特 主要通过展示悲 剧主角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来塑造人物形象 , 而 赵氏孤儿 则从道德评判角度展示悲剧主角性格的 28
三
哈姆雷特 和 赵氏孤儿 都是表现复仇主题的 悲剧 , 但在复仇强度 , 悲剧主角形象以及悲剧结局等 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这些亦是莎士比亚悲剧和 中国古典悲剧的典型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 什么? 这主要是由两位剧作家所处的历史环境、 文 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等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1. 悲剧是剧作家所生活其中的历史环境和社会 矛盾的反映, 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索、 认识和愿 望。莎士比亚的剧作表现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时 代精神。当时英国处于新旧社会关系转换时期 , 旧 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打破,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发展 , 但又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大变革 的年代 , 进步的人文主义者对旧的社会秩序和众多 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 , 与当时的社会
[ 1] ( P. 85) 世界大悲剧中 , 亦无愧色也∃ 。 因此, 哈姆雷
克劳迪亚斯毒死了老王 , 篡夺了王位 , 娶了王后。鬼 魂让他为父亲复仇。经过正义与邪恶双方的几番较 量和斗争, 最终国王的虚伪和罪恶被昭然示众, 哈姆 雷特杀死了恶人, 他 也与敌人同归 与尽。 赵氏孤 儿 写奸臣屠岸贾谋害了忠臣赵盾, 赵家三百余口受 尽诛戮, 赵家门人程婴牺牲亲生儿子的性命救出了 赵氏孤儿 , 并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赵氏孤儿得 知自己的身世后, 杀死了屠岸贾 , 为全家报了仇。这 两部复仇悲剧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即为非作歹 的邪恶势力可能得逞于一时 , 但最终无法逃脱正义 的惩罚。
哈姆雷特 和 赵氏孤儿 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 识和悲剧形态, 具体体现为剧中复仇行动、 复仇主角 形象和复仇结局的差异。 1. 复仇行动的强度不同 两部悲剧中复仇行动的强度有很大差异。 哈 姆雷特 中的复仇行动比 赵氏孤儿 中的复仇行动 27
更加全面和彻底 , 强度更大。 在 哈姆雷特 剧中, 哈姆雷特不满足于个人意 义上的复仇, 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揭露罪恶的根源, 解 决社会和国家的根本问题, 他的复仇是对整个旧的 政治秩序的否定。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 逐渐发 现了国家的腐朽、 黑暗和混乱的现实, 他的个人仇恨 变为了对产生如此罪恶现象的整个社会的厌恶和仇 恨。他说世界是∀ 一所很大的牢狱 , 里面有很多监房 囚室; 丹麦是一间最坏的囚室。 ∃
[ 中图分类号]
一
悲剧如同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颗深邃而明亮的 星星 , 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 伦理、 哲学、 审美等意识形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莎士比亚悲剧是西方悲剧发展史中的一个高峰 , 其 中 哈姆雷特 被认为是莎士比亚的优秀代表作。中 国古典悲剧在元代形成了一个高峰, 赵氏孤儿 即 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王国维曾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 ∀ ##纪君祥之 赵氏孤儿 ,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在其 间, 而其蹈汤赴火者, 仍出其主人公的意志, 则列于
[ 2] ( P. 797)
完美。 哈姆雷特是 丹麦王子 , 他善 良、 诚 实、 坦率、 勇 敢 , 热爱平等和自由。他是 ∀ 朝士的眼睛 , 学者的辩 舌 , 军人的利剑 , 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 时流的明 镜 , 人伦的雅范 , 举世瞩目的中心∃ 。
[ 2] ( P. 811)
哈姆雷
特是个多面手, 他精通剑术 , 喜爱诗歌、 戏剧和哲学, 连他的敌人克劳迪亚斯也承认哈姆雷特受到了大众 的喜爱和拥戴。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和国家危 机 , 哈姆雷特毅然承担起了为父报仇和重整乾坤的 重任。然而 , 他性格中还存在着悲剧性弱点和缺陷, 即他的软弱、 犹豫 , 这造成复仇行动的延宕 , 也给他 带来巨大的痛苦。因过度犹豫不决, 哈姆雷特失去 了许多复仇机会。他的犹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波 洛涅斯被误杀, 奥菲莉娅溺水而死, 莱蒂斯在决斗中 受伤而死 ,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在英格兰被 杀 , 王后误引毒酒而死 , 哈姆雷特自己也在复仇中失 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哈姆雷特不是那么犹豫和延 迟 , 这 8 个人中有 7 个人不会丧生。哈姆雷特性格 中的缺陷加上外部因素形成了惊天动地的大悲剧。 与哈姆雷特复杂的性格相比 , 赵氏孤儿 剧中 悲剧主角的形象要单纯得多。主角程婴的性格从始 至终都单纯鲜明 , 是位在 道德上至善至美 的完人。 他善良、 勇敢、 意志坚强, 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剧作 家让他在剧情发展的紧急关头出场, 他的形象立即 清晰地凸现出来。悲剧一开场, 赵家几乎被奸臣斩 尽杀绝。赵氏孤儿的母 亲临死前将孤 儿托付给程 婴 , 嘱咐他将孩子抚养成人 , 日后为全家报仇。程婴 不惧险恶, 临危受命, 将孩子带走藏好。屠岸贾知道 赵氏孤儿被救走后 , 诈传圣旨, 下令处死全国上下所 有半岁以内的婴儿。形势变得非常危急。为了拯救 众多婴儿的性命 , 程婴决 定牺牲亲生儿子 的性命。 此时 , 程婴的足智多谋和正义的牺牲精神表现得十 分突出。程婴机智地运用合情合理的语言取得了屠 岸贾的相信。在随后惊 心动魄的正反 对峙一场戏 中 , 程婴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他因有重任在肩 , 无 法痛斥奸臣来发泄仇恨 , 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被 屠岸贾活活砍死 , 只能默 默忍受内心的巨 大悲痛。 作家这样描述 程婴此刻的心情: ∀ 见程 婴心似热油
性。 ∃[ 5] ( P. 563) 哈姆雷特即是这种悲剧主角的典范, 他 是丹麦王子, 高贵善良而又才华横溢, 受到人们的广 泛拥戴。他遭受的痛苦和死亡具有深刻的打动人心 灵的效果。 此外 , 亚里斯多德还提出了著名的∀ 过失说∃, 他 认为悲剧主角首先是善良的, 但因自身的过失而陷 入悲剧的厄运。基于此, 西方悲剧中悲剧主角常有 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角也都 有性格缺陷。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和延宕 即是一个典型例证。中国古典 悲剧的目的不 在于 ∀ 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 而是为了取得道德 教化作用, 以悲剧主角至善至美的伦理美德来感化 观众 , 起到∀ 厚人伦, 美风化∃ 的作用。所以中国古典 悲剧的主人公多是无辜的普通人 , 完美的品格和情 操使其成为某种伦理美德的化身。程婴的形象正是 如此。他的身份是赵家门人, 一位∀ 草泽医生∃ , 但他 集正义、 善良、 智慧等诸多美德于一身, 是道德上的 完人。观众为他的美德所打动 , 受到伦理道德上的 教化。因此可见 , 程婴单纯的性格和完美的道德形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性使然。 3. 哈姆雷特 和 赵氏孤儿 复仇结局的不同也 是由中西方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的。西方悲 剧要求情节上∀ 一悲到底∃ , 必须有悲剧性结局 , 即亚 里斯多德在 诗学 中所说的 ∀ 单一的结局∃ , 人物命 运转变应∀ 由顺境转入逆境∃ 。这种毁灭型的悲剧结 局带来的崇高和庄严, 以及在观众中引起的怜悯和 恐惧是西方悲剧所追求的审美效果。正是基于此 , 莎士比亚的悲剧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高贵的主人 公历经磨难之后 , 在浓重的悲剧气氛中死去, 这使观 众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净化。 哈姆雷特 大灾
为了 引起人们的
怜悯和恐惧之情, 陶冶人们的思想感情, 悲剧主角的 选择非常重要。亚里斯多德提出 ∀ 悲剧总是摹仿比 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
[ 4] ( P. 74)
悲剧主角应是∀ 名声
显赫∃ 的∀ 著名人物∃ 或∀ 上层人物∃ 。他的这一关于 悲剧主角的原则被以后的西方悲剧作家引为经典。 所以西方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崇高伟大的上层人 物 , 如古希腊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 俄狄浦斯王等。 莎士比亚沿袭这一悲剧传统 , 他的悲剧主角都是身 居高位的人 , 有国王、 将军、 大臣、 贵族等。这些悲剧 主人公因其崇高, 当他们遭受不幸时 , 就会深深地震 撼观众的心灵, 会 ∀ 激起怜悯和恐惧之情∃ 。朱光潜 在 悲剧心理学 中曾说 : ∀ 不可否认, 人物的地位越 高, 随 之 而 来 的 沉 沦 也 更 惨, 结 果 就 更 有 悲 剧 29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4 No. 2
复仇悲剧 哈姆雷特 与 赵氏孤儿 之比较研究
吴丽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石家庄 050016)
[ 摘要 ]
莎士比亚的悲剧 哈姆雷特 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悲剧 赵氏孤儿 分别为西方悲剧
浇, 泪珠儿 不敢对人抛, 背地里湿了 ∃ [ 3] ( P. 339) 最后 , 他辅助赵氏孤儿完成了复仇。从始至终, 程婴的性 格非常鲜明 , 不像哈姆雷特的性格那样复杂。程婴 是善的代表, 正义、 勇敢的化身。他是道德方面的完 人, 没有任何弱点和缺陷。 3. 复仇结局的不同 两部悲剧的复仇主角最终都完成了复仇, 但复 仇行动的结局又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哈姆雷特 的 结局是灾难性的悲剧结局。决斗中 , 莱蒂斯用浸了 毒药的剑刺伤了哈姆雷特 , 随后自己也被毒剑刺死。 王后误饮毒酒而死, 哈姆雷特得知一切阴谋后 , 愤怒 地刺死了奸王, 自己中毒而死。全剧在惊心动魄的 悲壮气氛中结束 , 观众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赵氏孤儿 的复仇结局是一种喜剧性结局 , 属 于中国古典悲剧传统的 ∀ 大团 圆∃ 结局。在结 局部 分, 赵氏孤儿已经长大 , 程婴看到复仇时机成熟 , 便 将 20 年前的事情告诉了赵氏孤儿。赵氏孤儿义愤 填膺 , 立即着手为全家报仇。终于 , 奸臣屠岸贾被处 决, 赵家恢复了爵位, 程婴得到了奖赏, 以前为救忠 臣和赵氏孤儿牺牲的义士们也得到了封赏。 ∀ 善有 善报 , 恶有恶报∃ , 主人公历经磨难, 最后苦尽甘来 , 观众的审美心理得到宣泄和满足。
特 和 赵氏孤儿 分别为西方悲剧和中国古典悲剧 的典型代表 , 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 观念反映了西方和中国各自民族的审美特色和文化 差异。 有意义的是 , 这两部悲剧 有着相似 的主题 : 复 仇。 哈姆雷特 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 事。王子哈姆雷特从父亲的鬼魂口中得知他的叔父
二
黑暗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哈姆雷特 剧中正反 两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莎 士比亚赋予他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进步思想 , 哈姆雷 特的复仇就是对旧制度和黑暗势力的宣战 , 因而哈 姆雷特的复仇行动是有力、 彻底而全面的。 剧作家纪君祥生活在元朝,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 深入发展的时期。元统治者的残酷统治使社会矛盾 激化 , 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赵氏孤儿 中的大屠杀和忠奸两方面的斗争即是这种社会矛盾 的反映。但是当时中国没有产生像欧洲人文主义思 想那样的进步思潮 , 人民信奉儒家思想, 强调君臣秩 序和忠孝思想, 肯定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 很少想到 去动摇和打破现存的社会制度, 这种思想局限性也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 所以 赵氏孤儿 剧中正义的一 方仅仅满足于除去奸臣 , 而不会采取更为激烈、 有力 的复仇行动。 2. 哈姆雷特和程婴两种悲剧主角形象的差异是 由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的。莎士比亚的悲剧 观与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一脉相承。亚里斯多德 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 , 他将悲剧 定义为 : ∀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 完整、 有一定长度的 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 具有各种悦耳之音, 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 来表达, 而不是采用叙述法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 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 4] ( P. 5253)
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代表, 这两部悲剧有着相似的主题 ! ! ! 复仇, 但这两部悲剧在复仇行动的强 度、 复仇主角形象和复仇结局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 , 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 的不同造成的。 [ 关键词] 悲剧 ; 复仇; 比较; 文化 I0- 03 [ 文献标识号] A [ 文章编号 ] 1004 3489( 2004) 02 002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