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地方政府学概论

合集下载

第1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第1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缺点: 第一,地方自治团体可能会存在本位主义; 第二,以地方利益和地方特殊性为借口, 使中央政府对全国性事务的政策不能落实; 第三,地方政府之间可能会囿于地方偏见 或地方狭隘的利益,在公共资源、公共产 品、公共事务的分配、提供和处理上产生 矛盾。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由本地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当地居民意愿的代议 机构,并由代议机构(权力机关)选出执行机关 即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在当地的代表, 是它们的下级机关。而在各级权力机关之间只存 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 行政机关对产生它的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 其领导。 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 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
地方政府学概论
பைடு நூலகம்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2)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主要优点):
第一,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能够使国 家的整体利益和地域的局部利益得以很好的协调地发 展; 第二,政治上分权和行政上集权的有机结合,从而保 证政府整体效益得到较好地发挥; 第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国家通过在各级行政机 关之间建立起上下隶属的领导关系,保证了全国行政 的基本统一和一致; 第四,有利于发扬政治民主,国家承认地域居民对当 地事务拥有的权力,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进行 治理,推进了政治民主在地方的发展。
3.混合体地方政府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依据巴黎公社政权建设 的经验,在苏联产生的地方政府,后被二战 后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东欧与中国等 所仿效。由于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基本组织原则,这种地方体制又被称之为民 主集中制体的地方政府。
2.1 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
(1)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治学概论各章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各章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5、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P122
6、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P127
7、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我国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P128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28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P129
10、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P130
17、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8、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P110
19、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警察、官僚机构、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门技术特点、组织和管理日常社会事务的机关。P122
20、民主的含义包括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政体问题、国家活动的原则。P123-124
1、契约论p45
2、国家意志p53
3、国家三要素说p56
4、国家职能p57
5、国家政治职能p58
6、国家的社会职能p58
三、主观题
1、简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P40
2、如何理解“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41
3、简述国家权力的主要特征。P55
4、简述国家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点及关系。P58
5、试述福利国家的实质。P108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P110
2、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110
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P119
4、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方式是革命。P121
8、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是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利益。P97
9、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P97

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另一部分是基层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地的一些 事务进行的直接行政管理,地方政府只能获得有限的行政 自主权。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6章 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
关键术语: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 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政府管理的经济手段
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地方管理绩效管理
电子政务
重点问题: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内涵与类型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新兴管理技术及其在地方政府中的应用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 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 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 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 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 总称。
2.基本特点
(1)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2)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互动性和回应性 (4)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从属性和局限性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2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6.2.1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6.2.2地方政府管理的经济手段 6.2.3地方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6.2.4地方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2.1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1.行政手段的特点
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又叫做行政指令方法。指令 方法,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依靠行政组织的权 威,运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 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 活动的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凭借政府作为合法行政主 体的地位,依靠行政主体的强制性行政权力,使 被管理者必须接受其命令或指示的方式实施的管 理。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 1、氏族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2、氏族制度的特点 •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 (2)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
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 3、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 (1)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 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 治文化水平。
•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 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 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列宁曾经说过:“国家问题是一 个最复杂最难弄清楚的问题,也 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 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 都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 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 (4)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 可以对政治概念作如下界定:政治是阶 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 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
(3)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 “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 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 体。
•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 1、国家的产生 •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
界大战。 • (3)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高教版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学概论1、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作为社会政治现象和组织实体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

国家产生于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中,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时,便产生国家。

社会成员由利益一致、关系平等发展为以不同的阶级地位划分并造成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这是社会内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

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在社会生产中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成为独立部门,是对于国家产生"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

它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成员的分化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二是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

这样原来在没有阶级对立的条件下产生而且没有任何强制力的氏族制度面对阶级冲突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就需要有第三种力量,表面上居于冲突的各阶级之上,压制他们的公开冲突,使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所炸毁。

因此,恩格斯、列宁分别对国家有论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产生的基本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是哪个阶级的专政,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建立起来的。

但是,仅有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的地位还是不够巩固的,必须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即利用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政权来保证其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

一个阶级的阶级统治之所以要靠政治通知来维护和巩固,是因为政治统治具有经济统治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

地方政府学课件

地方政府学课件

行政区划
特殊称谓的行政区域 旗、自治旗(县级) 苏木(乡级):旗下辖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介于旗 和村之间 民族苏木(乡级):除汉、蒙以外少数民族较多的地 区设置 ,鄂温克民族苏木 特区:①万山特区,贵州东北部(汞矿) ②六枝特区,贵州西部(煤田) 林区:神农架林区,湖北北部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 产生、发展与分类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2、发展时期(1955-1966) 地方政府设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 委员会及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权力机关 ●人民委员会:地方执行机关、地方行政机关, 兼行人大常设机构的部分职权 实行合议制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3、曲折反复时期(1967-1979) 地方政府设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 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由地方各级人大选举产生,是 它的常设机关,也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下设常务委员会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⑵人民政府委员会时期 地方政府设有人民政府委员会、人民代表会议及司 法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监察机关 ●人民政府委员会:地方政权机关,拥有权力机关和 行政机关职权,下设行政部门、司法审判机关、法 律监督机关和监察机关 实行会议制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人民代表会议:咨询、协商机关,可代行权 力机关部分职权
地方政府概述
总结:政府的概念
*广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 关(中央和地方) *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
地方政府概述
(二)政府的特点 ★ 阶级性 ★ 规定性 ★ 强制性 ★ 公共性 ★ 开放性
地方政府概述
二、地方政府的界定 (一)对地方政府的不同理解 ★英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地方政府是指那些对所 在地域进行直接治理的政府。 政府划分为三种: ﹡国家政府:国家最高一级政府 ﹡区域政府:地方政府上一个层次的、治理范围更大 的地区性政府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学概论—PPT课件

地方政府学概论—PPT课件
特点:规范性、强制性 、稳定性 功能: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2.法律手段在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结合地方政府权力结构(议行合一、议行分离、双轨制),说 明地方政府的立法权与执法权。
9
3.地方政府法律手段的优缺点
(1)优点 ◆推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与规范化 ◆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2)缺点 ◆法律制定的成本与法律的滞后性(时效性) ◆法律手段的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容易造成行政管理的僵化, 束缚政府行政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目标管理方法 [德鲁克;从企业管理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成果管理),也是一种参与式 管理,理论基础在于动机激发理论和“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目标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和组织成员自我管理能力 建设;认为组织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组织成 员发挥潜力与智慧,共同制定目标和实现集体目标。
(价格、工资、信贷、税收、利息、利润、资金、罚款、经济合 同、经济责任制等财税、金融、经济工具)
1.经济手段的特点
间接性 关联性 有偿性
2.经济手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以分税制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由度为例
7
3.地方政府经济手段的优缺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有利于有效地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顺应市场经发展的要 求。
2.地方政府管理方式新变化的表现
(结合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现代治理、多中 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管理手段——综合化与灵活化
●管理方式——法治化与规范化
●管理措施——间接化与宏观化
●管理技术——现代化与信息化
3
第二节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地方政府学概论:1—3章

地方政府学概论:1—3章
(四)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 (教材P48—49)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略 高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类型中已析) 第三节
1978年宪法强化了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 职权。但没有摆脱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政社合一的混同状态,也 没有对1954年《宪法》中对于地方政府的界定有所超越。因此仍有 较大缺陷。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政府制度 在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基本原则和地方政府法理基础的基础 上,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总纲,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运 行基础。 ○对1954年《宪法》规定的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和基本结构进行确 认: 地方权力来源于人民 地方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地方政府多元化领导体制 地方政府四层级结构,以一般地方政府为主、民族自治地方政 府为补充
○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变更权限作出了具体规定。
1982年《宪法》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权属于国务院;乡、民族乡 、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权相应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总体评价:这一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一系列针对地方的新的法律文本的出台,丰富了地方政府 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体系。 其次,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常委会并授予地方立法权,完善了我 国的宪政结构。
○1954年《宪法》取消了《共同纲领》关于中央应对中央与地方职 权作出法律划分的规定,造成地方政府权力完全由中央意志决定、 地方与中央关系失衡。
●1975年与1978年宪法中地方政府内容 1975年《宪法》对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的职权进行了大幅度 限制和取消,与1954宪法相关内容相比,倒退之处主要表现在: ○关于地方政府制度的规定极少,在相关条款数目上表现出忽略地 方政府的制度与权力。 ○在内容上,出现政治结构倒退,即政社合一、立法机构与行政机 构混同的状态。 评价:破坏了原有的民主与法治,削弱了地方政府运行的法理基 础,为中央集权与“人治”式管理留下法律空间。

行政法学概论

行政法学概论

行政法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述一、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1、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2、公民权利(这里泛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自由和权能。

3、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

而行政权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3)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

每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是平衡的。

一方重权利(权力)、轻义务,另一方重义务、轻权利,势必破坏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应有的平衡。

二、行政法的概念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

2、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的渊源1、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相关概念: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2、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性文件。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国务院审批,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的规范性文件。

市政学概论

市政学概论

第一章市政学概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一、市与市政府(一)城与市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

“城”是指有城墙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

《管子•度地》中说:“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墨子•七患》中则指出:“城者、所以自守也”。

《古今注》中说:“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地方。

我国古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事,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学辞》这说明最初的市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固定的、集中商品交易的场所。

市,还有大市、早市、晚市之分。

《周礼•地宫》中说,“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以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后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内人口增加,加速了“市”的贸易发展,同时交易的扩展又提出了要有相对固定的市场的需要,于是“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体。

从两个字的概念,可以看出早期城市形成的渊源和其简单的结构与功能。

如今城市更多地体现了人口和商业活动的汇集,而其自身带有防御性和封闭性的城堡、城墙之类的设施已经逐渐消亡。

从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来看,城市的基本含义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集散地。

(二)城市与市城市与市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区别:“城市”相当于英语的“City”,是与农村的对应称呼,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市”则相当于英语的“municipality”,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

属于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公元前35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中国城市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人口上百万的城市。

“市”则是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产物,是国家为了管理上的需要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

山东大学方雷教授简介

山东大学方雷教授简介

山东大学方雷教授简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方雷的个人简介姓名:方雷职衔: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学术兼职:山东大学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管理,政党政治,中东欧政治发展?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东欧国家政党与政治思潮研究”(主持人)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转型国家政治发展比较研究”(主持人)3.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中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研究”(主持人)主要着述:1.?《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 《地方政府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4. 《欧盟东扩的正负效应分析》,《欧洲研究》5. 《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对比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6.《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乌俄关系》,《世界政治与经济》开设课程:一、本科生课程1.地方政府学2.政治学名着导读3.政治科学研究方法二、研究生课程(硕、博)1.政治学专题研究2.地方政府专题研究教书感言: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减少他们求学求知的困惑。

多读书,去愚尚智;勤思考,顺理成章。

学业自述文革之初出生于安徽亳州,1984年来到山东大学,接受了系统学习和孔孟之道的熏陶,基本算是知书达礼了吧。

1995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转眼人到中年,已经过了人生的拐点。

值得庆幸的是,在学术志业的道路上不断得到许多老师、前辈、同事的教诲和提携,恩情浩荡,铭记在心。

一路走来甘苦自知,2003年晋升教授,2007年当了博士生导师,当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从教十余年来以来先后主持了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教育部社科项目,一个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多次参与国家和教育部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的科研活动;在《欧洲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论坛》等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撰写学术着作6部,参着和参编10余部。

地方政府学概论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府的分支机构。因
▪ 因此,地方政府包括 除全国政府以外的所 有层次的政府。
此,联邦国家的成员
政府(如美国的州)
不属于地方政府的范 围。
2021/6/16
5
▪ 《拉鲁斯百科全书》
▪ 领土行政单位,既适 用于单一制国家的地 方行政单位,也适用 于联邦制国家内拥有 主权的州。

▪ 《辞海》
▪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 的对称。设置在地方 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 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2021/6/16
3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界定
▪ 一、对地方政府的不同理解《国际社会百科全 书》:
▪ “地方政府”大致可定义为:在全国政府或地区 政府的一小块领土上,拥有决定和管理有限范围 公共政策的一种公共组织。在金字塔式的政府结 构中,地方政府处于最低层,顶端是全国政府, 中间政府(州、地区、省)占据中间一层。
2021/6/16
16
▪ 二、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
▪ 马克思主义国家说:国家不是从来就有 的。国家的本质就是一个阶级统治其他 阶级的工具。也就是说阶级性。
▪ 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相结合构成国家的 职能。(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国家对 外职能与对内职能)
▪ 国家形式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 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国家政权的 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
▪ 尝观政治史,可知国家起源说有共同体说、契约 说、统治说、要素说、暴力说\神权说等。
2021/6/16
15
▪ 在国家出现之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恩格斯指 出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始终 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衣、食、住及生 产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种的繁衍及婚姻 家庭形式的发展)。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的制约。恩格 斯曾强调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指出原始社会 制度瓦解是个逐渐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 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

地方政府学概要

地方政府学概要




2.实行地方自治国家中的部分高层地方政府。 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大多经历了由基层向高层 的发展过程,在仅有基层实行地方自治时,高层 仍由中央政府任命,如挪威,希腊,芬兰,葡萄 牙 挪威地方政府分为郡和市(乡)两个层级。市、 乡实行地方自治,郡政府则是由国王任命的郡督 来领导工作,并监督市乡的自治,直到1974年郡 议会实行居民普选,再由议会来选出郡长管理地 方行政事务,郡政府成为自治的地方政府。 希腊地方政府分为大区、州、市镇三级,市镇是 自治体政府,州于1983年后才不是由中央政府任 命州督,改为直选产生的州委员会行使治理权力。


三、按层级划分的地方政府 根据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分为: 高层地方政府:直接与中央政府发生关系 的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直接与地方居民发生关系 的地方政府。最底层的地方政府,当代中国的 基层政府有四种:乡、民族乡、镇和市辖区。 中层地方政府: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方政府
1.4我国地方政府的构成

1.3地方政府的类型



按地方制度的不同安排 1.纯属地方行政机关的 行政体地方政府 2.实行地方自治的 自治体地方政府 3.兼具上述两类地方政府特点的 混合体地方政府
行政体地方政府




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不 存在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 的地方权力机关,只存在一个作为中央或上级政 府下级机构的行政机关。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都是行 政体地方政府。 中央或上级政府的代表,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法 人资格。有利于政令统一和克服地方主义倾向, 行政效率高 不符合政治发展的潮流,越来越少。采用这种体 制的国家,常设置能够反映当地民众和意愿的咨 询机关

地方政府学概论:9—11章

地方政府学概论:9—11章

6.地方国有资产收益
地方国有资产收益是我国地方财政所特有的收入来源。
实现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上缴地方财政的利润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应得股利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 „„
第三节
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在履行各项法定职能、满足地方公共需 求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也是政府依法对财政收入进行 社会再分配的活动。
3.马斯格雷夫的利益空间理论
由于规模经济的限制,公共产品受益范围有限、非排他性有限 ,因此“谁受益、谁付费”。 不同级次的公共产品应由不同级次的政府提供,地方居民要为 其公共需求付费,于是产生公共财政的地区性问题。
三.地方财政的内容
两个方面:财政体制;财政运行机制
1.财政体制
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权的划分—划分财政上的责任、权力、利益 财政体制的分类: ●财政集权制 ●财政分权制
4.地方政府贷款
限定用途——长期性投资、款额大的特定项目 中央控制,中央批准。
5.地方费收入
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收取的费用,区别于税收;
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对收费事项进行规范化 管理。 ◆行政性收费
◆事业性收费
◆经营性收费
◆行政性收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授权单位,在行使管理职 能中,对特定的管理对象依法收取的费用,具有非营利性。 管理费(各种证照费) 惩罚性收费(行政罚款) 资源性收费(如土地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事业性收费——国家事业单位及相关机构,向社会收取的用于 部分补偿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所用成本的费用,具有非营 利性。 例:医疗收费,教育收费,基础设施使用费,科技服务费, 建设性收费 „„ ◆经营性收费——营利性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时,在公共机构的 规制下所取得的费用,其实质是对服务性劳动的全额补偿。 (一些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以盈利为目的,自收自支)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马克思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

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一章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答:①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⑤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二章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则。

②设议事会,实行原始民主制。

③所有社会成员平等,有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第二章4.简述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

答: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二章5.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答:①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②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

③赋税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6.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理论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①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区别①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②专政的对象不同;③国家权力和人民大众是否对立和分离不同。

第二章7.论述国家的基本职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答:(1)分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内部职能是外部职能的保障,外部职能使内部职能更好的巩固和发挥。

行政学概论 怀特

行政学概论 怀特

行政学概论怀特原序第一章行政与近代国家第二章行政之外界关系第三章行政组织第四章中央集权之体制与限度第五章权力汇一之体制与方法第六章权力汇一之限度第七章部门之组织第八章行政机构之改组第九章人员问题第十章历史上之回顾第十一章官纪:现代行政管理之标的第十二章人员招考与考试方法第十三章分级与订定薪俸第十四章升迁与效率记录第十五章惩戒与罢免第十六章退休制度第十七章公务员之组织第十八章行政条例与规章第十九章行政之监督:立法机关及选民第二十章行政之监督:法院第二十一章现代行政之趋势作者:伦纳德·怀特 (Leonard·White,1891-1958)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改革家。

长期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美国文官委员会主席。

他在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概论》,这一著作与伍德罗·威尔逊《行政的研究》和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起,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

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著,如《行政学的最新趋势》,《联帮主义者》和《外国文官制度》等。

在怀特影响下,美国于1934年创建了初级文官考试制度,为以后全面地改进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人事行政制度铺平了道路。

译者:刘世传(1894.3.26—1964.3.4) 字书铭。

齐鲁大学校长。

中学毕业后考入齐鲁大学,于1924年公费赴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国际公法,获政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任教。

著有《国际公法大全》等书。

1935年,任齐鲁大学校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停课,他因精通英、德、法多国语言被派往国外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因而被日伪悬赏通缉。

回国后,他克服重重困难,秘密主持“齐大”迁址,在四川成都华西大学借地复课。

国民党政府屡邀其从政,他坚辞不就。

在怀特著成此书的20世纪20年代,西方行政学说已发展到正统时期,这一时期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③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政治思想宗教化,西方则直接利用宗教。
第五章1.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③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④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第九章6.简述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
答:①参与选举,影响竞选。②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
第八章1.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6分)
答:①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②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第八章2.简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答:①民族问题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个阶级的民族。阶级问题处于主导地位,民族问题处于从属地位。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②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压迫民族的压迫。民族问题的实质就是阶级问题。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第八章3.论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答:①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不同,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问题,核心是民族平等团结问题;阶级问题是通过政治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1.国家三要素说: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

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

它的要害是抹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

2.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剥削阶级国际权力的根本特征是同人民大众的对立和分离。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国家权力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地主占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与西方领主制相反,地主制经济允许土地买卖。

在这种制度下,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

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4.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5.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对少数人的统治。

6.原始积累:就是强使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霸占村社土地,实行殖民制度,国债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等。

7.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8.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9.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者抱着大国的民族优越感,把本民族,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唯我独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小国,弱国不是平等对待,尊重对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是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损害他国的利益和主权,甚至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侮他国。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1.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 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3.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4. 政体: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5. 民族: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6. 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7. 革命: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8. 改革: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 政治学: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10. 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

11. 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 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 两党制: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15. 多党制: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16. 一党制: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地方政府学》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学》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学》教学大纲教学用书:徐勇:《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治理方式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地方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学》这门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实际运转和改革进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地方政府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地方政府是怎样对地方事务进行管理的,理解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具体行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等基本问题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地方政府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方政府管理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方政府具体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关于国家结构的基本理论(4课时)一、国家二、国家结构形式三、单一制四、联邦制五、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主要区别第二章关于地方政府的基本理论(4课时)一、政府概论二、地方政府三、地方分权四、地方自治五、地方治理第三章地方政府责任(3课时)一、政府责任二、地方政府责任机制三、地方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第四章比较研究(3课时)一、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二、现代西方社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三、西方国家政府间关系的总体特征四、个案分析第五章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3课时)一、关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二、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机制三、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历史第六章省政府过程(3课时)一、省制沿革二、省政治权力结构三、中央和省的政治关系四、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五、省际关系六、自治地方政府过程第七章中国农村政府过程(4课时)一、县制沿革与县政特点二、省—(地、市)—县政府过程三、县—乡(镇)政府过程四、农村社会的治理结构五、目前县、乡、村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第八章中国城市政府过程(4课时)一、市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二、市—区政府过程三、市辖区—街政府过程四、居民委员会第九章地方政府改革(4课时)一、西方地方政府改革的兴起二、西方地方政府改革的内容三、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历史四、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内容五、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难点四考核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一、名词解释地方政府地方治理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分权中央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行政区划地方制度联邦制地方立法机关政府职能地方立法权村民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分税制单一制二、单选题1.乡镇人民政府是:A.基层政府机关B.群众自治组织C.社会组织D.派出机关2、在西方,最早掀起地方政府改革私有化过程的是()A 德国B英国 C 法国D美国3、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由()人大常委会依选举法的规定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 1.1.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1.1.3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地方政府学概论
1.1.1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
1.不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
(1)从内涵的视角看,主要有四种见解: • 英美学者:地方政府的本意即地方自治(天赋人 权、自由主义)。 • 法德学者:用“领土行政单位”而不用“地方政 府”(国家赋权,法团主义 )。 • 日本学者:用地方公共团体表述地方政府(居民 共同体与团体治理)。 • 中国学者:从“地方政权机关”到地方政府(日 益不包括司法,人民代表大会制与政府执行)。
组织形式多样化 政府间关系合作化 公共产品与服务对象顾客 化 供应手段民营化 五是纵向权利关系上的分 权导向 政府内部管理企业化导向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2.地方政府研究的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 关于全球化与地方治理的研究 • 关于地方政府与公共服务的研究 • 关于地方政府自身改革问题的研究
下篇 地方政府的治理
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地方 政府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的行政文化、地方治理 的路径选择、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治学院
1.3.2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
(1)政治系统分析理论
(2)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4)当代治理理论 (5)新制度主义理论 (6)公共选择理论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治学院
1.3.3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
(1)规范分析法
(2)实证分析法 (3)文献分析法 (4)比较分析法 (5)历史分析法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治学院
复习思考题
如何从内涵上理解地方政府? 如何从外延上理解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谈谈你对地方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的认识。 国外地方政府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阶段? 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沿革有哪些阶段? 如何学习和研究地方政府学?
3.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
(1)北京政府时期 (2)南京政府时期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2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4.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地方政府
(1)军事管制和人民委员会时期(19491954年)
(2)人民委员会时期(1954-1966年)
(3)革命委员会时期(1966-1980年)
(4)人民政府时期(1980年至今)
(2)我国的研究现状
• • • • 基本原理研究 专题研究 国外成果译介 田野调查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3.地方政府理论研究的现有架构
(1)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政府研究 具体表现为:基础研究、外部环境研究、内 部结构研究、行为研究、发展研究、比较研 究。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地方政府学概论
1.1.1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
(2)从外延的视角看,各国对地方政府的 理解表现为以下两种: • 单一制国家 中央以下地域性政府都属于地方政府。 联邦制国家 联邦组成单位以下的区域性政府才被视 为地方政府(州与加盟共和国政府以下 的政府)。
地方政府学概论
1.1.1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
4.现代地方政府
法国的地方政府改革 英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重塑政府”运动 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2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1.早期国家的地域性 政府
夏朝的方国 商朝的封国 周朝的封国和采邑 春秋战国县的产生 (标志中国地方政府 的正式产生) 县与采邑的不同之处
(2)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研究
• 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创新研究。
• 地方政府改革的动因与约束条件研究
• 地方政府体制创新与机构重组研究 •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体系研究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 地方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与管理方式改进研究 •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 政府间关系研究
• 地方政府改革与中央政府改革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 转型期地方政府改革方案的系统设计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书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导论 上篇 地方政府的理论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地方 政府的主要关系、地方政府管理范围、地方政府的 管理方式。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1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1.古代国家的地域性政府 古希腊的地域性政治实体 古罗马城邦的自治市和行省 古埃及前王朝的州 古巴比伦王国的行省 古印度的行省和村舍 地方政府形成的前提 地方政府形成的条件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1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2.中世纪的地方政府
西欧地区的地方政府 东欧地区的地方政府 地中海东岸中西方文明交汇地区的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 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进路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1.3.2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工具
1.3.3地方政府研究的分析方法
地方政府学概论
1.3.1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框架
1.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 从世界范围的变化来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 改革运动成为国际性潮流, 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地方 政府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 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 体制转型变革期,地方政府 的管理能力面临着挑战,发 展理念、体制改革、政府转 型等方面亟待突破。
地方政府学概论
1.1.2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1)地方政府是国家和地方实施有 效治理的管理者。 (2)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政策、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3)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和地方非 政府主体双重利益的代表者。 (4)地方政府是民主政治的建 设者。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 地方政府的历史沿革
1.2.1 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1.2.2 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2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2.封建帝制时期的地方政府 (1)郡县制阶段(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到公元583年 隋文帝改制)
(2)州县制阶段(公元 583年隋文帝改制到公元 1279年元灭宋) (3)府县制阶段(公元 1279年元.2.2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政治学院 学
西南科技大
地方政府学概论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治学院
第1章 导论
关键术语: 地方 地方政府 地域性政府 地方政府学 重点问题: 地方政府的内涵与外延 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与角色定位 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国内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进路
地方政府学概论
1.1 地方政府的基本范畴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1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3.近代地方政府
英国的地方政府 实行不同程度的地方自治是其突出特点。 法国的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地方行政的监督明显。 美国的地方政府 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德国地方政府 以突出地方整体性从属原则为特征。
地方政府学概论
1.2.1国外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2.地方政府的界定
地方 政府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 府为治理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的某些 社会事务而依法设置的、由地方议决 机关和地方执行机关组成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学概论
1.1.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1)地域特定性 地方政府只能在辖区内进行管理和服务。 (2)地位双重性 即扮演执行者角色,又扮演领导者角色。 (3)权力的有限性 权力的非主权性,职权的局部性。 (4)职能的社会性 相对中央政府,较多承担社会管理职能。 (5)结构的差异性 外部结构差异,内部结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